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文范文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挈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1

  [摘要]在新课程、新课改大力推广的今天,课堂讨论法备受广大师生欢迎和接受的互动学习方法之一,课堂讨论法目前在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中应用较热,但是部分老师在教学得到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讨论法教学的经验和技巧。第二方面是学生准备不充分,部分学生比较胆怯,缺乏主见。教师需充分熟悉和重视讨论法的功能,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教师掌握技巧;学生因素分析

  一、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教师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因为教师熟悉上的误区和缺乏对讨论法具体实施和操作的经验、技巧,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往往看中“讲授法”,看中其信息传递速度快、所花时间少、经济实效、轻易把握、安全可靠等优点,相反认为“讨论法”信息传递速度慢、耗费时间和精力、短期效果不明显,从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过分倾向于使用“讲授法”。从长远来看,“讨论法”的使用效果要优于“讲授法”。

  2.受学生因素的影响

  教师成功应用讨论法的又一重要条件是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踊跃发言,否则讨论将难以开展。但是部分学生比较胆怯,缺乏主见和创见,有的学生即使有思想要表达,由于性格内向,害怕说错被人取笑,对教师的依靠性强,学习机械、被动。没有学生的热情配合,也是讨论法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二、那么怎么才能发挥出“讨论法”在课堂上应有的积极效果呢

  1.消除熟悉上的误区,充分熟悉和重视讨论法的功能,坚持应用讨论法

  正确估价教师发言的价值和学生的能力、水平。低估学生和高估自己会使讨论法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讨论,也是在教师的绝对控制之下。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拥有知识、专门技术和经验,在学生眼中,教师之所以是教师是因为他们博学且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但不管教师知识多么丰富,可以成功传授给学生的只有一小部分,课堂上过多的发言会限制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教师的权威必须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工具,以最具建设性的方式来使用,鼓舞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声音,尊重学生所坚持的关于个人和集体的知识。

  学生知道的可能远比教师估计的

  要多,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来展示所知道的一切。当学生走到一起探索问题时,他们经常会展示出自己的丰富知识和集体聪明,极大地超过了他们作为个体所显示出来的能力和才干。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在教学中开展讨论,真正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2.教师加强对讨论法的研究和实践,保证讨论法实施的效果

  要使讨论法卓有成效的前提是教师熟悉讨论法,能熟练运用,而目前多数历史教师对讨论法具体操作缺乏了解,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开展课题研究,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

  3.提高教师在讨论中的信息捕捉能力、洞察力和对信息的应变处理能力

  有的教师缺乏讨论中的洞察力,导致学生的视野难以开拓。例如关于讨论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的例子,假如教师对学生回答肯定的基础上反问一题:“既然日本是先革命后改革取得了成功,那么之后中国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南京临时政府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为什么中国还是难以走上独立、富强的发展道路呢?”假如课堂时间允许,可在课堂上进一步开展讨论,如不允许,也可在课外由学生讨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就会发现,原先的答案仅是表面的原因,中日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所得出的答案更深刻,更有思想性,使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了中日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真正做到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交流问题,讨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中既不应是旁观者,也不应是裁判,而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在讨论中点拨、引导,唤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讨论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的共同探究来确定那些不可猜测的问题。

  5.学生要有充分的预备,包括资料的预备和充足的时间等

  课堂讨论法效果理想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参与者要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应提供讨论题的有关资料,或由学生自己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后,学生在讨论时就有话可说且持之有据。讨论的时间一定要有保证,否则,讨论只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6.创设民主的环境,营造良好气氛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随便否定,要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甚至敢于同教师展开争论的精神。

  只要教师坚持应用讨论法,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参与意识会越来越强,相信通过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高中历史教育必能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2

  其实历史是最有意思的学科,它就像看故事书,兴趣决定一切。历史上的故事可以增加阅历,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可以看出你的知识面很广。选择题多是书上有的,过程就是故事,评论。这样学历史就觉很轻松。因为历史可以向看小说一样看,不像其他科目那么无聊.

  如何学好历史这一科呢?在这里首先和同学们谈谈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问题。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提出一个公式: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付出的艰辛劳动,Y代表正确的学习方法,Z代表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这个公式告诫我们,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就要勤奋、刻苦、高效率,其中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事半功倍、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把历史学习的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练习和阶段复习、总结”五个环节,其中前四个环节是每天必做的事情,最后一步可以每周一次或一单元一次。从一进入高中就要开始学习做。下面就告诉你怎样去做。

  1、预习

  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是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的。养成了预习习惯,就会学得主动。预习的具体任务是:初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和思路,与学习过的旧知识有哪些联系,找出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预习笔记。

  方法是:运用语文课的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提炼每段的核心内容,并用关键词语概括段意,写在课本自然段的旁边,如:历史背景、经过、失败原因、意义、评价等等。预习后,合上课本,想一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新问题?自己懂不懂与这个新问题有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虽然开始费点时间,可是上课可以有重点的听讲了,减少了因上课处处被动听讲的时间,效率提高了,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懂了,课后复习的时间便减少了,做作业也快了。

  2、课上听讲

  课上听讲是你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经过预习后,就会盼望着老师上课时解决自己遗留的没看懂的问题。上课时就会通过老师的指点、讲解、诱导,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边听边记笔记,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入更高的境界,而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表面理解。

  第一,上课专心听讲。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讲,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里能集中起来有15至20分钟专心听讲就不错了。这段有效的时间是听自己在预习中没看明白的问题和老师拓展的问题,是不能走神的。

  第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建议同学们预备铃一响,就要坐到座位上,回忆上节历史课师所讲的内容,以便于回答老师的复习提问和新旧知识的衔接。这样可以使自己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听讲和思考问题。

  第三,记好笔记。高中与初中大不相同,不能是老师写一个字、词、句子,你也跟着抄一个字、词、句子了。我建议同学们把老师写的板书提纲直接记在课本的自然段开头处,把老师提出的拓展性问题记在课本的相应空白位置上,这样既可以节省记笔记的时间,积极思考问题,又可以复习时使用起来方便、直观。

  第四,课堂上既要把自己设想成历史人物的角色,设身处地思维,又要站在今天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对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评价就比较客观全面。

  第五,要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头尾两部分。因为每节课的开头基本是老师复习、提问,概括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重点、难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是老师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小结,布置作业及思考的问题。

  第六,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如果你每节课都这样想,你的听讲效率肯定会高。怎样就算是当堂掌握了呢?如“洋务运动”一课,你通过学习知道了它发生的背景原因(内忧外患)、目的(对内对外,巩固统治)、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等)、内容或过程(四个方面)、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结果是不成功及原因、评价(一分为二,有利有弊)等就可以了。说明你对洋务运动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

  第七,注意听老师的方法,总结规律,深化认识。

  3、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练习也就是知识的巩固阶段。目的是要让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保持持久的记忆,可以说它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课后复习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没有哪个人靠课堂学习就完全掌握了知识,做作业不查书就顺利完成的。

  第二,课后复习可以弥补做作业涉及不到的知识。因为作业数量有限,不可能涵盖课上老师讲的所有内容,作业未涉及到的内容就有可能长期被忽略,形成学习上的“欠债”。

  课后复习可以考虑做以下四件事:尝试回忆、看课本、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第一,尝试回忆。这里重要的是尝试回忆,它可以先不看书,独立地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回想一遍。

  第二,看课本。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最主要的工具,是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共同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越是优秀生越是重视课本的使用,而且划得很细致、笔记很多。

  第三,整理笔记。课堂上的笔记可以直接写在课本的相应位置上。建议同学们准备一个历史专用笔记本,用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用,记录预习中的问题、课后复习时的总结、体会、提示、课本的补充资料或经典试题。这个笔记本是阶段复习、临考前的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可以节省很多查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可以帮助你加快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总结对比时好的方法有列表、示意图、用不同颜色的笔分类、列关键词、编一些易记的顺口溜等。有一个好的笔记,会增强你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看参考书。参考书是我们课本的一种补充资料,看参考书是为了加深对课本的理解。选参考书要遵循这样几条原则:①必须是最新版本,与现行教材相匹配。②必须带有学法指导,知识结构示意。③必须配有近几年的高考例题分析。④不要求多,以一套为准。参考书课前课后都要不同程度地去看,一定要围绕着课本中心内容去看,拓展思维,增长见识、博采众长,这样可以促使你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向纵深及广度发展,使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4、课后练习

  做练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应用过程。也就是用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通过练习,不仅能检查你的知识是否真正领会了、理解了、记住了,还可以深化你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如果你没怎么翻书就顺利地完成了作业,说明你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错。

  在首先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应该找一些参考资料进行阅读、练习,拓展知识和思维。

  5、阶段复习

  复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渡环节。复习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教材,消化巩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

  5.1 强化记忆:为了使自己学习的成果牢固地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还需进行强化记忆。

  5.2 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在漫长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可以及时补上,减少在学习上“欠债”。

  5.3 融会贯通,不要孤立地死记知识,要把所学知识互相联系起来,用摘要或列提纲等办法加以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正是历史复习的中心任务。

  总之,高中学生早重视学习方法,早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早受益、早主动。聪明的学生,则在学习知识、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摸索适合本人特点的学习方法。注意在勤奋的前提下,进一步从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去挤时间,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3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作主导,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即是“主体性教育”——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然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一言堂、换汤不换药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大行其是,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推行为什么这么难?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意识?笔者从教多年,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探析,权作抛砖引玉。

  一、主体性教育推行难在哪?

  囿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教育难以真正坚持下去,应试教育依然是当今教育的主流,问题难在哪儿呢?

  1.固守传统教法,难以在素质教育中获得突破。近年来历史教材多变,但是变的只是知识体系,历史知识没变。很多教师从教多年,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愿作改变;一些青年教师虽有尝试,但也多是增添一些多媒体内容,增加了观赏性,增强了课堂趣味,并未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况且,多数的中国高中生,课堂发言多不大胆、不积极,这也使很多老师不愿作这样的坚持,最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

  2.应试教育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高考一考定终身,这种局面目前仍未改变,处于这种大环境下的历史教育,以考试为导向的课堂教育特征很明显。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工作业绩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这很难调动教师探索教学方法的动力,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考出好成绩。

  3.历史课的地位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尝试。高中教育是为大学输送人才,为了升学率,各地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文理分科太早,而且分科后,理科班历史只开一节,有的甚至不开,到了学业水平测试前突击加课。历史处于这样的地位,很难让教师有动力去做教学方法的尝试。

  因此,受制于上述主客观因素,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教育拓展尤为困难,怎么办呢?

  二、学生的主体性如何突出?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主体性意识,需要营造一个合理的教育教学环境。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从自身做起,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如何去除教育的功利化,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精神的实践者,我们应该怎么办?身为一线教师,我深有体会,没有饿着的教师,也没有代课发财的教师,只要我们投入精力去作探索,一定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成为有特色的教师。另外,也要注意对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引导与鼓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更加广阔的世界观、人生观意识。

  2.围绕学生追求多样化的历史教育。所谓历史教育,不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配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应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适当的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好胜心是每个青少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或认可而开始改变自己努力学习的。再如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并不太新的教学方法,讨论教学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需要,也使老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展个性、提升能力。诸如此类,只要我们用心教学,是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的。

  总之,在素质教育指导下,教师要具有一颗去除功利的心,更要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选择教法,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效提高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精选9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2-06-08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其他类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小论文 篇1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创新不断。史学理论界兴起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环境史观、社会史观,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多元视角。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元史观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中学教师史学观念和史学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等。所以针对这一历史教学现状,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分析,如何将新史观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更多历史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

  历史论文

  一、多元史观内涵解读

  我们主张多元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除此之外,还有革命史观、阶级史观、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在新课标改革之后,传统的革命史观和阶级史观逐渐淡化

  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的动力是工业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在认识历史的范围上,要改变以往偏重政治史的习惯,将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视为文明演进的重要内容。文明史观要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高中历史的小论文范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6-18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历史学毕业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的小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历史的小论文 篇1

  一、实施情景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质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设计适当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为了明确所要探究解决的目标,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师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

  二、精选历史资料补充课堂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教科书容量大,重点主干知识清晰。但是,历史知识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详实的历史史实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历史资料,把一些具体形象的历史传说、历史小故事、历史小常识等等补充到历史教学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开阔了学生的历史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给学生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论文范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4-20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历史学毕业论文】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文章首先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选取合适的史料、适当进行提问和解读两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选取史料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牢记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忽视,加上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不高,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快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史料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史料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素材,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朝代的兴亡交替中学习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对历史规律进行进一步推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毫无用处的。相反,从历史史料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相对于传统历史教学,史料教学法除了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加强了对学生需求反馈的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的历史教学方式,史料教学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总结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推广,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而史料教学是以历史史料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并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范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22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历史学毕业论文】

  一、注重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新课导入

  通过好的课堂导入,既可以带学生跨越时空,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又可以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使得历史课程不在枯燥无味,难以理解。

  二、教学理念的生活化

  高中历史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创新的教学方法,尝试用新的教学形式来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从目前的形式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探究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以问题探究为特点的教学。通过激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造民主、自由、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例如,为什么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却只有70年的历史,而我们国家直至今日仍然发挥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既能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还可提高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式教学主要是以情境体验为特点的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模拟出一幅历史画面,让学生自己演绎过程:如果在西安事变中杀蒋会造成什么后果?放蒋的后果又是什么?采用哪种做法更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让学生通过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不止局限于教室内,可以通过竞赛、辩论赛、故事会、讲座等实行进行展开。如编辑历史题材的黑板报、刊物,举行历史专题展览等,使历史教学走向生活化,把历史题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多元化的教学高中历史论文范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21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历史学毕业论文】

  1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

  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落实新课改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大对新课程的学习力度,并深刻认识到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2]。另外,充分把握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扩充与删减,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实施探索性学习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是新课改有效进行的必然途径。教师应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形式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知识,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课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流,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外,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快速、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把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多媒体信息工具入教能够让学生更形象地掌握知识,便于其理解,并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关键所在。高中历史教师应加大对新课程的学习力度,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善。同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并积极组织相关的教学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情境教学高中历史论文范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21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历史学毕业论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必要性题

  (一)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能够适应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

  结合当前我国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标准,可以发现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设置层次更加多样、类型更加丰富的历史课程,而且还要积极地引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引导学生以多样式、多角度的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具时代性的科学的历史观,而史学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资料和史学范式,有利于历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之更加适应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理念,因此,在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当积极的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

  (二)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很多高中历史教师主要的依照教材进行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知识的解说,很少有超出教材范围外的知识拓展或者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建设性的解说、评价,有很少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教学中应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意义并进行了实践,然而应试教育及自身的史学理论研究成果知识的限制,加上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学习的机会少,这不仅增加了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难度,而且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正视自身理论知识的缺陷,积极学习先进的史学理论成果,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历史教学专业素质,已经成为教师专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迫切要求。

  (三)运用史学理论研究成果是当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学高中历史论文范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3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历史学毕业论文】

  一、充分吃透《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不应该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但也不能随意发挥总要有所依据池就是要立足《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另外就是要认真地研究实行新课标以来的历年高考真题从中分类整理每一个模块的重要知识点和高考常考点,以及命题方向和设问技巧;另外在平时上课时还需重视课文中出现的图片及小字部分。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基至做无用功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笔者认为这是高三老师的教学前提和必备素养。

  二、充分掌握基础知识

  古人说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要求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切忌回圈吞枣。而是首先要求学生熟悉或记住教材单元的知识点目录弄懂文中的每一个历史概念理清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主要线索,区别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启己整理每课的、每单元的知识结构。对三本必修中的重点、难点、盲点、易错易混点等进行总结与分类分析原因并逐一解决不要留下任何漏洞。否则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学生就会跟不上不知所云。此外还要整合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时间的话肩必要整理一下教材中涉及到的广东地方史的相关知识点便于在目前命题注重历史情景的情况下学生少丢分。这也不是要求教师平时面面俱到段有主次等而是要做到知识点之间必修和选修之间的有机的统一。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老师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赴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能。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比较辛苦越到后来就越轻松。往往会形成一种老师越教越想教学生越学越想学的良好局面。于是教师在专题复习时一定要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板书设计合理充分体现学科的主干知识。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同时力求让学生做到多思考肩层次的`去掌握知识肩规律的去学习。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要达到不看课本和笔记都能基本回忆出主要内容。还要求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高效的练习量。每周自己动手进行一次知识小结等。这些措施重在坚持才会稳定和有效。

高中历史课堂的学生主体性问题探析教育论文范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06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其他类论文】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作主导,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即是“主体性教育”——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然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一言堂、换汤不换药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大行其是,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推行为什么这么难?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意识?笔者从教多年,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探析,权作抛砖引玉。

  一、主体性教育推行难在哪?

  囿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教育难以真正坚持下去,应试教育依然是当今教育的主流,问题难在哪儿呢?

  1.固守传统教法,难以在素质教育中获得突破。近年来历史教材多变,但是变的只是知识体系,历史知识没变。很多教师从教多年,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愿作改变;一些青年教师虽有尝试,但也多是增添一些多媒体内容,增加了观赏性,增强了课堂趣味,并未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况且,多数的中国高中生,课堂发言多不大胆、不积极,这也使很多老师不愿作这样的坚持,最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

  2.应试教育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高考一考定终身,这种局面目前仍未改变,处于这种大环境下的历史教育,以考试为导向的课堂教育特征很明显。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工作业绩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这很难调动教师探索教学方法的动力,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考出好成绩。

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讨论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论文范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04
【yingjiesheng.weiyujianbao.cn - 其他类论文】

  讨论式教学是教师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就某一个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辩论等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寻究,获取真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有着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意识乃至态度、情感的发展。因此,在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型的、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应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

  如何在课堂中实施讨论式教学?笔者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后认为可以分以下几步实施:

  一、拟定题目

  一般来说,讨论题应预先布置给学生,使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收集资料、充分思考,以提高课堂讨论的广度、深度和效果。课堂讨论虽然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纳入讨论范围的。讨论的话题应源于历史课本,而又超越课本;内容应具有历史性,既要涵盖所讲的知识和理论,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要有讨论、辩论的意义、价值;应尽可能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扩散性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和讨论的兴趣;应避免提出只有一个答案和过分复杂的问题。讨论题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要有重点。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是讨论有深度和成功的重要保障,否则,讨论就只能像在演戏,流于肤浅的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内容,也就失去了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得到提高的意义。在第一次讨论之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共同制定并宣布讨论的基本原则,为以后讨论课的成功实施起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