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时间:2024-03-19 15:05:20 金磊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精选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精选10篇)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1

  《设计结合自然》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的代表作。麦克哈格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1971年获全美图书奖,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深化。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书中阐述的许多理论观点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麦克哈格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自然观。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两者虽然不同,但互相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读过之后,发现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均可见于书的题目“设计结合自然”。

  全书的主要内容有:以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提出适应自然的特征来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阐明了自然演进过程,证明了人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东西方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文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差别的根源。提出土地利用的准则,阐明了综合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诸要素的方法;指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物的评价与创造,应以适应为准则。”

  纵观《设计结合自然》整本书,作者始终围绕着自然价值观的建立展开论述。以生态学的观点既从宏观方面也从微观方面来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阐明了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灾难性后果,强调人与自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依赖关系,指出我们必须把人类看做整个生物界的一分子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屏弃以前以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人类的发展与规划要适应环境,在环境允许度里寻求最大的发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自然演进过程的一部分。以后我们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也要更多考虑到自然地处境,而不是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努力做一个善良的设计师。

  以下是主要的读书笔记摘要:

  一、 海洋与生存——沙丘的形成与新泽西海岸的研究

  1、 荷兰的堤坝,不像我们的钢筋混凝土的防御工事,而是由许多层铺设在沙和泥土层中的柴笼(成捆的树枝条)构成的,然后,整个堤坝的表面再用石料砌起来。因为由草固定的沙丘比堤坝具有更大的柔性,它能经受波浪的冲击,使其速度减弱,并吸收被减弱这份能量。

  2、 应该有一些禁止人们使用滨海地带的准则:不得在沙丘草上行走;不得把地下水降到临界水位下;不得干扰漂移现象。禁止这些活动紧紧在于保证自然沙堤及其植被和外貌能久远的存在下去,仅仅在于维护公共资源。

  3、 海滩可以承受各种使人欢乐的活动:游泳、野餐、构筑沙堡、钓鱼及日光浴。 主要的沙丘绝对不能承受人的活动。不能承受任何践踏。必须禁止使用。如果要跨越它,或者说必须要跨过它到达海滩时,那就必须修筑桥梁。而且,假如沙丘是起抵挡风暴和洪水作用的,就不能让它出现缺口。

  丘谷地带承受能力就大得多了,这里可以进行建设。当然它比主丘受风暴和风沙的影响要小。但是这里的问题是地下水。在这一地带植被能够得以生存只是因为有较丰富的淡水。一旦地下水位下降,植物就要死亡。从水井抽水可能造成这种植物死亡,而屋顶和地面铺砌把地表径流转移到排水渠和污水管道系统中去,也会造成这种结果

  内部的沙丘同样也不能忍受人的活动,不应进行建设。不过,此沙丘的背后,它的地位显示出具有一定的活动与建设的可能性,也许这里是沙堤上最适合于人活动的环境。 海湾地带不应把它填满和堆弃垃圾。

  4、 开发海岸地带的建议:沙丘背后最为宽阔的地带显然为集中建设各种设施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根据其实际的大小,可以建立村庄,住宅组团,或者游憩中心。必要时可建设公路。当然这条公路不可避免地要与海岸线和沙丘平行,建在沙丘背后为宜。如果将公路提高到足够的高度,那么不但能观赏海洋与海滩的美景,公路本身也成了相当于荷兰“梦眠堤”的第三条沙丘。

  沙丘背后地带能够抵挡冬季的风暴,还能防止曾发生过的海湾边岸的沙堤的破裂。建设过程中,犹如建筑一条公路时筑起的人工沙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海洋取沙,而不能从海湾中取沙。

  如果要在这里建居民点,就会产生供水和污水处置问题。取水应采取从许多分散的水井中取水的方式。必须要有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厂,才允许在沙丘背后建设。

  5、 可在沙丘背后地区安排一条脊状的道路,形成一条起屏障作用的沙丘。沙丘内可安装有各种设施:供水、排水管道、电话和电力线,要使它成为防止背后泛滥的防护堤。在沙丘背后最宽的地点可以安置居民点形成社区。在沙堤的薄弱和狭窄的断面处则不得进行建设。海湾的边岸原则上应保留下来,不得侵犯。海滩可用作集中大量人流的游憩场所,但不要建房子。沙丘应禁止使用,必须通过桥梁跨越沙丘,抵达海滩。在沙丘之间的丘谷地区,只允许有限的开发,这要取决于地下水提取及其对植被的影响程度。一个积极的政策应是能促进沙丘的形成和植被的生长两方面都能加快和稳定的发展。为此,应当种植适宜于在群落中生长的植物。要特别注意沙丘上的滨草,在沙丘背后地区应种植红血杉和松树。

  二、 前进一步——里士满林园大路选线方案研究

  1、 州际公路应取得最大的公共和私人的利益,要做到:

  1) 增加交通活动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使人感到方便、愉快和安全;

  2) 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并提高资源价值;

  3) 促进城市更新,大城市地区与区域的发展,工业、商业、居住、娱乐、公共健康,环境保护与美化等一系列公共目标和私人目标的.实现。

  4) 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2、 最好的路线应是社会效益最大而社会损失最小的路线。

  3、 分析研究要素:

  1) 工程技术人员通常应用的评判标准,如坡度、基岩地质、土壤的基础条件,土壤的排水和易冲蚀程度等。

  2) 与危及生命财产有关,包括容易由飓风引起泛滥的地区。

  3) 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的作用进行评价,包括历史价值、水的价值、森林价值 、野生动物价值、风景价值、游憩价值、居住价值、公共事业机构价值、上地价值等

  每种因素具有三个价值等级,色调较深的地方代表社会价值和自然地理障碍的总和最大的地区,色调最浅的地方,显示了社会价值最小的地区,也代表工程造价最少的地方。公路应在社会价值和费用最小的走廊内选择起讫点。

  4、 分析研究方法:汇集资料,制作透明图,把它们放在灯光桌上叠加起来,为了得到结论,还要仔细地观察它们。将它们一张接一张地覆盖上去,也就是将社会价值一层一层的加上去,形成一张详尽的图像,像一张复合的X光底片一样,带有深浅不同的色调。虽然图像变得愈来愈不透明了,但是总会有一些较量的面积,我们可以从这些地区中找到结果。

  三、 大城市地区内的自然——费城大城市地区开放空间和空气库的研究

  空气库(airshed)应根据逆温期间预期的那些风向、延伸到城市污染源外10至15英里外。保留的空气库地带的宽度应和污染核心的尺寸相一致,大约3~5英里。这些称之为空气库的地区应该禁止安排污染工业。

  社会准则

  1、 自然地理的保护和发展原则:表明和各种各样自然地理特点和适应的建设类型和建设密度。

  1) 河谷地区应该禁止建设,保留起来,可作与现有的田园景色相协调的土地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大庄园、低密度建设、公共事业开放空间,公共和私人花园和游憩场所。

  2) 所有科基斯维尔大理石含水层上(Cockeysville Marble aquifers)应禁止建设。

  3) 50年一遇的红泛平原应禁止一切建设,留作农业、公共事业开放空间和游憩用。

  4) 目前的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禁止在不适于建化粪池的所有土壤上进行建设,应该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在其他使用化粪池的土壤上进行建设时,建设密度应该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作出规定。

  5) 河流每边宽度不小于200英尺(60公尺)范围内,应保持自然状态。一般情况下,不应在上面耕作。

  6) 闸坝等场地和它们的贮水地区应禁止建设,作为未来的水资源地区和人工的地下水回灌区以及留作游憩地区。

  7) 所有的森林、林地、灌木林和测径仪上直径超过4英寸的单棵树木,应加以鉴定并根据规定加以保护。

  2、 开发原则:

  1) 没有森林覆盖的河谷阶地:这种土地应禁止建设,应种上树林。当在这些土地上适当混植的硬木,树木平均高度长到25英尺(7~8米)时,则按以下条款考虑。

  2) 森林覆盖的河谷阶地:这些阶地,除了坡度在25%或更大的外,只有当永远能保持现有的森林的面貌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建设。允许建设的最大的密度应为每3英亩建一户住宅。

  3) 河谷阶地和坡度为25%或更大的坡地:河谷阶地和所有坡度为25%或更大的坡地应禁止建设而应植树覆盖。

  4) 有林的高地:在高地的森林和林地上,建设密度应该大于每英亩十户。

  5) 隆起的场地:在特定的带有林木的隆起地点,密度限制可以不考虑,允许建覆盖率低的塔式公寓住宅。

  6) 空旷的高低:建设应大量地集中在空旷的高地上。

  三、 流域——波托马克河流域的研究

  1、 游憩:气候资料能揭示适合于夏天或冬天游憩的地区。自然地理资料显示出山巅和山脊,交通困难和不能到达的乡村;水文资料表现出河流和小溪的分布格局,而从森林群落中不只是了解了许多野生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状况,还能推断出许多实质性的信息。

  2、 合格的适合于城市化用地的标准:土地的坡度不大于5%;必须不放在50年一遇的平原上;也不应放在重要的地下水回灌区上面,也不应放在雾谷或暴露在日光和风雨中的高海拔位置上。必须获得充足的水供应,必要的公路建设不应通过坡度大于15%的地区。

  四、大城市地区——华盛顿西北部地区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的研究

  1、 选择八个自然要素,针对它们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按它们的价值次序排列,那么将这组序列反过来,就是大体上适合于城市化的一组序列。这八个自然要素是:地表水、洪泛平原、沼泽地,地下水回灌区,含水层、陡坡、森林和林地,没有森林的土地。

  2、 码头、港口、船坞、与水有关的或耗水的工业,必须设在河湖边的用地上,也可以占用洪泛平原。地表水、洪泛平原和沼泽地适用于游憩、农业和林业。地下水回灌区可以接受不严重降低地表水渗漏或不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的建设。陡坡上种树以后可以修建住宅,但其密度不大于每3英亩(约1.2公顷)建一户住宅,而较比平坦的森林地上,密度可提高到1英亩(约0.4公顷)建一户住宅。

  3、 不适合于城市化的土地:中耕地、耕地、洪泛平原、坡度超过15%的坡度,应覆盖以森林(由于坡度和土壤的原因而引起冲蚀、土壤流失),还包括地下水回灌区、森林和噪声地带。

  4、 适合于城市化的地区是农业生产力最低的土壤,主要是放牧用地。

  5、 非建设地区:地表水和洪泛平原;陡坡(大于15%);重要的地下水回灌区;噪声地区和土壤易冲蚀流失的地区。

  五 、城市:发展过程和形式——华盛顿特区的分析研究

  作出一个生态学的植物编目和对植物群落详细的描述——主要树木、次要树木、灌木丛和草本植被等,还要描述它们的演替——这样做就有可能为首都的每一块场地和每项工程建立一个植物表现形式的“调色板”。

  六、 城市:健康和病理——费城的健康和病理调查研究

  不仅大气中的污染物是有毒的(其中许多是致癌物),而且它们带有的阳离子使机体处理这些有毒物质侵袭的能力降低。不能动的纤毛和粘滞的粘液膜如果没有带负电的氧是不能恢复正常的。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加深了对设计的正确自然价值观的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必须把人类看做整个生物界的一分子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屏弃以前以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2

  我跟师兄说:“读了麦克哈格的《Design With Nature》,就像从云端上摔下来似地,怎么人比动物还无用呢?:)”这是我对麦哈的一种理解吧。

  从本质上说,我非常认同麦哈的自然主义之说,也认可他把人类归结为“依赖于太阳、各种重要元素和化合物、水、叶绿体和分解物”的基本观点。

  我们应该好好的反思自己,反思人类自身的缺陷和致命的弱点。

  人们追求舒适、追求便捷、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以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这种偏激的行为引起了人类的普遍关注和否定。但这并不等于否定了人的作用,毕竟,人类是自然系统进化的产物,存在即合理。他肯定人的创造价值却否定人在自然系统中的作用,这似乎有些偏颇了。

  在人类社会中,只要人创造的价值等于或大于其消耗的物质价值,就可以说这个人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在自然系统中,人类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在人类消耗能量的过程中,却为自然的进化作出了贡献,这是人类存在的客观原因。

  人类在消耗能量的过程中,需要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自然所能供给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人类消耗的能量,人类自然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当自然所供给的能量小于人类消耗的能量时,人类自然而然会停止发展或减少。

  从能源方面来看,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时候,要看其是消耗自己国家的能源提供其发展还是除了消耗自己国家的能源还需要消耗别国的能源来发展,前者是均衡发展,后者是掠夺性的发展。

  在自然系统中,人类学会适度控制自己的发展,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尽可能少的.破坏自然系统,这也是另外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麦克哈格提供了一系列的环境评价方法,从单一的评价方法,到复杂的评价系统。引导人类逐渐深入的了解自然并合理的利用自然,这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也是对我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地方。我深感钦佩,并学习中。

  人类学会客观地评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虽然存在些许的矛盾,但麦哈偏重于自然的评价方法依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因为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方法,不带有过多的主观臆断和猜测成分。以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景观规划问题,具有更大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研习麦哈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方式,使我坚信,具有更广博的知识和更专业的技术,对以后的研究和实际项目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只有更准确、更全面的数据和资料,才可能得出更为精准的结论。

  麦哈让我明白,生态规划是专业的、真实的,而且是实在的。人在自然面前,偶尔也要学会低下高昂的头。虚心能使人进步。人与自然的结合是今后的最大主题。

  期待着人类以更理性的方法对待自然,也期待着我们的专业领域有更多的更先进的方法。期待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努力着!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3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被各种人造物品和建筑所包围,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少。然而,当我读到《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它所倡导的理念所吸引。

  《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强调了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中,以创造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生活环境。通过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的外观,更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的案例所震撼。例如,书中介绍了一些建筑师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特点,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砌材料,更是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让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提高了建筑的可持续性,也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除了具体的案例,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设计背后的哲学思考。它指出,设计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这种哲学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设计的理解。我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是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阅读《设计结合自然》,我深刻领悟到了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它让我意识到,只有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本书也激发了我对设计的热情和追求,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向设计这条道路。

  总之,《设计结合自然》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著作。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设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与自然的联系。我相信,在未来的设计中,只要我们坚持“设计结合自然”的理念,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4

  阅读《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人与环境、建筑设计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倡导的“设计结合自然”理念,强调人类的设计活动应当顺应并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首先,我深感震撼的是,书中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揭示了传统城市建设及设计方式往往忽视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科技化的同时,不应割裂与自然的联系,而应学会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运用自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其次,作者提出的设计策略,如利用地形、水文等自然要素进行规划设计,以及采用绿色基础设施等手段,既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又实现了人居环境的舒适与美观,这种兼顾功能与环保的设计思路极具前瞻性和实践价值。

  最后,《设计结合自然》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是,我们每个人作为地球公民,都应具备生态意识,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积极践行绿色设计理念,让我们的城市、建筑乃至生活方式都能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设计结合自然》是一本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探索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提升了我对环境友好型设计理念的认识,也促使我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5

  在阅读了《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理念所打动。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设计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宣言。

  作者伊恩·麦克哈格以独特的视角,将设计与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启示的世界。他强调了设计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这种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他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设计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设计的`魅力,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和价值。

  这本书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往往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然而,《设计结合自然》提醒我们,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幸福。

  同时,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在设计领域,我们应当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人类需求、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总之,《设计结合自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设计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让我们明白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本书的理念将会继续影响着我们,引导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6

  阅读《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该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理念,让我对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知。

  首先,书中强调“设计结合自然”并非简单的模仿或复制自然,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让建筑融入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这种设计理念改变了我对传统建筑设计的看法,让我意识到优秀的建筑设计应当顺应而非对抗自然,使建筑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而非突兀的存在。

  其次,书中列举的众多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段,实现建筑在功能性、美观性与环保性上的统一。这不仅提升了我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的`决心。

  最后,《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植于心,落实到每一个细微的设计决策之中。

  总结而言,《设计结合自然》是一本启迪思考、引导实践的优秀读物,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智慧、更和谐的生活方式和设计思路。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7

  阅读《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让我对设计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将自然元素和设计理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空间。

  书中,作者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了如何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从建筑的外观到室内的布局,从景观的规划到家具的选择,都可以看到自然元素的影子。这些设计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们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一味地改造和破坏它。设计应该是一种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让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让我意识到设计不仅要关注美观和实用,更要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可循环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设计与自然的关系。它让我意识到设计应该是一种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而不是一种破坏和改造自然的行为。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自然元素的融入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创造出更加美观、实用且环保的设计作品。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8

  《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让我对设计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强调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对传统设计观念的挑战,更是对未来设计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对于自然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深入剖析所吸引。书中详细阐述了设计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如何借鉴自然法则,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理念不仅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更有着实践指导意义。

  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也让我印象深刻。例如,一些建筑设计师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既美观又实用。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当前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设计在其中的作用。这让我更加意识到,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生态环境,将设计理念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为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设计与自然的关系,让我深刻认识到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更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有着实践指导意义。我相信,在未来的设计领域中,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9

  首先,该书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书中提出,设计并非只是单纯的人工创造,而应该是对自然环境的理解、顺应与提升。设计师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自然,把自然作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对立面。这种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意识到我们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要遵循生态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解析,生动展示了如何将自然元素如地形、水系、植被等融入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领域中,使我深刻理解到“设计结合自然”的具体实践方式和深远影响。这种设计手法不仅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美学效果,更能有效改善微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最后,《设计结合自然》给我带来的启示是,设计不仅是技术的艺术,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责任。在面对资源日益紧张、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我们每一个设计决策都应当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让设计真正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工具。

  总的来说,《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践行绿色设计理念的决心,力求让每一项设计都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注脚。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10

  当我首次翻开《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时,我如同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自然气息的世界。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让我对设计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设计的热爱所打动。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深入的研究,展示了设计如何与自然相结合,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一些观点所触动。作者认为,设计不应该仅仅是满足人类的需求,更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种理念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我们常常为了追求美观和便利,而忽视了对于自然的保护。而《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在设计和生活中,更多地考虑自然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学和实用性的追求,更是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我们应该在设计中融入更多的自然元素,让人类的生活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设计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与自然的每一次亲密接触。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本书中的理念运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让设计成为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相关文章: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08-26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结合05-15

设计实习总结合集15篇04-01

设计院实习总结合集15篇03-14

医疗建筑的自然光环境设计06-06

设计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图片06-30

设计师工作总结合集15篇01-20

餐厅环境设计如何让创意与营销相结合05-30

毕业设计工作总结合集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