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行政管理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经济行政管理论文1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工商部门必须对互联网依法实行管理,在推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科学监管。

  一、将备案和核准分别对待

  工商机关最为重要的行政职能是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准入登记。但是,相对于现行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经济的市场准入至少在两个方面无法包容。一是网络的开放使这个虚拟市场在准入上变得无比简单、容易;二是电子交易的迅捷使现行在市场准入环节中对经营范围的规定形同虚设。面对网络经营主体,我们应当逐步放弃和改变现行登记制度,代之以备案和核准相结合的登记制度。引入区分一般行为市场主体和特殊行为市场主体的概念,对在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普通商品的大众化市场主体界定为一般市场主体,在准入上实行简练的备案登记制度。对主体经营范围从目前的许可式规定改变为禁止性规定,即从规定可以做什么变为规定不可以做什么,放宽政府对网络经营主体经营范围的主观干预。对一些需要前置条件和经营涉及重要行业的网络经营主体实行更为严格的审批登记制度,并加强对它们在有形世界中的管理。

  二、将监管与服务和谐统一

  近年来,工商部门对于传统的有形经济,始终强调的是监管与服务并重,并努力将服务寓于监管之中,但对于网络经济强调的是监管,几乎没有提到服务。而网络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提供网站身份认证、网络政策法规介绍、网络消费警示、优秀企业网站展示等具有服务性质的监管。因此,工商部门在开展网络监管时,要特别注重对网络经营主体的服务工作,尊重网络经营主体自主选择其活动内容和行为模式,削减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尽量发挥市场和法律在引导网络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努力为网络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网络经营主体间的公平竞争秩序。

  三、将有形与无形无缝对接

  工商部门是商品流通领域经营者的准入机关,并按经营主体住所进行属地登记管理。在网络经济管理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对各类经济主体而言,无非是一个有用的经营和宣传工具,他们商事行为的责、权、利,最终都要落实到有形主体上来。因此,网络管理工作最终也必然落实到有形经济主体,从而也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经济户口数据库中找到,其相关登记事项与网上显示的相同。如果数据库中找不到该主体,那么,该网络经营主体在有形世界中就属无照经营,必须加以取缔或督促办照。如果能找到该主体,但登记信息与网上显示的有出入,就有虚假宣传嫌疑,必须加以纠正或查处。为了方便公众了解网络经营主体的真实性,必须全面开展网站或网页的身份认证工作,在网站或网页上悬挂工商营业执照。需要强调的是,认证对象应该是所有网络经营主体,即包括传统企业设立的网站和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经营者。做到这些,就能做到有形和无形两个世界的无缝对接。

  四、将属地与大区域有机结合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信息交互的即时性和交易行为的隐蔽性,客观上给执法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一个网络违法广告,可能是广告主在北京,广告发布地在上海,广告受众则遍布全球;一个无照从事网络商品销售的经营者,点击几下鼠标,就有可能销毁网络店铺和所有经营记录。对于在外地网站发布虚假广告的本地企业,最终受到处理的只是本地企业,因管辖权、执法成本、监管认识方面的问题,外地的广告主、广告经营单位一般无法得到应有的处罚。对于各类蓬勃发展的BtoC电子商务平台中具体某一网络经营主体的准入登记,还没有实施,原因之一就是由经营主体住所所在地,还是由电子商务平台所有者的办公所在地工商部门负责登记,没有统一操作办法。同样,对于网络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会碰到到底应由发现地、平台所有者所在地、经营者所在地还是消费者投诉地的工商部门负责查处的困惑。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工商部门的有效监管。

  各地工商机关如何紧密分工和团结协作,监管好网络经济中所有的网络经营主体及其行为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大区域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是可行的。就准入而言,对于传统型和许可型网络经营主体的监管,应按照传统有形经济的属地管理原则,从有形的工商企业主体入手,对他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管。对于BtoC电子商务平台中网络经营主体的备案登记,也应同样由网络经营主体住所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负责。同时,电子商务平台所有者住所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全力配合监管,要求平台服务商开通网络经营单位必须凭经营者住所所在地的工商备案登记证。就监管而言,国家工商总局建立网络经济管理信息中心,各省市县局都能以不同用户进入该中心,录入所辖区域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实现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资源共享,形成一个互联开放的工商网络执法信息网,联合查处各种网络违法行为。

  五、革新现有方式方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工商部门对网络经济监管工作相对有所重视,许多地方还将监管情况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专门下发文件,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成绩稍突出的地方也大多是利用传统手段,查处网络虚假广告行为,查处一个是一个,没有系统有效的监管平台。一些地方对网站进行备案登记管理技术已经落后,方式上也不是工商部门切入网络经济的最好方式。我们认为,在这方面既要充分运用现行有形经济中对经济户口采取的年检、信用分类监管等管理方法,又要探索研究新的管理模式。现在看来,通过对所有企业网站进行身份认证的举措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在技术上,如果已经发行企业数字证书(又叫“CA证书”)的省市,要充分利用企业数字证书的强大功能,使网站身份认证结果更具有法律效力。搭建一个高质量的网络监管服务平台,并通过网站身份认证努力做到辖区所有企业网站都能有一个超链接,与此平台相通,从而使工商企业网站身份认证工作具有显著影响力。

  六、建立完善工作体制

  从根本上看,网络经济监管最终必将成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日常监管的基本内容。但是,网络经济监管作为一项缺乏实践经验的崭新工作,需要我们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体制。当前基层县级工商局都没有专门管理网络经济的科室。在网络监管工作中,商广线侧重开展网络虚假广告行为的查处,经检线侧重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市场线负责电子商务市场的培育,企业监管线在年检中有企业网站信息的采集项目,信息中心或信息办仅帮助各业务线解决在办案中碰到的取证技术难题,各自为战,缺乏联系。实践证明,这种机制不能有效推进当前工商部门对网络经济的监管工作。

  浙江省基层工商的网络监管实践表明,网络监管最好采取由信息办(有别于一般的信息中心,属行政编制序列)牵头、业务科室参与、基层工商所具体实施的模式。信息办制定网络监管计划,开发相关网络监管软件,管理相关网络数据,向业务科室提供网络违法案源,协调各业务线工作,指导各基层所开展网络监管,开展网络监管业务知识培训,协助网络违法案件取证等。这种体制的优势在于技术保障到位,便于应对网络监管横跨多条业务线的实际问题,同时专用软件的开发可以统筹兼顾。其缺点是目前基层工商机关信息办的力量有限,缺少精通工商业务工作的骨干,对牵头开展网络经营行为监管,还需要探索、渐进的过程。现在全国大多数地方虽然没有信息办这个机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让现有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去熟悉工商业务比让业务线的同志去熟悉网络经济,其实施起来要相对容易。

  七、建立综合监督服务体系

  工商部门通过各种举措推进网络信用体系建设、约束网上违法行为的积极意义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本部门单独执法和服务难免有许多弊端,在某些方面也力不从心。为此,必须建立综合性的监督服务体系:一是教育广大网络经济经营主体自觉恪守诚实信用原则。由于网络市场既是一个虚拟的、全天候的、全球性的市场,也是一个违约者、侵权者的乐园。因此,在网络经济管理中很有必要强调诚实信用原则的权威,强调当事人认真履行法定和约定义务,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职能将愈来愈重要。工商部门应当满腔热忱地支持网络经营主体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并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网络经营主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目前,大众传媒对网络经营主体的监督还很薄弱。工商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大众传媒对网络经营主体进行经常有效的监督,对损害网络消费者权益的观念、行为和制度进行鞭挞。四是建立独立执法和并肩作战机制。首先要分清哪些是我们独立作战的职能,哪些又是需要联合协作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立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做到独立作战,当仁不让;并肩作战,共同负责。

  网络经济和我们熟悉的传统经济模式既有相同的一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必须改变一些在以往管理中习以为常、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尝试一些新的管理思路。这些新思路不仅仅是上述提到的内容,并且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

经济行政管理论文2

  摘 要:

  本文针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展开了为深入研究,同时结合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创新措施,其中包括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同财会管理有机融合、进一步创新企业的战略管理方案、创新经济管理制度,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以及积极落实人本创新,形成人才竞争的良好局面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

  新经济形式;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管理创新。

  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能够在行业中占据而更多的市场份额,现代企业需要对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展开进一步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企业创新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对创新方法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总结,进而对我国现代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良好发展提供更多的进步思路。

  一、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能够较好的满足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良好发展。

  1.满足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

  在我国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展开进一步的创新。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现代企业在完成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性的会受到如下两个因素的负面影响:首先,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经营性质开始出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同时也逐渐的成为了行业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主体;其次,在计划经济与短缺经济相互融合的新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的管理只能够停留在粗放状态,具体表现为,能源与材料的消耗率过高、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等。基于此,通过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现代企业将逐渐挣脱以上这两个因素所带来的制约,继而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2.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知识经济本身是信息化经济的一种,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同样也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知识经济具有着超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需要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决策支持系统的制定上,重新安排企业的运作流程。其次,知识经济同时也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需要企业适当的减少内部的管理层次,进一步加快信息的内部流动速度,在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过于传统落后。

  对于新经济形势下的现代企业来说,管理观念传统落后是阻碍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障碍,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经济管理创新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仍然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到了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在新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定的危机意识与战略管理观念,但是在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这些却被很多管理者当做了可有可无的会议或演讲内容,很少会将其落实到实践管理环节当中。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如今,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制度时都存在着如下的几点问题:首先,制度内容相对完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应有的监管环节;其次,经济管理制度同企业的发展现状不匹配,通常情况下,经济管理制度内容的完善速度很难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有一少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非常先进,但是其内部的发展环境却无法适应制度内容,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制度资源浪费。

  3.内控管理缺位。

  目前,国内的经济市场环境可谓是风云变换,绝大多数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都不具备应有的战略管理与危机意识,从而导致经济管理创新成为了一纸空谈。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多数企业仍然在运用财务审计手段来进行成本控制,试图通过此种方法来减少资金的流失。然而,通过对以往的经济管理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后可知,出于对管理授权问题的考虑,单单以财务管理来进行经济管控是具有非常高的局限性的。例如,有很多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而选择建立加盟公司,而加盟公司的管理工作需要由总部来完成,如果没有设置专岗专人来完成管控工作,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财产的不必要损失。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在新经济形势下,国内的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来不断的调整内部的管理模式。虽然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积极的加入到了经济管理的创新队伍中,但由于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创新速度一直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基于此,笔者结合上文内容来提出了几点创新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1.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在新经济形势下站稳脚跟,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是一项重要举措。现代企业需要做的是实现管理者的理念创新,从整体高度着手,重新布置企业的统筹战略规划,为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剔除掉那些守旧迂腐的管理方法,虚心的学习其他优秀企业的管理措施;其次,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带头作用,在企业内部创造出良好的管理氛围,让所有员工都可以切实看到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所能够带来的好处,由上至下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再次,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还要把握好战略创新与危机创新,以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着手来重新制定创新发展方案,让企业可以在行业中长时间的处于鹤立鸡群的状态;最后,即使是在面对充满着风险危机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管理者也要带领所有员工一同开拓进取、直面困难,一方面要准确认识到潜伏在表面之下的危机风险,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技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促进经济管理创新工作的顺利完成。

  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同财会管理有机融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经济形势背景中,大批量的数字化平台、高效率的管理系统以及高智能的管理技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同时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事实上,现代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工作能够涉及到很多的种类与数据信息,这种庞大的计算任务需要得到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入信息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由于现代企业的经济行为发生于内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其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通过财会工作来进行处理,因此在实际的经管过程中,无论是采购营销,还是仓储派送,均会出现大量的财务信息,如果仅凭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很显然已经无法系统化的管理好这些信息数据,从而在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达不到应有的工作效率。为此,通过应用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能够将繁琐的工作简化处理。

  其次,新经济形势下的行业市场变化莫测且有着非常大的波动,现代企业如果想要紧跟住市场的变化节奏,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继而为企业各类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基于此,现代企业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以及信息统计工作就开始面临了更大的压力。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对信息数据的运算速度,同时还可以大幅提高运算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全天候的不间断运行。

  最后,在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中,经常会出现管理范围过窄以及管理深度不到位的情况,部分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了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必须要跟随经济活动来进行动态管理,否则就很有可能因为延迟过长而影响数据的实用价值。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完成远程监控,通过信息系统来集中处理财务管理业务。

  3.进一步创新企业的战略管理方案。

  现代企业需要进一步落实战略管理,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战略意识,在积极迎合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现代企业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在新经济形势下,战略思维就是经济管理创新的灵魂之处,企业管理者应当围绕自身的发展重心,积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发展路径与业务种类,积极预测并跟踪客户的实际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扩大自身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尽快的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认真的研究自身在行业市场中的发展优势与竞争劣势,虚心的学习并接受战略伙伴的所给出的建议,在明确好整体战略方针的前提下加大执行力度,以此来保证企业的战略计划可以顺利完成。

  4.创新经济管理制度,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在我国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中,现代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很显然已经无法较好的适应行业市场的变化速度了,为了尽快改变现状,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完善制度内容、调整市场导向、借鉴优秀经验等方面着手,来促进创新工作的顺利落实。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切创新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劣势,积极的引进一些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此外,企业管理者在创新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在其中注入人性化与柔性化的管理元素,切记不可过于盲目的调整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避免整个创新工作变得华而不实。

  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管理者还要将经济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外部的市场环境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对企业当前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展开进一步的规划与协调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上下一心的和谐管理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的效仿行业先锋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为经济管理的创新任务增加成功砝码。

  5.积极落实人本创新,形成人才竞争的良好局面。

  在当前的知识时代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意味着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能够切实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变得迫在眉睫。首先,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晋升制度,构建出充满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以此来将优秀人才长时间的留在企业当中;其次,企业还要为员工营造出一个和谐自由且舒适愉悦的工作氛围,用心做好对内部员工的人文关怀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萍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方法[J].经营管理者,20xx(3):22- 23.

  [2]刘立新。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方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2):31- 33.

  [3]何利民。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科技风,20xx(5):12- 14.

  [4]栾海波。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 - 以某零售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20xx(11):106- 108.

  [5]张颖,任桂红。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J].中国商贸,20xx(1):206- 207.

  [6]俞元洪。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2):203- 204.

经济行政管理论文3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20xx-2015年)》提出:要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任务,坚持制造与创造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协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必然导致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这种变化也为高职院校深入挖掘经济转型升级对高职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提供了契机。因此,如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急需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的重要战略课题。

  一、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行政管理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总体需求量急剧增加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到,有三点跟本专业有直接关联:“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这说明未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需要大量具有社会管理与服务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同时,《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20xx-2015年)》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广东,要制定完善支持企业管理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进企业管理。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关于“贵公司行政部门在公司运作中的作用如何?”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一般,,占20.62%,“重要”占56.19%,“非常重要”占22.16%,‘‘不重要’,占1.03%。上述数据表明,企业领导重视企业行政管理。而且,新兴产业的培育、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等都需要行政管理人才提供优质的行政后勤服务,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免除后顾之忧。在关于“贵公司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大部分员工的专业素养如何?”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行政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毕业,并从事该工作”占54.12%,“工作后接受过行政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培训”占41.24%,“没有专业人员,由公司其他管理人员代理”占4.64%。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目前广东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这与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严重不匹配。

  (二)对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

  据调查,目前企业非常钟爱那些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工作的行政管理人才,对那些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才更是渴求。然而,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行政管理毕业生主要从事一些基层技术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这类型工作专业针对性不强,可替代性高。一般来说,对于基层技术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而言,只要是基础素养好、综合能力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文、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均可胜任。在关于“贵公司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多选题)”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高级”占45.88%,“中级’,占50%,“初级”占15.46%“‘复合型”占60.82%,“其他”占8.25%。上述数据表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最受欢迎,高级行政管理人才需求排列第三,也较受企业重视。可见,目前高职行政管理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企业实际需求并不匹配,急需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行政管理人才。

  二、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毕业生质量与职业岗位需求不匹配

  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有决策层面(如行政管理规划)的需求,也有技术层面(如公文处理、会议管理、公关接待、后勤管理、印章管理、现代办公管理等)的人才需求;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有低层次人才的需求,甚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对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传统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沿袭本科模式,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均与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不适应,导致人才技能的培养与市场对行政管理岗位需求脱节,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反映找不到专业人员,而部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也强调找不到专业对口岗位,这就是矛盾的根源所在。如果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不具备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及素质,那么进入就业市场后,其职业竞争能力只会持续下降。

  (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难以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

  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但实训基地建设仍然滞后,导致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一方面,由于场地、经费等限制,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严重匮乏,难以满足课程实践需求。同时,尽管有的高职院校购买了教学软件,但由于有限的实训室资源、使用申请手续的繁琐等原因,教学软件利用率较低。此外,由于专业的限制,很难“引企入校”建立“教学工厂,让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锻炼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基于行政管理岗位的特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陷入困境:每个企业最多只接受1-2个行政管理实习岗位,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有些小型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更愿意招收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无法以实习方式进行合作。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也仅靠关系维续着,只是以参观学习的方式合作,难以开展深度融合。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无法达到转型升级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要求。

  (三)“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实践技能难以适应转型升级要求

  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双师型”教师作用凸显。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来源单一。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大多数教师直接是“走出学校回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工作以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根本无法去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同时,由于专业培训机构的缺乏,教师培训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参加一些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班。这类培训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作用不大。而且,由于学校制度不完善,高职专任教师缺乏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学习的机会。这使得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难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无法了解行业企业行政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更无法将行业企业对行政管理岗位技能提出的新要求对接到教学过程中以言传身教,导致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市场对行政管理岗位的要求不匹配,整体教学目标最终无法实现。

  三、适应广东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改革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是否科学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纲要》明确提出,珠三角洲地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这就决定了广东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应着眼市场,协同“校政行企”等多方力量共同设计人才培养修订调研方案,共同展开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需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人才市场、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方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变革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等。通过调研,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使其与广东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将目前企业对行政管理岗位所需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以及“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到知识、技能、素质结构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相匹配,从而提高高职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真正适应广东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

  (二)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专业化和立体化的实训体系

  首先,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专业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基础平台。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依托中央财政支持,与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人员共同探讨,构建行政管理综合实训室和行政管理实训室(多功能会议室),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环境中进行模拟实训活动并掌握行政事务管理技能和会议策划、组织、实施等技能。其次,可以协同校内行政部门、教学部门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第三,“引企入校”建立“行政事务所”“快递超市”等,依托这些机构,学生可以承接企业的项目,如文案策划、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等等;与此同时,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出有关行政职业能力的训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最大限度锻炼学生的行政管理核心技能。最后,大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其内涵建设水平,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机会。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已建立了8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协同基地建立多个协同创新中心和育人平台,如“行政职业能力开发与测评中心”“公共管理(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人力资源育人平台”。这些中心和平台,既可以进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也可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进一步亲身体验现代化的行政事务组织、实施和管理流程提供了良好平台。通过这些专业化和立体化的实训体系,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掌握符合转型升级企业要求的行政职业岗位技能及素质,实现与转型升级企业行政事务管理实际操作无缝对接。

  (三)多措并举,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转变观念,对“双师型”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其次,健全“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明确其认定标准,制定聘用、晋升、考核、奖励等办法,使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循,健康有序发展。第三,积极开展内部培养。学校根据有关制度,每年要安排专项经费,选派教师到有关高职培训机构开展双师培训;并采取多种措施(如采取给予企业补助、教师课酬及与职称挂钩)鼓励专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了解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的最新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最新的行政管理岗位技能。近几年,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每年都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双师培训及下企业挂职锻炼。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参加了“企业行政管理师”和“通用管理能力”培训,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企业行政人事岗位实践。同时,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比赛,对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第四,大力推进外部引进。一方面,引进具备双师素质的高职称人员作为专职教师;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聘请职业素养较好、业务能力精湛的行政人事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等等。例如,学院从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行政人事经理、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行政管理综合技能培训”系列讲座、参与专业认知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顶岗实践等。通过上述措施,构建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的实践技能能够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要求。

  (四)多方参与,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都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评估主体侧重学校内部主体,忽视了政府、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等外部主体;评估内容侧重学校利益,忽视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对接问题;评估方式侧重结果性评估,忽视了过程性评估;等等。这些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的不足,导致毕业生质量无法满足当前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一是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成立由学校、基层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组成的评估小组,全面组织与领导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友会等平台,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获取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家长、学生等主体对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如麦可思公司)进行评估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评估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评估,不仅要了解学生培养质量如何高、如何受欢迎,更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对接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如何解决等等;不仅要了解毕业生即时上岗能力,更应考察毕业生长远发展能力。三是评估方式的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评估结论更加客观公正。

新常态下电网企业如何创新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论文

标签:经济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02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经济毕业论文】

  时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新常态带给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也会不断凸显,对中央企业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的要求也将不断提升。但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网企业在行政管理领域的不足与僵化愈发凸显,从而给电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针对此种情况,需要电网企业正视行政管理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意识到行政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围绕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这一重点,在行政管理创新方面不断发力。

  一、把握管理重心,尽心尽责提升服务

  提升服务是公司的使命所在。要把减少客户投诉、不断提升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作为管理重心,切实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协同意识,深化“大服务”机制落地。

  全面落实“两个导向”。当前,社会各界对电力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发生停电事件对客户的影响大。要坚持客户导向,学会换位思考,牢记“服务无小事”,认真对待处理每一个工单、每一个报修电话,全面履行供电服务承诺。要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着力解决客户投诉、上级通报反映较多的营业、供电质量、窗口服务等问题,加快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全力提供可靠的供电服务。安全是保障服务的基础。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要坚决整改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以“少停电、不停电”为目标,强化不停电作业,实施状态检修、综合检修,实现设备“一停多用”和负荷“能转必转”。落实“五个一”标准化抢修,快速处置各类停电故障,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电时间和故障抢修时间。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0-10-01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论文范文】

  导语:毕业论文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小编整理了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这一名词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如何应对知识经济这一主流已经成为企业所思考的问题之一。本人主要是探讨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经济的内涵、特点出发,探索知识经济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知识经济,行政管理,人才,发展。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及特点。

  知识经济是目前学者们探讨的最热话题之一,究竟何为知识经济,越来越多的人给予了不同的定义。目前较为权威的说法也是根据字面意思来定义的,知识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因为知识而获得的经济。当代社会很多学者表示,所谓“穷书生”的年代已经过去,年轻人所拥有的知识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存的本领。其实知识经济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来讲的。故而,对知识经济的理解离不开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应对的方式不同,自然造成的结果也就大不相同。比如说,美国,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其发展就出现了很好的态势,比如说,低失业率、低膨胀等等。

  知识经济的产生实际上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就像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一样,其产生必然是有定的环境孕育的。我们知道,在农业社会,农产品是财富的象征。我国在这一阶段经历的时间最长,一直到现在农业经济对人们思想的作用还是根深蒂固的。而西方国家则对工业经济“情有独钟”.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论人们曾经关注的是什么,在信息化这一大背景下都必须将眼球移到知识上来,因为与农业经济和工作经济同样,知识是信息化社会经济的来源。谁拥有知识谁就能创造经济。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不同,知识经济依靠的是无形资产,而不是像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那样。知识、信息作为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十分重要的,而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无形的知识发展更快,竞争力也更加激烈。目前国际竞争的形式也是不容乐观的,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都将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哪个国家知识的整体力强,哪个国家就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说,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利用知识这种无形资产所换来的经济,想要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取得胜利就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