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时间:2023-02-25 23:47:45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篇1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压力如果得不到必要的排遣和缓解,就有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神经上和躯体上的疾病。

  有的大学毕业生说:“许多人都说我们是‘天之骄子’,说我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盼下进入大学的,可是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自己既不是‘龙’也不是‘凤’,只是万千学子中普普通通的一员。现在毕业了,就业压力这么大,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十年寒窗苦’,终于熬出头了,怎么也得找个像样的工作呀,如果找个高中毕业生就能胜任的或者收入特别低的工作,真是不甘心。”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阶段又会面对很多问题,所以心理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问题多种多样

  一、情感方面的问题。

  在大学里,谈恋爱的学生很多,可是毕业以后,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很多人不得不劳燕分飞,以致双方都非常痛苦。

  二、强烈的受挫感。

  就像有些毕业生说的那样:“我们什么也不是。”这类学生焦虑、压抑、缺乏自信,对什么都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适应面临的一切。

  三、凡事都看不惯。

  这种学生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屑一顾,看谁都不顺眼,还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在哪个单位工作都没有乐趣、都“屈才”。

  四、眼高手低。

  这样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特别挑剔,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不愿去做平凡的工作,而且,他们经常是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没有做好,就想做第二件事情,结果可能连一件事也做不好。

  五、盲从心理,患得患失。

  大学校园里的“本本族”可能是最好的例子。许多同学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别的同学在考各种证,自己也就跟着考,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证对自己到底有什么用,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完全是随大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路数”,不要什么都跟别人学,要自己走自己的路。有些人虽然拿到了“本本”,却并没有真正掌握该项技能,这样的“本本”就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六、过于理想化。

  有的大学生总是沉浸在理想的王国里,觉得任何事情都应该特别完美,抱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以前,要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在学校,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走入社会以后,需要的则是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所以,要对自己重新定位、改变角色,并且要去感受社会,认真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努力适应环境。

  其次、不要好高骛远。大学毕业生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不要太高。不要对任何事情都寄予非常高的希望,不要太追求完美,要学会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同时要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实际出发,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最后、就是要调整心态,遇到挫折不要丧失信心。要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越多,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多,要学会在挫折和困难中提高自己。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毕业生角色转换的心理变化一般都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希望毕业生们都能够正确的转化自己的角色,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要好高骛远,调整好我们的心态,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的,同时要把握好机会。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篇2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即了解“我该做什么”,其实就是要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了解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对已有或潜在人身危险及风险有足够认识。

  “毕业季”刚落下帷幕,“入职季”紧随而来。经过激烈的拼杀,新一批职场新人在满怀喜悦迈入职场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自己还是“职场菜鸟”,要想成功融入社会,融入职场,还有许多道关要过,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修炼成职场达人。职场专家表示,职场新人进入企业后,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这三道“关”:一是“心态关”,二是“工作关”,三是“人际关系关”。心态不佳、工作不顺、人际交往困难,是这三道“关”的典型表现。职场新人只有安然度过这三道“关”,才能在岗位上稳定下来,顺利度过磨合期。

  第一道关、人际关系关

  作为职场新人,处理职场人际关系是最大的软肋。对此,入职才一个月的小由深有感触。由于本部门的位子不够,她的座位被安排在其他部门,办公室里小小的格子间阻断了她和周围同事的交流。“作为一个新人,总是觉得少说少错,所以不敢主动去结识别人。原来的老员工又感觉没有必要去认识新人,这就出现了难以破冰的局面。”

  “上班半个月,我和同事的交谈平均每天两句,分别是早上好’和?再见’。”职场新人小颜前不久在校园论坛上发帖自嘲。小颜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企的企宣部门,整个部门一共六个同事,年龄都比他大十几岁,谈论话题多为股市涨跌、子女教育,小颜都插不上话,认为同事们“没什么水平只知道瞎扯”。每到午饭时间,他就拿出饭盒闷头吃或者叫外卖,同事们则结伴到楼下的小饭馆轮流买单吃饭。不过这几天,小颜的境况改善了不少。原来,一位师姐在他的“抱怨帖”下回复:“和同事一起吃饭是融入团体的捷径!”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小颜开始一起和同事去小饭馆。没想到,此举收效甚好,同事们开始在工作上关照小颜,一位中年同事告诉小颜,之前同事们都觉得小颜“太清高”,但一起吃过几顿饭后,距离感很快就消除了。

  提醒:人际关系关可能是有些职场新人最难跨过的“坎”,尤其是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或人事斗争,常常令职场新人疲惫不堪,那么职场新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什么?新人最不该做的,则是两头倒的“墙头草”和拍马屁的“狗尾巴草”。“两头倒”容易变成办公室斗争的“炮灰”,“拍马屁”短期内或许能占到便宜,但时间久了,会让大家看不起你的人品。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建议,职场新人应端正认知,诚心向同事请教,踏实提高业务能力,友善待人,适度表达对周围人的赞美,但要拿捏好分寸,不可谄媚,更没必要卷入办公室斗争。

  第二道关、心理关

  小许是一所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应聘成为一家500强欧企的人事助理。由于专业不对口,她在工作中反应不及同批的另两个新人灵敏。“我做的报表十有八被退回来重做,现在每次交报表给领导前都要做十分钟心理准备!”小许在校园BBS上发帖诉苦,她在工作中越来越战战兢兢:上司无意朝她所在的角落瞥一眼,她就感到上司在瞪她;开会时上司要求大家加强工作积极性,她就认为是在批评自己不努力……“我现在看到上司就像看到债主,焦虑死了。”小许说道。小许的帖子引来不少已毕业多年的校友回复和鼓励,“没事的,我刚工作时也怕上司,后来发现她人其实特别好”……小许告诉记者,她听从师兄师姐的建议,壮着胆子向上司请教了几回,业务能力逐渐提升,与上司关系也亲近了不少。

  第三道关、工作关

  外企部门主管刘小姐向记者讲述了两个职场新人的`经历:“我们部门来了两个新人,其中一个名校毕业的新人透着一股聪明劲,开始比较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就有意给他锻炼一下。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此人不踏实,虽然口才很好,但一碰到烦琐的事就往后躲,最大的毛病是懒,几次考核后就被淘汰了。而另外一个非名校毕业的新人,看起来笨笨的,后来发现他很勤奋,很快适应了环境,结果在我们那里发展得最好。所以,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勤快点总没有错,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又懒惰。”

  提醒:对于一些别人都推脱不干的事,职场新人能主动要求接过来做,比较容易融入同事圈中,得到领导或者同事的赏识。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向上司或同事展示自己学识或能力的机会,尽管单位开始不会对新人委以重任,往往让他们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但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逐渐取得上司和同事们的好感与信任。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篇3

  近几年,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蓬勃兴起,由此也大大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旅游专业是旅游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由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成人教育旅游专业学生除了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在这个学生群体中,除少部分是作为继续教育提高学历愿望的在职学员外,其他大部分学生中,一部分是对原有职业不称心,希望通过旅游专业学习后再择业的学生,另一部分是来自应届高中或中职的毕业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就业和择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就业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以学生为本位、探究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并以学生心理问题为切入点,反思改进专业建设,是促进旅游专业建设的新途径。

  一、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一)自卑心理。成人专科学生大部分在原中学阶段学习属中下水平,他们或因就读成人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从普通院校毕业,走上社会总是低人一等,或因求知、求职屡次受挫,因此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惭形秽,产生自卑心理。

  (二)依赖心理。据笔者调查,临近毕业,近50%学生有就业压力但是没有择业目标,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有的学生认为就业是学校或家长的事,缺乏应有的独立决策能力,时时处处听取父母师长之意,联系就业单位依靠亲戚朋友帮忙,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旅游专业具有女生多的特点,依赖心理较之其他专业更为突出。

  (三)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在求职过程中,部分学生因自身外貌形象条件好或与中职生相比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知识丰富,在内心深处形成睥睨一切、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所谓“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心理还没有完全消除。

  (四)攀比和嫉妒心理。据笔者在长年的就业安置及对毕业生跟踪服务工作中发现,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及就业后较长时期的工作中攀比、嫉妒心理问题严重,他们往往将自己和其它地域、其它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薪酬待遇比较,即使某单位及岗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方面条件稍有逊色,就不顾自身条件、能力水平而彷徨或放弃,并产生对别人的嫉妒心理。

  二、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一)自我认知不准确

  学生缺乏自我认知,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当前旅游行业呈现人才“饥渴”状况,基层管理和服务人员奇缺,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难难的不是缺乏工作岗位,而是缺乏自我定位。具体表现为:一是择业期望值过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宿条件是否优越等作为选择标准。二是缺乏艰苦创业、从基层岗位做起的心理准备,不愿到艰苦而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基层岗位工作,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三是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二)对工作世界认知不确切

  由于成人旅游专业学生相当一部分来自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因此他们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问题,他们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庭的过度保护,大部分时间处在学校环境中,缺乏对社会和工作环境的了解,他们对即将步入的社会充满希望和幻想,工作世界停留在想象的层面,而一旦与社会接触,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加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形期,很多新的观念、新的事物在不断涌现,这些都使他们难以较快适应社会。

  (三)对专业培养目标缺乏认识

  不少学生入学选择旅游专业是凭当导游、到处旅游能开眼界的感觉,入学初期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职业范围及行业服务性质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他们无法将“旅游产品”与为客人提供周全的服务联系在一起。而临近毕业,对从事服务行业工作难以接受、不是自己想象。

  笔者曾对xx届专科毕业生择业去向作过调查,毕业生中真正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只占46%。对该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两年以后仍继续留在本行业工作的不足20%。学生就业不看好旅游行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校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旅游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旅游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几乎是直接采用普通高校的教材;课程结构不尽合理,重点不突出,内容交叉重复;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的缺失、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因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或实践能力不足而缺乏自信或引起困惑。

  (四)社会因素影响

  一是社会上对旅游服务的认识不到位。对专科旅游教育而言,是培养旅游行业应用型、技能型的'基层服务和管理人员,作为服务员必须恭恭敬敬地为客人服务,对客人要尊重,这是社会角色的规定。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包括一部分毕业生)曲解了旅游行业服务员与客人之间这种角色关系,他们认为服务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到旅游业就业心存疑虑。

  二是从旅游行业主体看:

  第一,薪酬不高。在现今社会,薪酬的高低不仅在物质上给大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消费能力,而且成为体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指标。据笔者初步了解,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的福利主要是平时的劳保用品,对于他们急需的且本应享受到的医疗、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却不愿意缴纳,即使缴纳标准也较低,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

  第二,由于受传统招聘观念的影响,目前很多旅游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要有标准的身高和出众的体形容貌,这就人为的给广大“相貌平平”的专业毕业生产生就业应聘的心理障碍。三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工作世界纷繁复杂,这对于阅历尚浅、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鉴别和抵御能力差的毕业生来说,在心理上无法适从,由此引发心理问题。

  三、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一)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是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态度的统一,也是自我完善的动力。通过对自身潜能、人格的评价,可以对改变个体形象和个性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作用。帮助专科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这是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外貌、爱好、特长入手,认识自己的心理面貌,了解自己的情感、道德、政治态度,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使他们健全自我评价机制。二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引导学生多跟老师、同学、家长接触,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三是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不要把学校的性质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对一名大学生来说关键的不是学校性质而是自身的人格、能力和综合修养。

  (二)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要将专科教育定位于就业导向的教育,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人旅游专业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的比例,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引进和编写实用旅游教材,使培养方向更明确,并做好专业介绍和教育,使学生一入学就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同时学校应优化组合自身教育资源,结合办学方向,形成成人旅游专业教育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办学特色。

  另外,要根据市场对人才实用性的需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实践“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开辟“实践学期”,引领学生深入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打工”或者“顶岗”,促使学生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习动力,培养职场适应性。

  (三)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职前就业心理指导。旅游行业的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最关注的是业内的各种岗位,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不排除,将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因此就业心理指导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对成人专科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学生的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注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但是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对他们产生影响,如讲实惠、重名利、怕吃苦、忽视社会需求等。因此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教育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旅游行业(特别是用工量最大的酒店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任何一个职位都必须从基层服务员做起。要使学生认识到基层是锻炼自身才干的最好地方,只要自身努力、敢于吃苦,在旅游业大有发展空间。

  第二,合理确定择业目标。择业目标的确立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关键,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特长、性格气质和能力水平,尽可能让择业的目标跟岗位的要求相统一。

  第三,做好职业的耐挫心理准备。旅游业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和窗口,在这个行业中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就业初期由于业务不熟,工作上容易出现来自客人挑剔或上司不满,这是正常现象。但在事发现场一定要学会忍耐,始终把道理让给对方,具有在客人面前始终保持平静、恭谦的心理承受能力。“客人永远是对的”,这样讲似乎有失人格,然而却是职业上的需要,当然这种承受不是对超出服务范围的人格侮辱的包容。

  (四)根据行业性质,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成才的有效方法。据有关机构统计资料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任何的职业规划,成人教育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缺失,也同样是造成他们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地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指导,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成人教育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学生进行的自我设计与学校根据旅游行业性质进行的指导培训。

  首先学生要主动进行自我设计。学生可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内发展空间,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潜质、业内发展取向等方面进行自我生涯规划和设计,这些规划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岗位目标、成功标准、需要进行的继续教育以及大概的时间安排等几个方面。

  同时学校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辅导,可采取对学生的兴趣、性格、品质、能力、职业岗位的适应度等进行科学测评,从而提供有个性化的指导,努力促使个体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同时在某些本来就不具备或者是在心理、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通过职业生涯的教育、实践、培养,得到弥补和完善。

  对成人教育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学校要用功于平时,结合专业性质及特点,通过科学、行之有效的途经进行教育与辅导,以达到最佳效果。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篇4

  1.攀比心理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小王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她在班上成绩拔尖,一直希望自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本来在年后的“双选会”上,已经有单位看上了她,她也觉得还不错,但是,当她听说同班小李找了一家外资公司,待遇好,发展空间大,她觉得小李平时什么都不如自己,自己一定能找到比她更好的,于是,她毅然拒绝了那家单位,可后来,她高不成低不就,再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2.盲目求高心理

  部分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及日后的发展空间,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小宋平时在班里表现平平,但是,她一向心高气傲,认为自己这所学校还不错,用人单位一定会抢着要自己的,所以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哪座山也没爬上去。

  3.不平衡心理

  部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找出症结所在,反而怨天尤人,认为老天对自己不公,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4.自卑心理

  小刘因所学专业不景气;并且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再加上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发展到害怕求职,不敢面对招聘者,这样,更无法找到工作了。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5.自负心理

  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知识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被不少用人单位垂青,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从而错过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

  6.依赖心理

  有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四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在择业就业时,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篇5

  眼下又到了大学毕业的季节,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有的毕业生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憧憬;可也有不少毕业生忧心忡忡,徘徊在失落与迷茫的边缘:他们或为工作苦恼、或为失恋伤心、或为新环境不安……

  失落!因考研错失工作良机

  姚静女22岁

  考研不是我的本意。大学期间,我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成绩优秀,又一直担任学生会干部,年年拿奖学金。所以从去年10月起,就陆续有好几家不错的单位向我抛出橄榄枝。可父母却坚持让我考研,因为他们觉得,读研能让我将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我不想让他们失望,就放弃求职专心备考。可没想到我考研失败了,转过头来准备找工作时,又发现已经错过招聘的黄金期。这让我心里无比失落,心里对父母难免有些埋怨,而他们无声的叹息也让我备感压力。

  心理处方: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许多人生的选择题。答案不是唯一的,也没有绝对的错与对。所以,姚静大可不必对自己选择考研的结果耿耿于怀,毕竟,准备考研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收获的过程。况且,人生的机会总是很多,面对困境,振作精神从挫折中吸取教训走好以后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提醒那些“沉迷”于考研的家长和学生:学历≠能力,而现在的用人单位更看重后者。所以,考研与否,要全面权衡,三思而后行。

  郁闷!重点本科生月薪

  子恒男23岁

  5月底,我终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心情却郁闷无比,因为那份800元的薪水。我来自农村,这些年来,父母为供我读书吃了不少苦,还欠了一些外债。他们勤扒苦作,只盼我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可是这点微薄的薪水连养活我自己都困难,更别说补贴家里了。我不敢给父母打电话,怕他们伤心难过。

  心理处方:高校教育投入产出比的严重失衡成了许多家庭的痛,但是伤心或者抱怨,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知道,大学毕业,也意味着你对社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才刚刚起步,所以不必为眼下的一点小利益患得患失。眼光放长远点,制定一个长远目标,然后脚踏实地朝着目标前进。天道酬勤,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在个人收入与待遇上实现质的飞跃。

  迷茫!我的“后校园时代”

  小雅女22岁

  半个月前,我与另外两个室友在学校附近合租了房子,继续我们的“同居”生活,并美其名曰我们的“后校园时代”。可是最近,我们都有了心事:我们三人的工作单位分布在武汉三镇,其实住在学校附近上班都不方便,实习时,我们都有过上班迟到的纪录。可是,如果我们不住在一起,将来万一有什么事也没个照应怎么办呢?早就听说现在的社会很复杂,在单位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心理处方:毕业了,对学校有一定的依恋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过分的依恋,却是一种逃避现实、缺乏自信的表现。学校曾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可是毕业了,就意味着曾经的一切都将成为回忆。有时,舍不得“结束”,也意味着你无法重新开始。对往事的迷恋,可能会让你在潜意识里排斥新的'环境,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社会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复杂,只要你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努力,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风景。

  毕业生必做的5项心理准备

  大学毕业了,首先恭喜一下自己吧:经过十多年的学习,你终于长大了。从此以后,你将作为一个“独立人”步入社会,独自面对生活给予你的一切,包括欢乐和忧愁。在这之前,请你做好以下几项心理准备:

  1、认真对待角色转变。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个“孩子”了,所以你不能再像孩子那样任性、为所欲为,戒掉对他人的依赖性吧。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你要从心理上尽快成熟起来,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尽可能在经济上独立起来。

  2、准确为自己定位。认清自己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你必须努力去做。因为只有了解自己后,你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以一种理性的态度为自己规划未来——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3、做好吃苦的准备。不管你之前的路走得多么一帆风顺,这一刻起,请你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生活的路,总是以曲折的姿势向前延伸的。每个人在前行的路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一点你不用怀疑,你能做的,就是从信念上战胜自己,然后迎难而上。

  4、不要指望一步登天。欲速则不达,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成功都是一个一个脚步走过来的,所以,初入社会的你,请放弃那些一步登天的幻想。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5、告诉自己:永不放弃。涉世之初,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包括工作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的改善等等;你要面对的东西也很多,包括生活的压力、职场的竞争等等。不管怎样,请你学会告诉自己,永不放弃。因为,再坚持一下,希望就会在下一个拐角出现。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篇6

  除了极少数目标明确选择坚定的同学外,大多数同学都对毕业选择感到茫然。奇怪的是,渐渐地同学们在宿舍里开始谈论这些话题,就像逃避瘟疫一样。每当有人不经意谈起这个话题,或不由自主地想起毕业后的去留,心里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忧郁、恐惧。

  这种心理称作为“毕业恐惧症”。

  一、恐惧选择

  人的一生是选择的一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才能成为那样的人,如何才能实现你愿望的生活。你想去哪?有什么方式去。这一切都得由你自己做主。这种选择在哲学上叫做自由。可从人类实际的社会心理状况来看,大多数人受到习惯生活的影响,不太愿意选择新生活新事物。对自己未尝试过的生活抱有一种本能的观望态度,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时则会产生一种彷徨和恐惧。社会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自由逃避”。

  二、恐惧未知

  未知是一个神秘的彼岸。恐惧未知是恐惧选择的更深一层的社会心理。当代瑞士神学家奥托发现,神秘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令人向往,一是令人恐惧。对乐观者来说向往多于恐惧,对于忧虑者来说,则恐惧多与向往。本来对于正待走向新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未来既是一种渴望和诱惑,也是一种恐惧和担忧。可当下的现实却使正常的恐惧和向往心理发生了倾斜。

  三、恐惧社会

  中国式教育是一种读书式教育,而不是人生式教育。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像一座高墙,把学校和社会、学生和成人分割开。家长和学校普遍认为:学生时代唯一要做的就是读书,至于如何挣钱,如何当官,如何推销自己,如何更好的与人相处,如何获取幸福,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化解心理问题,这些安身立命的社会知识和人生知识却被看成水到渠成无师自通的自知。直到大学毕业走入社会时。大学生们才突然感到,自己对将要步入的那个世界如此“无知”。而另一方面,当临近毕业时,从各方面传来的一些信息更加令他们不安。:社会复杂、学校所学的东西与社会生活实际不一样和做人比掌握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等等。中国古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如今,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最深切感知的却是:临到走入社会才知做人、做事的本事学的太少。

  四、恐惧自己

  从小到大家长和学校都给孩子们一个错误信息,告诉他们只要考上大学,尤其是考上名牌大学,就什么都好办。至今,在社会上仍流传着“考上大学穿皮鞋,考不上大学穿草鞋”的中国式经典劝学格言。这种传统的大学精英教育观,使家长和学生都把考上大学看成是获得社会地位的象征,使他们对大学毕业后的人生保持一种较高的期待;而真实的世界却是毕业生就业找饭碗面临重重困难。期待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所学专业和实际工作的普遍不对口,社会知识和实践的缺失,以及对未知、对社会的`神秘恐惧、使许多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不断的问自己:像我这样的人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创造幸福的人生吗?而这一切在走入社会之前谁也无法做出回答。

  五、缓释方法

  从心理学上来看,恐惧选择、恐惧未知、恐惧社会、恐惧自己本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但当这种心理叠加在一起对涉世未深被迫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却形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如何疏导、缓释这种心理,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探讨的话题,现有如下方法:

  (一) 从当事人来说,首先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把毕业恐惧心理看成人人都有的正常心理,是大多数当代大学毕业生都会经历的心理成长过程。其次要运用由人及己的的类比推理,在心里对自己说,没有什么了不起,那些成功的幸福的人不也得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过程嘛。再次要有积极的面对未知、面对社会、面对新生活挑战的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最后不要回避谈论毕业话题,同学们在一起要从美好的视角设想未来、向往未来。

  (二) 从家庭和学校来说,要重视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从情感上给予理解、呵护。从心理上给予鼓励和激励,从信息上多传递一些正面内容。

  (三)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中国教育不仅要对缺乏创新进行反思,更要对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人生反思。这才是医治大学生毕业恐惧心理的根本处方。

【毕业生有哪些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10-19

孕晚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1-06

孕中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1-04

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2-12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04-25

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哪些原因06-15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09-13

单亲家庭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04-20

心理咨询时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