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论文

时间:2020-07-31 16:26:14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论文

  摘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的要求不同。基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涵分析,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发展环境与可持续性5个方面,建立了其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定位所处公路交通发展环境,界定了评价指标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量纲一体化;提出基于AHP的非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以四川省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研究。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论文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可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与相关科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路交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适应性评价

  0引言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的要求不同。公路交通应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可有力促进经济发展水平,反之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运输能力明显提高,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是否适应问题渐受热议。准确评价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可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与相关科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研究现状

  国外对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较早,但主要侧重于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定量研究则集中在工程经济和宏观战略规划、交通运输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国内对此研究较晚,亦形成一定研究成果:定性研究[2-3]明确了交通运输的基础和先导作用,指出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定量研究[4-5]从计量经济学、协整理论和木桶理论等角度纷纷建立模型对其进行研究,为找出交通运输业的滞后症结提供了有力参考;适应性评价研究[6-8]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公路可持续性发展两方面进行了公路交通适应性研究评价,山东、陕西、青海等省份与交通部相继提出适合自身环境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成果向人们揭示了交通运输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深化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涵,为相关单位和科研开展提供了良好借鉴。

  目前,对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系统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关文献还是较少涉及。本文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涵出发,系统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依据,促进公路交通与经济的科学发展。

  2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内涵分析适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适应性”的内涵紧密相关,在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必须准确把握“适应性”内涵。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包括公路交通与经济两个系统,其中任一系统的变化都会导致适应程度的变化。目前,较为典型的研究是《山东省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9]、《青海省公路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10]和《“十五”末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11]。山东省报告从公路网的规模、结构、功能特性要与该区域的规划、资源、发展战略、实力相匹配进行了“适应性”内涵分析;青海省报告认为“适应性”内涵指公路要以合理的规模、结构、布局和资金投资比例,应满足经济发展所派生的公路交通需求;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则从运输化理论、交替推拉关系理论和运输成本阀值理论角度分析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从规律性、阶段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深化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内涵。

  任何一个时期或阶段,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情况的表现结果,既约束于交通运输自身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脱离不了所处时期经济环境所施加的各种影响。本文认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是指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在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方面的适应能力;其内涵是指公路交通不仅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不断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者关系,达到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在规模、结构、速度、质量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动态协调,实现公路交通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续型的发展。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选择评价指标时,在技术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评价目标一致。指标选取应反映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间的互动关系,指标的量化程度应反映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所选指标综合时,必须较全面地揭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的信息,其中难免存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3)可操作性。所选指标的物理及经济意义应该清晰且易于理解,相应指标量化及获取数据容易、准确可靠,尽量利用现有数据和已有规范标准。

  (4)独立性。指标之间的非相关性或低关联性强的称为指标独立性强,评价指标体系应由若干个相互独立性较强的指标组成。

  (5)动态性。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是个动态过程,选择的评价指标应具有时间概念,所选指标易于纵向或横向比较,尽量选取相对指标。

  (6)区域适应性。由于不同区域地形地貌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区域适用性,应根据评价区域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指标。

  3.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对于系统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关文献还是较少涉及。山东评价指标和青海评价指标侧重于公路建设与经济的适应性研究,“十五末”评价指标在它们的基础上考虑了发展环境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均是定量地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角度来构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纯地以现有定量指标体系解释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就显得不尽科学。因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从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发展环境与可持续性5方面13项指标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3评价指标的量化

  结合相关统计资料,按照公式(1)~(9)计算9项定量评价指标的属性值。由于各指标的含义不同,造成各指标的量纲各异,为便于横向比较定量后的指标,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变化到[0,1]范围内,同时也得到各单指标的适应度。其中,万车死亡率和干线公路拥挤度为逆指标,量化时取倒数将其转换为正指标。

  公路网综合密度 =公路网人口密度×公路网面积路网=公路网里程/人口×面积(1)干线=级以上公路里程率=干线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国省干线公路里程(2)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已通公路建制村数/建制村总数(3)万车死亡率=公路事故死亡人数×100 000/车辆拥有量(4)干线公路拥挤度=干线公路实际交通量/干线公路适应交通量(5)建制村班车通达率=已通班车建制村数/建制村总数(6)建设投资占GDP比重=公路建设投资资额/地区生产总值GDP(7)旅客周转量增长弹性系数=公路旅客周转量增长率/GDP增长率(8)货物周转量增长弹性系数=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率/GDP增长率(9)定性评价指标则采用模糊定量的方法进行量化,从实用角度出发,采用中国各级规范中常用的评价分级方法确定,{(0,0.2),0.2,0.4),(0.4,0.6),(0.6,0.8),(0.8,1.0)}定义为(差,较差,中等,较好,好)。采用Delphi法,集值统计后确定。

  3.4定量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

  运用聚类分析法比对分析评价地区与发达国家不同时段的宏观经济环境数据,判定该地区公路交通发展所处的外部经济发展阶段,制定指标标准。以四川省为例,该省2008年宏观经济环境数据如表2所示。通过聚类分析,可判断出四川省公路交通发展所处的外部经济发展阶段处于欧美发达国家19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水平。参考欧美发达时期公路交通发展状况,结合四川省具体情况,确定现阶段四川省公路适应性定量评价指标标准值如表3所示,适用范围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

  4基于AHP的非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在目标衡量中所占比重并不相同,而决策者难以定量判定各指标比重,有时甚至因欠缺考虑导致各指标重要程度有失偏颇或隐含矛盾,而作为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能够使此类较为复杂、模糊问题通过简单的两两比较形式解决。考虑到非线性加权综合法可有效表明各指标间的关联度,突出评价指标值中较小者的作用,且指标值变动的反映较敏感等优点。本文采用基于AHP的非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来揭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程度。

  定义Xi为单项指标发展值,Bi为单项指标标准值,Hi为单项指标适应度,Wi为单项指标权重,Yj为单准则适应度,Qi为单准则权重,其中i∈{1,…,13},j∈{1,…,5};Z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度。适应性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5、实例分析

  5.1评价准则及其所属指标权重的确定(1)采用Delphi法与标度法,对各准则与指标的重要程度作出判断,汇总构造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判断矩阵M、基础设施指标矩阵N1、运输服务指标矩阵N2、管理水平与信息化指标矩阵N3和发展环境指标矩阵N4。

  5.2四川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测算结合四川省历年交通统计资料,按照评价指标的不同量化方式分别计算2001~2008年四川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单项评价指标的发展值,运用基于AHP的非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得到2001~2008年该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各准则的适应度以及各年总适应度,见表6。结合相关研究预测数据,可得2001~2010年该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相关评价结果,分别见图1、2。如图1所示,公路建设规模与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运输(设施)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增大,可持续性适应度有所降低;除此之外,该省公路交通其他方面适应度均有大幅提高,“十一五”期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十五”期,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反映实际情况。如图2所示,“十五”至“十一五”期四川省公路交通发展的适应度大幅提升,“十一五”末达到0.717,已接近“欠适应”至“基本适应”的转变阶段。

  5.3四川省公路交通发展情况总体评价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判定四川省公路交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十一五”末仍处于初级阶段。“十五”初期,公路交通处于严重滞后阶段,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十五”中期适应状况由“不适应”转变为“欠适应”;随着“十一五”期间公路交通发展、调整和完善的步伐加快,公路交通与经济适应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末已接近“欠适应”至“基本适应”的转变阶段。但是,公路交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适应性的稳定性不高,离两者相适应尚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震后重建契机促使该省公路交通发展环境大大改善,公路交通飞速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现对经济发展瓶颈制约的有效缓解。但是,随着震后重建完工,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甚至可能出现倒退,交通紧张状况随时有可能再现。因此,目前四川省公路交通发展仍面临着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双重任务。

  6、结束语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对于交通管理部门准确认识公路交通发展阶段,把握工作重心,制定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涵分析,本文遵循评价目标一致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动态性和区域适应性原则,从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发展环境与可持续性5方面建立了四川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探讨了评价指标的量纲一化。提出基于AHP的非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以四川省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可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科研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

2.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贡献研究论文

3.运输与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4.公路交通运输项目经济评价研究的论文

5.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研究论文

6.农业经济发展因素与产业模式研究论文

7.环境保护与公路交通工程建设论文

8.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