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运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等的总称。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教育方法。

  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到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尚小,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班集体的健康向上与否将对他们的一生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几年,对小学班级工作管理工作有颇多认识和感受,也对此项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现例举如下: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主要危害

  (一)“威权式”管理

  常常听到中小学同行说他们认为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这些老师从小学、中学都是这样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师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师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加上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要求学生乖顺,这种现状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甚至一般家长的质疑。

  (二)“保姆式”管理

  长期以来,保姆式教育充斥着小学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师包办,老师天天守在教室,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师的这种包办管理,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自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废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实行学生自治已成了当务之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一定要养成学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则不应算为共和国的学校。”因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

  (三)“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高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小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同时达成。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协助与鼓励,无法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和谐、无恐惧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培养出评价、欣赏的观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在选择、珍视、行动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了。

  二、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一)“平等式”管理策略

  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摒弃教师的领导权,进行平等地师生交流,纯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树立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的管理思想,建构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

  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在课间没有准备好上课前的准备时,过来告诉他,把书翻好,反放在课桌上,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如:在国庆节前一天,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在教室里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气球,摆放了各种鲜艳的花朵,窗户上贴上了各种形状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写着“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整个教室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一片真挚感情。平时,教室地面上再也不会发现一片纸屑,纸篓里的垃圾也不知哪个孩子给悄悄倒了。课间只要发现有些课桌歪了,立即会有学生把它排整齐。从此,孩子们的头脑中深深印上了“班集体”,因为孩子们认为这儿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二)“开放式”管理策略

  在班级管理中,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务工作上,把着力点落在“管”字上。我认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时间,就能工作到位。因此我忙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大量经理耗费在处理各种问题上。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感到身心疲惫。原来,靠“管”已经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1、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新观念。

  2、情感教育,建设温暖的班集体

  3、管理有的放矢,促进班集体共同进步

  (三)“激励式”管理策略

  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使整个班集体进取向上,团结进步。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因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以下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常用的五种激励策略。

  从以上方法的实验效果看,我发现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想让班级管理落到实处,改变观念是宗旨,“放手”是前提,“引导”是必须,“活动”是主线,“评价”是促进,让每个学生充分融入班集体,每天都有进步是目的。

  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自我约束、控制、管理、教育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管中学,学中管,管中悟,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品味,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促进学生更加茁壮、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探讨论文

标签:管理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24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管理毕业论文】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更是塑造灵魂的事业、良心的事业。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尤其是低年级班主任,学生就像一株幼苗,等待着园丁为他浇水、施肥、剪枝、修整。带着这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在全校教师敬业精神的感召下,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班主任工作中。

  一、虚心请教,快速提高自己,体现一个“高”字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打铁先得自身硬。班主任面对的是多名性格各异、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怎么使他们都能全面发展呢?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一方面向书请教、学习班主任工作经验,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同时,我们又要留心其他班主任的工作,经常向他们请教,使自身在实践上又有了快速提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实践中注意不断摸索和总结班主任工作的优与劣,并且注意及时纠正。

  二、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一个“勤”字

  小学生积极性容易调动,在一句“看谁做得好”就能调动全班学生行动的积极性,可是保留的时间不够长。因此,班主任就要勤说、勤走、勤看、勤问。我们有的班级男女生比例失调,男生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组织纪律不好,班级管理就是失败的。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保证教学和各项活动的前提。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与他们形影不离,他们到校,我们就该到校,学生都离校了,我们才能回家。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具体规定。在走廊里要求右侧单行、慢步、轻声行走,在走出教室时,我把他们送出来,再把他们接回来,看见不规范之处就及时指出纠正。这样,使学生感到不管我走到哪,老师的眼睛似乎都在看着我,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小学生注意力不自觉、不持久,而且稳定性差,不要认为这件事老师讲过了不用再讲了,要反复强调,做到“勤”字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