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体育毕业论文范文1

  摘要:以大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其教育改革为研究目标,介绍大学体育教育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根据目前体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发现,树立“健康教育”的大学体育教育核心理念、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确立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并合理设计、设置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快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问题

  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使得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我国大学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作为文化系统和大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体育教育在其中起着培养和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完成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就要求我国大学体育改变其传统教育观念,同时也要促进体育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方式的改变。以前大学体育教育是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塑造,而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弘扬我国体育文化、铸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行动能力以及发展学生个性。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大学体育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实现教育改革。因此,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要准备把握和分析其背景,针对背景和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找到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途径和对策,就成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1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及大学生健康水平现状

  近几年来,特别是确立了“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之后,我国通过不断改革大学体育教育,从而取得了相关方面的成就,如不断增加并丰富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内涵等。但是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大学体育教学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等,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大学体育改革时,能够在改革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分析,从而能够找到其解决方法,最终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提高其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据全国20xx—20xx年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调查数据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四项身体素质中的耐力和柔韧这两项素质,是14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最薄弱的两项素质,同时也是下降最为突出的环节。从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来看,从1996年一直到20xx年,连续18年都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于国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大学生在身高、体重、身体机能以及形态等方面的指标已经明显下降。另外,我国解放军20xx年决定在大学进行招兵时发现,在对大学生在部队进行体检的过程中,仅有35%左右的学生身体状况是合格的。根据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显示,在精神卫生方面,占据全世界2%左右的人口都患有强迫性习惯紊乱,且在这个比例中,青年人(20岁左右),尤其是知识分子占大多数,这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果发展严重极有可能转移为自杀。据我国相关报道,我国从1978年一直到20xx年,已经将近7万多大学生自杀。从目前我国的人均死亡年龄来看,知识分子人均死亡年龄仅为51岁,青年死亡率远远高于老年人的死亡率。关注青年人身体素质,从教育方面来看,主要是体育教育。因此,加大对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分析和研究,争取在其改革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排除改革弊端,创新教育改革,最终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分析

  2。1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背景分析

  作为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改革大学体育教育同时也受到了体育教学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我国的教育改革历程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方法,还是从理论到实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另外其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投入也备受关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微观和宏观问题。如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育的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单调且散乱、教学模式无实质性突破、教学设计比较薄弱、考核形式缺乏客观性,此外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忽略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忽略了体育人文精神等。而这些问题都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任务的实现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严重阻碍了其改革的步伐和方向。而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各方面的变化,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面对各种挑战,就必须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了解和准确把握,并对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就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全面开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是完成其教育任务,提高其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本文将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试图找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从而能够有效推动改革的顺利开展。

  2。2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微观分析

  2。2。1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育的目标不清晰在近几年教育改革中,我国已经适当调整了体育教育的目标。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偏重于技术教学,这是因为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目标的影响,其在体育教育目标的确定上都是受微观支配,使得体育教育的目标偏形式化,这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由于这种教育目标背景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大学仍然存在两种认识:第一种强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重点是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操作技术方面的教育;第二种强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进行全面发展。但是,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永远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训练来不断提升其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且这也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最直接的目标。由于不同的学校对于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终身体育意识等很难在大学体育教育目标中体现出来,导致其目标不够清晰、全面。

  2。2。2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学内容单调且散乱目前,体育技术、技能教学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教学内容不仅单调、重复,而且内容散乱、缺乏有效整合。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难被目前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带动起来,从而不利于科学分析和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身心发展。另外,从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的设置上来看,其过于单一化,与现实社会生活不匹配。再加上教材缺乏弹性,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忽略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最终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个性化发展。

  2。2。3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学模式无实质性突破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体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模式、教学程序,其是根据体育教学设计思想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包括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体系以及教学过程结构等,是一个成系统的模式。但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教学模式仍然采取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体育技能传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独立、自主个性的培养是一种限制,同时也限制了他们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另外,大学体育教育在其教学模式上太过死板,不能培养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也就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发挥主动性,逐渐形成了一种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2。2。4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教学设计比较薄弱根据大学体育教育目的以及教学条件,其教学设计就是对某一学段、学时或者单元的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并进行最优化的研究工作。当前,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根据其大学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教学设计的方法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科学的进行教学的能力很薄弱,基本不能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性改革。

  2。2。5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其考核形式缺乏客观性在大学,学生都十分看重学习成绩,又因为大学体育课为必修课,因此其成绩高低直接与学生的实际利益相关联,因而学生们也都普遍关注体育课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情况都是以具体体育项目的指标来衡量,这样就使得体育教师主要采取一种应试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限制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有效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多以体育达标为衡量标准,这种形式在体育课程管理和评价上都存在极大的随意性,使得体育考核形式过于重视技术评价,而对于其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却不关注,导致大学体育考核形式缺乏客观性,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2。3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宏观分析

  2。3。1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忽略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我国教育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在大学体育教育中,通过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来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已经被人们所忽略。大学生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与希望。如果大学生具有不健康的人格,如自闭、焦虑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等,这就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不仅会妨碍到人际关系,同时还会使人处于一种消极状态。而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恰恰忽略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2。3。2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忽略了体育人文精神健康的体质、人格以及生活方式是学生走向社会发挥各自能力的一种基本条件,而大学体育教育则是培养这种基本条件的一种教养手段。大学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精神应该在体育教育中得到有效体现,但是就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重视,也没有将“健康第一”的人文关怀思想渗透到大学体育教育中去,在精神文明的倡导上做的不够好。大学体育教育的价值就是为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如健全并优化学生人格、构建健康心理等,为学生走向社会后构建和谐人文世界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缺乏对学生进行一种人文、价值观关怀。

  3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分析

  3。1树立“健康教育”的体育教育核心理念,加大理论指导的创新力度

  教育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动力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学生在校学习体育运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大学体育教育是对其身心健康、道德健康、终身体育意识的一种塑造和培养。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来说,必须要重新审视体育教育的目标、体育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树立以“健康教育”为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树立,就将体育健身、健心的本质体现出来,而且同时还支持快乐体育、娱乐体育的观点,使得大学体育教育从理念到功能、从形式到内容等各方面都实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改革理念体现出“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课程的开设上也要注重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健康体育等多个学科,实现其交叉性,拓展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空间。总而言之,“健康教育”体育理念的提出,大学体育教育方向的创新,能够促进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为实现大学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转型奠定基础。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要加大对指导理论的创新力度。应当专门的、系统的、理性的指导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而不应盲目、随意。另外,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哲学思想,因为哲学是所有理论的思维基础,因此应当加强体育教育中对于哲学思维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好整体的大学体育改革方向,对体育教学思想进行积极创新。站在否定陈旧思想的基础之上,使得教育的基本理论能够创新的指导教育实践。要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寻找和把握体育教育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

  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方式,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也是一样。现代教育强调博通教育,不仅是体育教学部门独立的教育,而是结合学校内部各个专业、学科,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融通。体育学科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得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中,应当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如与其他院校或者院系联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为了提高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来鼓励学生,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如将竞赛成绩纳入学校年终评比之中,对每项体育竞赛活动设置相应奖励,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力度。这种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将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充分调动出来,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还能够促进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使其不断向前发展。无论是从微观方面来看,还是宏观方面来看,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都能够给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使得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从理论走向实践。

  3。3确立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合理设计、设置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要重视其实效性,因此必须要确立清晰的体育教育目标,然后根据教育目标来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计、设置和安排。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就是学生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除了增强体质之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健康习惯和兴趣等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要重视对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然后根据教育目标来合理设置体育课程体系。在体育教材的改革过程中,也要注重实效性,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教授,能够开发出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为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在大学体育教材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多样化和时代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体育项目爱好以及不同的区域来合理设计、设置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材,使得体育教育从整体上形成一种计划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为提高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4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

  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以及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这对于大学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样的。体育教师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担任着传授学生体育教育知识、培养其健康思想以及指导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师应当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个性和情操进行培养和发展。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大学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如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能力以及其专业技能等,还要为实现创新型和全能型教师积极做准备。我国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这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另外,我国高校也应当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重视对其进行继续在教育,从而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要重视对体育教师进行考核和奖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5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首先,针对大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兴趣来进行选课。因此在学生进行选课时,应当充分利用“项群”学习制度来加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选课,也就是学生不能只是对某种单项体育运动课程进行选择,而应当选择同一类型或者性质相同的体育课程。另外,为了避免重视技术而轻视理论教育思想的产生,教师还要加强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原理。例如,增加一些交叉学科体育项目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体育练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和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小结

  从我国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历程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改革大学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中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对体育教育理论、理念、课程、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深入改革。但从目前这种改革状况来看,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而这种现状会严重阻碍我国大学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任务,也不利于我国确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因此必须加大对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和研究,以促进我国大学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鸿志。基于学生体质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分析[J]。品牌(下半月),20xx(5)。

  [2]张蓉。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当代体育科技,20xx(9)。

  [3]吕建炳。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xx(7)。

  [4]徐立宏,马洪波。论当今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J]。青春岁月,20xx(5)。

  [5]张辉。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知识经济,20xx(12)。

  [6]任伟。试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新思路[J]。山东工业技术,20xx(4)。

  [7]王造极,汪玉姣。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与未来走势[J]。文学教育(中),20xx(10)。

  [8]王礼碧。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9)。

体育毕业论文范文2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采用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高效、立体、多维化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个性需求

  兴趣属于人的个性化范畴,它是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关键影响的因素。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更加主动学习,才能充分发展个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竞技化内容比重过高,教学方法太过刻板,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对体育活动很感兴趣,但却不愿上体育课,对于终身体育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把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了解,要公平、民主地对待所有学生,照顾大部分学生的爱好与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特征,使趣味性项目多于竞技化项目;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训练器材和场地条件设计几个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练习项目,以便学生在完成首要学习任务后可从教师设计的练习项目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对学生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都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保证小组分配的科学合理,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尽量让好友分到一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而且配合也比较默契;其次,教师要将后进生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后进生在小组骨干的带领下积极融入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一定要具体,最好能做到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例如,在教学“体操”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之后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安全管理员、技术指导员、记录员、观察员等。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的分工都非常明确。在小组合作练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发挥自身的职能与职责,帮助小组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其中,技术指导员和观察员应该有一定的体育基础,所以应该由体育骨干担任,为此,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应尽量安排1-2名体育骨干。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安全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风险成为体育教师随时都应加以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真正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人应该掌握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危险的警惕性,让学生远离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注意保护他人。例如,在篮球、足球等竞赛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身体接触,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掌握碰撞的力度,这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避免因不规范的运动行为给自己或同学带来不良后果,以此来保持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引起学生对安全行为的高度重视。

  四、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体育教师应努力拓展课堂活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通过课外活动获得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布置相应的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拓展课堂教学,使体育运动面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例如,某生身体素质较差,为了提高身心素质,学生可以制定如下计划:每天做“4×50米”的加速跑、10个蛙跳。这一计划不但符合这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使他在久而久之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心肺呼吸功能,切实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因此,拓展体育锻炼空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教学评价多元化,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参加训练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在训练800米长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正式考核之前进行一次测试,将学生的跑步成绩记录下来,然后等到正式考核时将这次的成绩和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合理评价,对取得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和赞赏。再如,在教学铅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投球的姿势、动作、距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翟永明。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xx(4)。

  [2]刘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甘肃教育,20xx(10)。

体育毕业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 专业设置 问题 对策与建议

  论文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当今世界范围经济和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体育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概述

  当前国外体育教育或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呈现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存;课程设置基础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

  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课程开发、课程选择过于随意。在课程评估方面,尚未建立合理的评估工作程序。开设课程同开辟一个研究领域是不同的,有时一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个研究领域。

  2。课程设置理念上的问题

  (1)重传统,轻时尚。即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如中长跑、跨栏等田径类项目,忽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的引进。尤其是新项目,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安排与研究。

  (2)重形式,轻实用。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在我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校教学内容陈旧,实用性差,教学设备简陋,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能真正同专业课程相联系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

  (3)重技术,轻理论。即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教育模式“重术轻学”,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上,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学习所占的分量较轻。

  3。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

  (1)在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缺xx证。我国有的高校已提出“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改革方针,而将相近的专业合并起来构建课程体系是未来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大趋势。

  (2)选修课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未体现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本身缺乏内在的有机结构,有些选修课的设置牵强,随意性明显。综合课程和选修课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偏少,教师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的体制之中,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的欠缺。

  三、改革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现状,实现体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创新观

  体育教育的创新不单纯是理念的创新,更体现在办学的模式、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传授方法等方面的创新。首先要带头在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上转变,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知识的更新。再者,加快教材的科学化和适应性建设,教材应结合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使教材体系的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体系。

  2。调整课程类型结构,提升主干课程的作用

  在高年级中开设自主型活动课和开放型综合课两种不同课型的试验。自主型活动课中教师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技术辅导和考查,其他环节由学生自主性活动所替代。开放型综合课采用俱乐部制或协会制教学,在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等方面是综合的。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所设的主干课要突出反映专业的特点。首先,师范特性显著。在培养体育教师的层次上可兼顾多级需要。其次,以专促能,学科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术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专长,对于非专项课,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突出一专多能,以满足未来基层体育工作的多方面需要。

  3。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

  目前的情况下,在保证主干专业课程的同时,可设立一个副修方向,让学生相对集中地学习某一学科门类的一些课程,如娱乐体育、体育保健康复和体育经营管理等副修方向。充分利用学校各专业的资源,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和个人的爱好。

  在当前社会转型、高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朝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主要从教学改革的内部因素出发,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向的改革,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作生,刘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xx(9)。

  [2]卢元镇。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体育科研,20xx(2)。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xx(2)。

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标签: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2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本课题研究的是高考体育考生在高海拔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下到低海拔的地方考试。体育类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统一到昆明参加体育专业考试(云南省统一举行)。然而当体育考生从高海拔到达次高海拔,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入到高压,高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海拔环境的生理机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体育考生来说,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考生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昆明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否会出现次高海拔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到昆明后身体机能的变化而确定下昆明的时间等,这些都是中学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如何更好地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到达昆明后如何进行过渡训练,以适应低高海拔,海拔差给考生生理、心理等带来的影响,使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的情况下,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提高。而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海拔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关键词:海拔;差异;体育考生;成绩
(www.Lw61.com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ABSTRACT
The topic is aimed at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who are stimulated by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to attend the examination after short-time training in a lower altitude area than Ninglang County. Lijiang compared with Kunming is a continental plateau.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Lijiang have to take the gymnastic exam held in Kunming every year. The plateau training is quite hot as a kind of sport training nowadays. Different from the continental plateau area of relatively lower altitude, it has something particular and difficult. As a special way of training, it will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gymnastics grade of the students. However, many aspects of this training remain worthwhile our deeper research. Only by accumulating experience in the consistent practices can we master its orderliness and make use of them successfully.
When Ninglang students come from the higher altitude area to the lower altitude area, it means that they are divorced from the lower air pressure and lower oxygen environment to the opposite. They have acclimatized themselves to the higher altitude, but the new circumstance requires them to adjust their physiology enginery to accommod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s for these students from Ninglang County, the specialty exams held in Kunming require that their organism alternate from the accustomed low air pressure and oxygen to the compared high air pressure and oxygen condition, and the change will absolutately influence the students’ athletics ability.  The coach of Ninglang County should concern the following problems: Whether the condition would arise the sub-high-altitude reaction (maladjustment reaction); how the condition influences the students’ exercise quality, how to arrange the arrival time to Kunm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body reaction, etc. From this, we can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marks, especially in the dash, the middle-distance race and some programs of stamina, and then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altitude and weather to improve the results. Through discussing the aspects of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y to help lead students of Ninglang to get higher scores beyond the primal.
Keywords: Altitude;Climate;Comparative mark;Influence
 
目  录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09-09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教育毕业论文】

  在毕业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那么,体育专业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采用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高效、立体、多维化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个性需求

  兴趣属于人的个性化范畴,它是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关键影响的因素。学习兴趣浓厚,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更加主动学习,才能充分发展个性。传统的体育教学,竞技化内容比重过高,教学方法太过刻板,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对体育活动很感兴趣,但却不愿上体育课,对于终身体育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把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了解,要公平、民主地对待所有学生,照顾大部分学生的爱好与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特征,使趣味性项目多于竞技化项目;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训练器材和场地条件设计几个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练习项目,以便学生在完成首要学习任务后可从教师设计的练习项目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对学生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都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