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1

  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包括任其内的经济责任审计,而且还包括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主是要针对于行政负责人作和企业负责人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及通过各种原因导致其离开现职岗位前所对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政府部门通过加强对行政单位和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的实现对领导的管理和监督,对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正确评价,从而督促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勤政和廉政,更好的履行其职责,有效的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客观条件下产生的,其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使财产更加完整和安全,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并对财产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责任进行明确,所以审计如果从广义上讲,则包括所有的审计。而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委托关系,是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在受委托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标准、依据和既定程序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有关部门经济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隋况进行分析和依法评价,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对明确国家机关和国家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审计活动则属于狭义审计的一种。所以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其需要具备以下各要素,首先其是一种独立的经济评价活动,而且其主体具有独立性,主体主要是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专职人员;其次还要具有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即被审计项目,而主要针对的审计对象则是指被审计人所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资料。所以通过对有关经济责任人在其任职范围内需要履行的经济责任进行依法评价则是经济责仟审计的主要目的。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广义上的经济责仟审计主要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两种,与狭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虽然都属于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整体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活动,但其本质上却有所差异。在政府审计工作中,更侧重于监督和处罚,而对于社会审计则更侧重于鉴证和评价,所以本文所分析的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其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受托性

  受托性即提此项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被动性,属于被动审计行为,这是与其他审计最为明显的区别。经济责任审计只有在经上级部门或是单位以书而指令和申请受托后,才能进行审计工作,所以与上级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和列入审计计划的审计项目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2.专一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一性主要体现在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对象的专一性上。委托人在授权或是委托书中对审计的时间和范围都有一定的规定,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在指明的范围内进行,主要是指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内及被审计人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审计部门只对指定的内容进行审计,而审计对象也只针对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人,不对其他人进行评价。

  3.事后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属于事后审计,这是由经济责任审计的性质决定的,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审计,这就决定了只能在事后进行。

  4.直接职能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直接的职能和作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意见,主要是审计机构在对被审计人审计工作完成后,则需要向委托部门对被审计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是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而经济监督则作为审计评价的延伸,其属于宏观监督的一种,发挥着间接的职能和作用。

  三、加快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行的建议

  1.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的可信度息息相关,所以各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不仅需要从上级做起,而且基层和个人也都要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才能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而推进。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实

  在我国部分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而且部分审计工作主要针对县级以下领导干部进行的,所以需要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严查,从整个审计部门开始着手,从上级开始抓起,使相关条文及法规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加大审计监督部门的工作力度,使审计监督的范围更具有完整性。

  3.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目前部分审计人员对于还无法正确的对审计进行正确的定位,所以为了更好的认识到审计结果的重要性,确保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则需要加强审计人员进行再教育和培训的工作,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而在进行审计评价过程中,也要对被审计人员的陈述和申辩进行认真的听取,从而在慎重和稳妥的原则上通过对事实的有效把握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对于无法确定的问题,则要保留意见,确保审计评价与实际相符合,使其保持正确性和稳妥性。

  4.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审计风险是随时存在的,所以需要审计人员要时刻具有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同时增强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以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审计方法来有效的提升审计的质量,使审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作为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2

  摘要: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基础。因此,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这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业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也应该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本文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几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财务管理 能力提升

  一、观念更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是保证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根据“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要求,企业的财务活动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为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经济正常运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二、从经责审计看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有:

  1、审计定位的双重性。经济责任审计复合了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是一种“对事又对人”的独特审计模式,其双重性特征在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上体现充分。在审计对象上,承载了对经济事项或活动的审计检查,对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任期履职情况的审计评价。在审计目的上,既体现了对干部的监管,又促进了干部提高效能,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监督经济、考核干部之功效。

  2、审计职能的综合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宽、风险责任大,兼容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资监管和财政监督等职能的综合监督形式。为有效开展审计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均已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求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在重要的工作环节或处理重大问题上形成合力,相互支持,协调配合,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3、实施启动的法定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启动有清晰的时间界定,领导干部、主要负责人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也可在任期内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4、审计程序的特定性。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在程序上相应增加了一些特殊规定。例如在审计立项方面,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审计管辖范围,经干部管理部门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托、授权后,由审计部门列入审计项目计划组织实施,是一种“受托”、“被动”的审计行为。

  5、结果用途的多样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一果多用”,是各级政府、干部管理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国资监管和财政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对干部考核、奖惩、任免及做出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决定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克服片面认识,自觉地学习、应用财务管理知识,认真听取、经济责任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法、用财有效”,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规范运行,促进企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经审与财管双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支行为

  (1)健全机构,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企业各部门应根据业务工作量,完善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持证财务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由企业负责人任命管辖权限内的财务科长。财务人员选配应符合回避制度的要求,岗位设置合理,职能相互分离,会计不准兼出纳,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支费用、债权债务账务登记工作。财务部门既是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又是廉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医疗卫生单位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一切财务活动均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企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全面负责,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各岗位财务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2)完善制度,有效规范经济运行活动

  财经法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准绳,企业各部门要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和各项财务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完善、管理严格、运行规范、程序科学,确保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对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

  其次要做好年度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年初根据企业各部门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本着“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由单位领导负责,财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科学合理地制订年度预算,按规定程序报市局审批后执行。其中各项开支,特别是大项开支必须按预算执行,不经审批不得突破。

  3、加强收入管理,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

  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政策,做好价格公示工作;各项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对收入情况进行复核和稽查。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收取款项,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各项收入必须开具统一规定的票据;各类票据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明确专人或兼职对票据的购买、印制、保管、领用、收回和归档进行登记和管理。设立票据登记簿,进行详细登记,防止空白票据遗失、盗用;各项退费必须提供交费凭证及相关证明。核对原始凭证或原始记录,由专人审批,并做好相关凭证的保管和归档,以便备查。

  4、加强支出管理,严格程序,强化监督

  各项支出要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各项支出必须做到事前申请、事中控制、事后审核,否则不予报销。5000元以上的非正常开支,由企业负责人领导各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

  5、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严格执行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各项收入及时存入银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单位,及时上交财政专户,不准坐支。做到日清月结,账账、账实相符;财务科长、主管会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现金库存、账实相符情况进行抽查、核对;财务印章必须由专人保管,个人印章要有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支票与印鉴分开管理。严禁多头开设账产,长期未达的账项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

  6、健全组织,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各岗位的监督作用,确保资金正常运转,确保各项制度有效执行

  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专(兼)职审计人员,应依据财经法律法规、财务制度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每年制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明确重点审计内容和时间安排,坚持把财务管理督导与内部审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突出重点,有效规范经济管理行为,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特点和倾向性问题,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重点包括: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审计;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济管理和效益审计;固定资产投资、修缮项目的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审计;开展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工资分配专项审计调查工作。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提出财务管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经济管理行为。

  8、严肃财经纪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各单位要积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掌握财经法规、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做到遵纪守法、遵章守制,确保单位内部正常经济运行。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扭住发展不放松,努力提高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

  四、结束语

  对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模范遵守财经法纪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通报表彰;几经财务督查和内部审计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将给予单位通报批评、扣减单位经费预算、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工作。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3

  论文摘要:在内部审计转型的时期,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类型,亟需深入思考未来的发展。本文结合内部审计转型的特点,就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转型期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加大宣传、改进审计内容与方法、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审计建议质量、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高校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适应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新的变化和需求,内部审计亟需转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由原来只重视监督转变为监督与服务并重,由原来只重视查账转变为查账与管理并行。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的“内部审计不仅是现实资产的保护者、财务报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因此,处于转型期的高校内部审计应积极开展以提高办学效率、效益和效果以及促进高校内部科学管理为目的的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工作,在原有“监督”职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服务”和“管理”的职能。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发展,在对加强高校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随着中层领导干部的定期轮岗、学校组织部门委托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因此,笔者认为在内部审计的转型期,我们有必要积极发现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能深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转型期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利用程度不高

  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立项一般都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程序:由学校组织部门或其他部门向内部审计部门提出委托,审计部门再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实施审计。但大多数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的时效性较差,几乎都是“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组织部门往往是在领导干部离任、调任或提拔后才提出审计委托,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审计成果的利用程度不高,审计结论和评价并没有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也仅作为干部档案中的一份“手续”材料而已。

  (二)经济责任不明确,被审计对象抵触情绪较大

  首先目前大部分高校虽有制定所谓的经济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但由于条例制定部门宣传不到位、干部任用部门对新上任领导教育不够、新上任领导自身不够重视等原因,大多数领导干部对自身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并不明确。甚至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经济责任意识,觉得自己没有承担什么经济责任,没有必要审计。其次,经济责任制的相关条例内容制定的也不够具体,内容比较空泛,相关领导干部或审计人员难以参照执行或进行考核评价。另外,大多数领导干部对审计认识也有偏差,认为审计就是来挑毛病、找麻烦的,对审计抵触情绪较大。

  (三)法规制度滞后,审计评价指标不健全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是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评价,供组织、人事部门参考。要做出较全面、客观的审计评价,就要有科学的审计评价指标及合理的指标评价标准作为参考。然而,目前相关的法规制度中涉及指标这块的内容还比较少,而且由于目前高校财务核算方面的缺陷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不明确等原因,审计人员获取形成相关的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所需的数据比较困难,导致审计评价指标的不健全。由于审计评价指标的不健全增加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难度与风险。

  (四)审计方法与内容比较单一,审计风险大

  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主要还是审查账面资料,审计内容也主要是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以及个人行为是否廉洁等。由于目前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和丰富,很多经济活动并不完全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审计方法果只审查账面资料,不注重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调查、了解及分析,审计内容如果不相应的扩展到包括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是否科学、内部管理是否有效、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等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就无法准确了解被审计对象对经济活动的真实影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也就无法对其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加大了审计风险。

  (五)审计部门自身因素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首先,目前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受到编制所限,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少。当面临大面积领导干部换届轮岗时,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在时间较短、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在做经济责任审计时就会出现应付了事、走过场的情况,影响了审计质量。其次,目前高校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出身,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而经济责任审计特殊的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但就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而言,势必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再次,由于审计成果利用程度不高,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审计人员在做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往往流于表面,对发现的问题不予深究,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也避重就轻,提出的审计建议也泛泛而谈,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转型期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重点

  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情况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仅仅初步发挥了评价、监督的作用,对促进学校财经、干部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今后应积极适应内部审计转型的要求,重点朝着为组织考核、评价干部做参考,为领导了解学校基础单位的财经状况提供信息,为学校加强科学管理出谋划策,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建议的“建设性”,以及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免疫”功能等的方向发展。

  (一)加大宣传,转变观念,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

  首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快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制定或修订,并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让校领导、相关单位和被审计对象,重新认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具有“监督”职能,更具有“服务”和“管理”的职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应该是为组织等部门考核、评价干部做参考;为领导了解学校财经状况和基层单位管理情况提供信息;为学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科学管理出谋划策;为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济行为服务。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转变领导、群众的观念,积极消除被审计对象的抵触情绪,努力形成一个“领导重视、群众支持、被审计对象欢迎”的良好审计氛围。

  其次,贯彻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执行及监督体系。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一般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据刚出台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有关内容规定,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通过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指导、检查、协调本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交流和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困难和问题等。通过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能有计划的安排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改善“先离后审”的情况。同时通过相关部门的全方位参与,使其加深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意义的认识,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难处,能积极给予配合,并且能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程度。

  (二)改进审计内容与方法,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应从目前的侧重于对包含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合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以及个人行为是否廉洁等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法纪审计,扩展到包含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内容。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审计,真正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为学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科学管理出谋划策;为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济行为服务等目的。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在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调查、分析等审计手段和方法的运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审前的公示制度、座谈会等制度与方法,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审计的关注点;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签订的经济合同及会议纪要等资料的查阅,结合账面资料,掌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及执行等情况。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首先可弥补以往仅限于审查账面资料的不足,对被审计对象能做出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较好的控制审计风险;其次可全面的了解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情况,能为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改进管理、规范经济行为的审计建议

  (三)明确领导干部任期目标,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高校新任领导干部的任前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与学校有关的财经法规制度,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和构建,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个岗位的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通过培训,让即将上任的领导干部明确自己即将承担什么经济责任,以及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岗位任期经济目标,对每一位新上岗的领导干部提出具体明确的任期经济目标,以便年终或任期结束时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也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提供依据。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客观、公正的对被审计对象完成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评价,有赖于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充分考虑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并结合高校具体的财务数据指标,采用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对比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并用的模式。刚出台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提到了一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定量评价的指标,但这些指标还比较分散、不够系统,且这些指标可参照的标准值是多少还不是很明确。因此,要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依靠理论研究者,还要依靠每一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实践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归纳。

  (四)重视审计建议的质量,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是通过审计对被审计对象完成经济责任情况、遵纪守法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审计发现基层单位在经济活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与漏洞,为基层单位预防和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经济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对于内部审计而言,一份包含中肯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审计报告会比一份只是挑毛病、做出不痛不痒的审计评价的审计报告更受到学校领导、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欢迎和重视。(五)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切实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发展

  首先,要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丰富引进审计人员的专业类型。注意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内容的选择,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其次,注重开展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和特殊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开拓思路,实现共同提高和进步。再次,要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强调审计人员应该遵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高尚国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机制 教育财会研究,20xx,(3)

  2 陈晓芳,桂珍若 关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理性思考 审计研究,20xx,(4)

  3 蔡春,陈晓媛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 审计研究,20xx,(1)

  4 赵建平 应对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趋势的创新思维 事业财会,20x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