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学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音乐教学的论文1

  [论文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完善大学生生理素质和心理素养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听赏”方式,采取具有时代特征的、能够调动多重感官参与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性欣赏教学,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欣赏 综合性 音乐教学

  近年来,音乐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接受。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在实践中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它对健全人格、愉悦人生、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开展音乐课的诸多积极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程。但是,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采取单一的“听赏”乐曲的模式。听赏之前,教师针对即将要欣赏的音乐作品做解释,如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作品内涵等,然后进入听赏程序,这时学生大多会趴在桌子上,有的学生聆听音乐,有的打盹,还有的学生任由思想的野马脱离了缰绳随意驰骋……

  诚然,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与内涵对于音乐欣赏是重要的,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知识面较宽,文化素质较高,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单一讲解音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将各种艺术形式同音乐结合起来,使音乐欣赏形式综合化。应采取综合形式的音乐欣赏教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避免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一、实施综合性音乐教学的必然性

  近几年,教育领域提出了“学科综合”的新理念,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要求,并进一步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是对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一大突破。“学科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具体体现。

  人类知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表明,人类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整体地进行学习,也就是多感官、多角度、多领域综合地进行学习。关于这一点,已经在各国教育界中达成共识。如美国教育专家艾伯利斯、霍弗在《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就阐述了此观点:“实质上,所有能提供审美的和人文学科经验的艺术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学校课程应该为提供相关艺术的经验留有一些机会。……把各种优秀的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对艺术在较高和较广的境界的理解。……学科越是深入融合到学校的整体教育方案之中,就越能成为有意义的基础的学习内容。人类需要发展对于周围世界的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当一个人开始理解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时,他对音乐的美学价值的和敏感性也就提高了。”此外,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尼特·雷默在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了“综合审美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界的要素,加以艺术地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由此可见,追求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当代教育家关注的焦点。

  音乐教育应该成为音乐与各学科间联系的纽带,通过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通过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性教学,改变过去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分离的现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审美教学的质量。此外,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适度的启发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明白学科交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而促进他们在其他学科学习上的融合,既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又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

  二、实施综合性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众所周知,自从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歌、乐、舞便紧密结合于一体。既然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形式是综合性的,音乐的雏形是融合诗歌、音乐、舞蹈于一身的综合体,那么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就不能完全把音乐同其他艺术割裂开来,而应该把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把目光投向音乐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从与其相关的多元文化角度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打通我们的视、听、味、嗅、触觉,全身心投入来感悟音乐。音乐同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的结合方式众多,以下将从四个方面阐述:

  1.音乐同文学联姻。缪斯神殿中最动人心弦的两个艺术门类——音乐和文学,伴随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涅说过:“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的开始”,由此可见,音乐是文学的一种延伸,一种补充。在我国,音乐同文学相融合的形式两千多年来依然存在,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从“诗歌”的字面意思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诗”与“乐”自诞生之日起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尚书》中“诗言志,歌咏言”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纵观中外优秀经典音乐,无论是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东方诗歌,还是流传于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史诗,或是后来发展成熟的16世纪意大利歌剧以及19世纪浪漫乐派的交响诗,很多杰出音乐作品都同文学作品相互联姻、血脉相连。

  由于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渠道、多角度的,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宽,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文学知识,结合与所欣赏乐曲相关的文学作品,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如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和他的诗歌《欢乐颂》,当吟诵到“只要在你温柔的羽翼之下,一切人们都成为兄弟”之处时,适时地播放贝多芬的终曲乐章,让学生在辉煌的乐章中真切感受到超越时代、超越种族、超越地域、超越国界的人间大爱。席勒诗词中的文字生动地界定着音乐的情感,反过来,贝多芬式的震撼乐音又烘托着诗歌的意境,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音乐同哲学结合。马克思说过:“艺术、哲学和科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虽然音乐和哲学艺术掌握客观世界的方式不尽相同,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它们所掌握的对象都是同一个客观世界。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音乐代表着人类感性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两者共同建构着人类绚丽多彩的精神王国。 那么,如何用具象的音乐来表达抽象的哲学呢?其实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也不乏用音乐来表现哲学的实例:如在介绍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哲学家尼采的同名散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著作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在这部哲学巨作中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教师在充分的理论铺垫之后,让学生听赏这首关于抽象思想的音诗。理查·斯特劳斯完全采用尼采论著中的标题作为自己交响诗中各乐章的标题:“隐居人”“极度的渴望”“欢乐与热情”“死亡之歌”“科学”“康复”“舞之歌”和“夜游者之歌”等八个乐章,斯特劳斯赋予这首音诗戏剧性的音乐冲突,可以说作品的梗概是尼采的,然而内容和细节上属施特劳斯的风格。学生在这样一部经典音乐作品中,不但得到美妙乐音的滋养,同时对尼采的哲学有了全新的认知,通过细腻感性的音乐,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抽象理性的哲学思想。

  3.音乐同绘画携手。音乐与绘画是艺术领域中两种不同的门类,从艺术的存在来划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从艺术的运动方式划分,音乐是动态的艺术,绘画是静态的艺术。然而,音乐和绘画又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借助不同的媒介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向人们传达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曾经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最伟大的画家,也是一切物质最不高明的画家”,道出了音乐和绘画艺术的关联。如说绘画中的术语“色彩”“色调”和“线条”等词时常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评论中,而音乐中的术语“节奏”一词也经常用于界定绘画中的风格。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曾对乐音的振动频率及颜色的波长关系作过研究,他认为音乐中的C、D、E、F、G、A、B七个音的音高分别同绘画领域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相对应,这也给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试图将乐音同色彩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赵宋光先生曾经明确提出,当前不仅要努力克服听觉(音乐)与视觉(美术)彼此分割的传统习惯,还应注意对一向被忽视的薄弱环节予以特别关怀。

  当欣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时,可以尝试把各种调性与具体的色彩相对应,如用白色、红色代表c大调;棕色、金色、橙色、玫瑰色代表G大调;黄色代表D大调;玫瑰色代表A大调;蓝宝石代表E大调等。教师可以效仿斯克里亚宾的做法,用投影做成七色光键盘,把色彩投放到幕布上来配合音乐,以产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效果。学生在这种双重感官的刺激下,能够对这首交响诗有进一步的了解。

  4.音乐同戏剧联袂。音乐同戏剧天生就有着不解之缘,我们知道,现存最早的戏剧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戏剧产生的基本元素之一就是属音乐范畴的民间歌舞。此外,在古希腊时期上演最频繁的戏剧中总有“歌队”的助威,一方面对戏剧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一方面担任着大幕的职责。由此可知,音乐和戏剧有着必然的种种关联。因而,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课时就要考虑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如设计欣赏19世纪浪漫乐派大师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时,就要着重强调音乐同戏剧的结合,两者相互依托,相互协助,这时音乐是手段,戏剧是目的,音乐与戏剧共同联手为“乐剧”的发展推波助澜。

  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都已趋向成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此时期的音乐欣赏课程应当充分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和相关文化的联系,这为接受综合性的文化积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音乐欣赏课程也在探索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其学科价值。音乐是人文的,因此不应只是单纯追求知识技能,而应该追求对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常常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超越,我们应借助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联合一切相关知识领域,深入挖掘音乐文化内涵,通过有限的课堂欣赏教学扩展学生无限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音乐修养和文化素质,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关于音乐教学的论文2

  摘要:采茶歌与搬运歌、川江号子等艺术形式相同, 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茶道文化, 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茶歌唱词结构上以对称式句式结构为主, 风格上多数是以民间小调为表达形式, 而内容多以歌颂传统茶文化生活为主。在中小音乐教育中运用采茶歌, 既可以传递采茶歌中的教育特色, 也能够传播我国传统茶文化, 其益处颇多。基于此, 本文浅谈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运用采茶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以供借鉴。

  关键词:采茶歌; 中小学音乐教育; 运用; 分析;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采茶歌, 既能够改革和创新我国中小学音乐, 也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上而言, 将采茶歌融入音乐教学中, 有利于完善和发展我国音乐教学体系。因此, 本文浅谈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采茶歌的具体应用, 以期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借鉴和参考。

  1 分析采茶歌概念与特征

  采茶歌作为一民间艺术文化形式, 我国茶文化中的“采茶歌”主要是一种劳动民歌, 最初在采茶劳作中, 采茶劳动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调, 后来由一人领唱、多人合唱, 成为一种茶事活动。从性质上而言, 采茶歌是一种典型的“劳动民歌”, 承担着缓解劳作压力、协调动作、鼓舞士气的功能。对于茶文化中的采茶歌来讲, 其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1.1 采茶歌的风格:多以民间小调为主

  在我国茶文化演变与发展历程中, 我国各大区域、各大茶区的采茶歌数量非常多, 在很多地区以地域性传播采茶歌。尤其以赣南地区为主的采茶歌传入其他地区后, 掀起了我国采茶歌一片狂潮。仍然以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歌”为主, 其小调被划分为“茶腔”、“杂调”、“灯腔”以及“路腔”等等类型, 其中在“声腔”中穿插着“杂调”中的“哎晦哟”、“哪嗬晦”, 构成了采茶歌的主要艺术风格。由此可见, 采茶歌的艺术风格多变、多样, 以民间小调为主。

  1.2 采茶歌唱词结构特点:多以对称式句式为主

  归其根本, 采茶歌属于民歌的一种, 在句式结构上以对称式表达为主, 其中常见的结构就是二句式与四句式。其实不管是二局式结构, 还是四句式结构, 其献给受众的都是朗朗上口、浅而易懂、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艺术享受。如:广西着名的采茶歌中的几句:“二月鹤鸽满山游, 四月江水到处流, 采茶姑娘茶山走, 茶歌飞上自石头学中野兔帘过坡, 树头画眉离了窝, 江心鲤鱼跳出水, 要听姐妹采茶歌。”

  1.3 采茶歌内容特点:多以茶文化歌颂为主

  对于采茶歌的诞生, 通常是采茶人在采茶中结合劳动节奏与劳动强度, 自由挥发的一种口头艺术表现形式。以江西地区的采茶歌为主, 很多采茶歌都是以“喜剧化”形式表现出采茶的过程、采茶的劳动细节。从茶文化深层度上而言, 茶歌的内容还是人们对于乡土社会中农作价值的追求, 反映的是劳动人们在采茶以及制作茶叶中的多方面内涵。

  2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采茶歌发挥的影响作用

  2.1 深化音乐教育内涵, 加强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我国传统采茶歌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 这就表明采茶歌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在学习采茶歌中, 必然会受到音乐教育文化的影响。在学习音乐中, 学生就会想要多方面了解采茶歌创作背景与环境, 在学习采茶歌后, 可在了解歌曲自身下, 也能够通过学习歌曲来体会到歌曲内容中的内涵。在日后学习中, 学生就会明白每一首歌曲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学习唱法和内容, 需要更多地注重歌曲的内涵, 长久下去, 势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2.2 完善音乐教育体系,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在我国传统民族乐中, 采茶歌占据着重要位置, 具有较强的人文与地域色彩。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系统地、规范地学习采茶歌, 对于丰富我国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具有巨大现实意义。同时, 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加全面的接受音乐教学, 从而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文化教育。采茶文化中凸显了我国人们的劳动智慧。一旦提高历史意蕴内涵, 则必然会强化中小学生审美能力。

  2.3 培养学生传统茶文化意识, 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在采茶歌学习中, 对于茶, 中小学生都有着一个基本的认知。在采茶歌中, 学生能够对我国茶文化的地域色彩与文化色彩有所感知, 并对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进行理解, 并充分意识对于我国社会民众茶文化的关键性。在我国, 无论哪个层次的人们都对茶情有独钟。对于普通茶农来讲, 他们进行茶树种植、茶叶采摘、茶叶烘焙等环节工作, 他们需要付出辛苦的劳作, 但是他们可以在劳作中自由的歌唱, 表达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 很多文人也喜欢以茶叶作诗写词, 充分展现了自身对茶文化的热爱。

  3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采茶歌的具体运用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在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中, 应结合教学任务有计划进行教学。在音乐教育中, 中小学生应积极理解音乐文化, 让教学有计划进行, 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采茶歌包括如下几方面:

  3.1 掌握好采茶歌的民族特色,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知识

  采茶歌具备一定的文化性、民族性等特征, 南方的采茶歌比较优美、婉转;而北方的采茶歌较为豪放、高亢, 这与不同地区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有关。通过学习各地区的采茶歌, 中小学生能够掌握很多种音乐演唱形式, 从而更好的学习采茶歌与音乐知识。另外,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 音乐教学原本就是一门秦松的课程, 而将采茶歌融入其中, 其必然会让中小学生更加轻松的、自如的学习音乐知识, 进而对于提高中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素质素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2 把握好采茶歌的表演互动, 营造轻松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

  采茶歌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人们理解茶文化下, 让茶文化更好为人们生活服务。采茶歌这种表演形式被音乐大师发现后, 逐渐成为了一种新时代文化形式, 学生可以在茶艺表演学习中,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系统的学习茶文化知识。在音乐教学课堂中, 中小学生积极的采用不同形式的采茶音乐, 营造良好的、和谐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 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相互点评与交流中, 对音乐艺术有着基本的理解, 在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素养的同时, 更好地了解采茶歌内涵。

  3.3 注重采茶歌与音乐教学的联系, 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采茶歌有其自身的演唱风格, 这就要求音乐教学中结合音乐风格与采茶歌演唱风格, 利用多种形式的唱腔, 演出风格不同的采茶歌。音乐教学中, 尤其是声乐教学中, 在练习音乐的高低音后, 并在展现采茶歌古雅淳朴的特色下, 让中小学生有兴趣、有积极性学习音乐知识, 进而可以更好的把握音乐节奏感, 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3.4 翻唱采茶歌, 使学生轻松学习音乐知识

  采茶歌可以看作为茶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产生的产物, 主要表现为采茶戏、采茶曲等形式, 这些形式都是最底层劳作大众的亲自实践, 可以看作为是我国人们文化中一项宝贵的财富。随着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 采茶歌以其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现阶段我国民间也掀起了翻唱“采茶歌”的潮流, 在将一些流行元素融入采茶歌中, 翻唱采茶歌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从古代到今天, 我国有很多着名的茶曲流传下来, 这为当前采茶歌的翻唱奠定了基础, 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以及采茶歌相互融合, 强化了茶文化底蕴, 也提高了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对于中小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教育中, 免不了要让中小学生记忆一些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但如果可以轻松地、自由地以翻唱采茶歌的形式来记忆这些知识, 学生便会很容易并长久地记住这些音乐知识。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历史文化体系中, 音乐文化以及茶文化都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 二者无论在机理上, 还是在内涵上, 都有很多可以融合之处。目前关于音乐教育在采茶歌中融合与应用的理论研究还有很多问题, 但茶文化中的采茶歌与音乐教育的共融性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采茶歌已成为了目前音乐教育教学中一种关键的媒介, 对于提高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传承和发扬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也有着助力作用。在将来的音乐教育中, 学校与教师应积极将采茶歌与音乐教育相互融合, 在教育中根据学生需求, 解读采茶歌内涵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将来发展音乐教育的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国峰.采茶歌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启示--从《茶山新歌》看当代艺术歌曲古典美[J].福建茶叶, 20xx, 39 (10) :318.

  [2]朱裔文.传统采茶歌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 20xx, 39 (01) :344-345.

  [3]靳甜甜.采茶歌对于当下音乐教学的意义[J].福建茶叶, 20xx, 38 (6) :214-215.

  [4]桑素萍.注重音乐教学的民族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J].成才之路, 20xx, (20) :12-13.

关于音乐教学的论文3

  摘 要:音乐是一种美,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在音乐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去启发、引导,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进而从中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文中从利用体态语言感染学生、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向学生示范、运用体态语言的手势动作、运用体态语言组织教学等方面论述了体态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 体态语言 感动 示范 手势 组织教学

  音乐是一种美,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始终发散着美、贯穿着美、体现着美,充满着许多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尤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最为突出。所以,美化音乐课的教学语言,充分利用教师的眼睛、脸部表情、发声器官以及手势动作等能表达情感的体态语言,既能增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也能提高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态语言是教师通过富有美感的面部表情或体态动作与学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与体态动作,在运用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面部表情真诚传神、体态动作生动形象。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若是时不时加以解说,则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就可以帮助教师避免这种情况。如:伴着轻柔的《摇篮曲》,学生能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哄着宝宝睡觉的体态中看到妈妈慈祥的笑容、宝宝甜甜的梦境;和着雄壮的《进行曲》,学生能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看到一列列整齐的队伍,一个个威武、神气的面孔。

  在音乐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去启发、引导,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进而从中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教师怎样利用体态语言,把音乐作品蕴涵着的情感予以揭示,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呢?

  首先,教师要自己先感动起来才能感动学生。

  在每次演唱和欣赏《国歌》时,教师既明亮又振奋的眼神、庄重的面部表情和精神向上的体态,使学生感到此时的庄严、神圣,好象置身于天安门广场,又好像看到体育健儿在伴着《国歌》的乐曲声,激动地仰面注视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这怎能不使学生为之振奋、热血沸腾、充满民族自豪感呢!

  其次,教师要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向学生示范,感染学生。

  如:分析歌曲《山谷静悄悄》的尾声,教师在有感情讲述的同时,身体微微前倾,扬起手臂,掂起脚,做出翘首远望的样子;学生从教师的体态动作里,“听”到了小铁锤由强减弱的敲击声,看到了地质队叔叔渐渐远去的身影。正是体态动作的运用,才使生动的音乐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活灵活现。

  第三,在音乐教学中,作为体态语言的手势动作尤为重要。

  手势是一种语言,它可以状物、言志、抒情。当看到舞台上的聋哑姑娘惟妙惟肖地跳着优美的舞蹈《千手观音》时,你注意到了台下为她们用哑语手势指挥的教师吗?如果我们能将手势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既可增强学生对乐理概念的形象感,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感情,还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加深印象。音乐教学中有一些特殊的体态动作语言,如柯尔文手势、舞蹈、指挥等。这些体态语言都能向学生传递音乐的、情感的信息,帮助学生形成音乐技能、理解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感。如:通过直观的柯尔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唱准do、re、mi、fa、sol、la、si各音,使学生建立稳定的音高概念;通过舞蹈,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丰富情感的表现手段;通过指挥,可向学生提示演唱(或演奏)的情绪、速度、力度,使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更富有表现力。

  第四,在器乐教学和训练中,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组织教学,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小学开设了竖笛、口琴课,因为器乐比人声更具有穿透力,如果组织不好,会使学生的听力受到损伤,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所以在上课之前,要规定好纪律的手势语言。

  在我到小学听课时,每当看到老师用得当、简洁的手势组织教学、训练学生时,也是课堂最安静、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艺术本身的特殊性,用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它区别于其它课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学生学会每首乐曲、歌曲时,最后是声与情的处理,体态语言教学更为重要,表现歌曲的喜、怒、哀、乐都可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表现出来。

  实践证明,只要老师的体态语言紧扣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就能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进而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音乐知识内容,并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一提起列宁,人们立刻回想起他那个性化的体态动作——他站在讲台上,敞着短大衣,一手叉腰,身子前倾而头上仰,一手向空中用力挥动……他的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立即会引起雷鸣般的掌声和热烈欢呼,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的一个“传神说话”的眼神、富有内涵的体态语言,不仅会使课讲得更生动有趣,还会给学生一种启迪,一种形象感,一种美的、难以忘怀的教育。

  作为教师语言方式之一,体态语言在音乐教学和师生交流中是大有潜力可挖的。音乐教师不妨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大胆地、富有创造性的编出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使音乐教学在改革中取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探讨论文

标签:音乐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9-30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音乐学毕业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我国学前教育专家许卓娅指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音乐的教育,而是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一门需要专业性、技术性的艺术教育,知识技巧和感知能力在儿童的创作与表现、感受与欣赏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化繁为简?让音乐淌进儿童的心田,让儿童走进音乐的世界?答案就是游戏化。当然,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进行了探讨,让幼儿在感知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同时,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化;音乐教学

  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而音乐是直入人心的,当两者融合的时候,这种魅力是1+1>2的。需要注意的是,所谓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不仅是指狭义的“音乐游戏”,它包含在一切活动形式、教学方法中,使其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点。但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活动形式的单一刻板;游戏与音乐活动的生搬硬套;对音乐感受经验的准备缺失等。如何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有如“玩”一般的学习体验?怎样让幼儿快乐地、主动地、不知不觉地投入活动之中?让幼儿听到、感受到、喜爱上、想象出、创造出音乐?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现状论文

标签:音乐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9-23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音乐学毕业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现代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现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属于声音与图像的综合作用,高校学生可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生动具体的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提起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所以高校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比如: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后可以先播放一段音律优美、情感积极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而且在教室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作为衬托,将枯燥的讲课内容与音乐的旋律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及独特性。

  又如: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同时期的音乐进行背景播放,像《土耳其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一边感受当时音乐的特点与形式,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集中注意力也非常有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避免了过去那种枯燥的讲解式教学形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精选10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13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篇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被动地接受“答应式”的训练,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圧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人,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既然要让学生去创新,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我常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围在一起,甚至像小孩子一样与他们在一起唱唱、跳跳,共同讨论,征求学生意见。让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空间,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现在我们有的老师还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驱赶着他们在一条狭长巷道里“一直向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精神呢?而有的课我故意让学生找错,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科学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索”型,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论文(精选11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08-31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文化艺术】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论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论文 篇1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班级合唱教学的推进,能够让学生在合唱表演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合唱带来的愉悦感受,最终培养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班级合唱也是多人的合作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音乐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艺术能够迅速广泛的得到扩散,还能促进人与人的合作中向着积极方向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而且班级合唱教学也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广大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小学音乐教师的支持和推广。这一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让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对于这一教学手段的推广以及应用对于学生是非常有好处的。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的施展这一教学方式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因材施教

  音乐虽然是没有国界的,但是不同年段、不同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班级的学生对于音乐的领悟能力是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组织班级的音乐合唱作为教师对于音乐歌曲的选择就要重视起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轻松的学,而且能够尽快的入门,让班级的音乐合唱成为一种享受,让学生能够爱上这种教学模式,享受这种教学过程。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通用6篇)

标签:音乐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8-22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音乐学毕业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

  摘要: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节奏教学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教师应该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节奏知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接触到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准确而生动的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节奏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充分体验到音乐学习中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突出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性并有效进行训练呢?

  一、正确把握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音乐魅力和灵魂,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刚接触到音乐,对于一切音乐知识都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教授学生有效的音乐知识,为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节奏感在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作用,在音乐课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在学生学习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感,才能真正认识到音乐产生的节奏节拍,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加强了,他们的音乐欣赏、演唱以及感受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适当的节奏感训练还可以使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加有效地掌握音乐知识。

情感教学小学音乐论文

标签:音乐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6-16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音乐学毕业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情感教学小学音乐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情感教学小学音乐论文1

  【摘要】本文主要以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音乐教育的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据,首先说明了小学音乐概述;其次分析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音乐创作背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通过交流互动,引发学生用心感受音乐三个方面。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音乐是一门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能够升华小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相关知识,为小学生在音乐艺术中茁壮成长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分析音乐本质进而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

  一、小学音乐概述

  音乐为人类彼此之间传递情感的艺术,其由跳跃的音符和丰富的韵律组成,带给大众一种美的享受。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要以“情”为主,带着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进行音乐活动才会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换句话说,音乐教学指的是音乐情感教学。音乐的产生来自生活,通过生活许多美好的事物使人类感情进一步提升,并以此对人类心情和精神上加以完善和补充。音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音乐的思维和想象内容多样化,并且蕴涵着大量情感。所以说音乐是众多情感艺术中最美好、最具特色的一种艺术。人类的自身情感也是丰富多样的,在内容上可与音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安排情感教育,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以便更有效地实现人生理想。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通用6篇)

标签:音乐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30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音乐学毕业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势发展了重大的变化,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共识。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该要求同样适用于音乐教学。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创新教育的特征,并探索了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施路径,以期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更为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音乐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深化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引入音乐创新教育理念与研究成果,能够丰富一线音乐教学内容,促进音乐教育良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思想研究成果不断完善,教师应与时俱进,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组合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促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为教学服务,使每一堂小学音乐教学都能贴近小学生兴趣爱好,将更多受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引入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声势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论文(精选23篇)

标签: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29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教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声势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声势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论文 篇1

  声势(Sound Gesture):分为身体打击乐(Body percussion)和嗓音打击乐(Vocal percussion)。身体打击乐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件打击乐器,用拍击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不同的声响组成节奏组合演奏。嗓音打击乐则是用自己的人声模仿各种打击乐器或发出不同的声音组成节奏组合演奏。简单地说,声势指:发出声音,组成节奏的形式。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通过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释放,并在欣赏过程中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在音乐声势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跟随音乐节奏发出声音,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音乐声势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形式多样的音乐声势能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声势的概念和形式

  小学声势教学是指让学生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动作发出声音的教学方式。在利用声势进行教学时,能让学生一边音乐,一边打着节拍,有助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增强音乐节奏感。利用声势教学,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快速的融入的乐曲中,并跟随音乐用声势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声势教学,不存在无法掌握的运用技巧,只要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就能自然的用动作来跟随音乐进行。通过声势教学,对学生的听觉、思维、身体协调能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音乐声势教学中,能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融洽,学生能放松身心,愉快的跟随节奏进行,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声势的基本形式主要有:用拍手的方式打出节奏;采用跺脚来打节奏,跺脚时采用坐姿和站姿都可以;还有拍腿和捻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方式利用身体发出声音。声势形式的多样使音乐学习充满了乐趣,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下共同为一首乐曲伴奏,使声音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实现高效的音乐声势教学。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策略探究论文(通用15篇)

标签:音乐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4-29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音乐学毕业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策略探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策略探究论文 篇1

  摘要: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音乐欣赏课是一种锻炼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就需要小学教师不断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领略课堂之外的风景,拓宽他们的视野,使小学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小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有效平台。本文就从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这个角度出发,对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具体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通过在平时的学校听课与调查中,笔者发现音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这样就会束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不少教师依旧会以课本音乐例子与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和记忆为重点,忽视了创设实际的学术场景来丰富教学的实践课堂,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全面落实到课堂训练与实际生活中,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求教育工作者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应通过课堂纪律的约束,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旁若无人、高谈阔论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精选6篇)

标签: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29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篇1

  摘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能丰富音乐教学方法,而且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相比较传统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材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多媒体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提升了音乐课堂授课的效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授课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应用 多媒体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了参与者的感官器官,如眼、嘴、鼻、耳、手等。但是也应当看到多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文章主要以多媒体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探讨的出发点,进行具体地论述。

  一、音乐课件中多媒体应用的一些误区

  现代音乐教学提倡多媒体应用,但往往出现一些盲目生硬的运用多媒体,产生了新问题,如教师讲课“手忙脚乱”,造成学生学习“走马观花”,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媒体课件的使用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以一个新型的、强大的形象性成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调动了学生各个器官,如视觉、听觉等、多媒体音乐教学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教学中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然而,这不代表多媒体课件就是一把景色钥匙。如果多用多媒体授课,则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背离了应知应会的教学目标,将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变成了电影院,学生虽然具有较大的兴趣,但他们只是凑热闹,感到新奇。所以,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音乐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进步产生了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多种优越性,并普遍运用于音乐课堂授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如何规避走进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仍然是音乐教师应深入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