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和熊孩子一起看的心理学书

时间:2020-09-01 10:48:15 心理学书籍 我要投稿

可以和熊孩子一起看的心理学书

  可以和熊孩子一起看的心理学书是什么书呢?有时候,一本书,一个故事,可以引发这种分享,真的是一件又难得的美事。周末悦读,推荐一本亲子读物吧!

可以和熊孩子一起看的心理学书

  引子

  上个周末,公司举办了“诺亚智汇”系列活动的樊登读书会专场,请来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与客户和员工现场交流。

  听樊登说到很多人因为他们的推荐而去读某本书,致当当网卖脱销,觉得这种模式有点像诺亚为客户筛选产品一样,市场上铺天盖地的书太多了,樊登精选过一遍,让用户更有针对性地去买符合自己趣味的书,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同时,这也促使我,把在脑子里转了几个星期想写的这篇读书札记赶紧写出来,一来是记录下书的一些核心内容或观点,将来自己备用,二来,也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目标先定小一点,每月推荐一本吧~~~

  7月先推荐这本武志红老师的新书《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身边有不少朋友已经是武志红的粉丝了,这位师出北大心理学的心理咨询专家,最擅长的是将艰深难懂的心理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又直击心灵的文字。

  1

  初拿到这本书,心中是有些失望的,因为看上去很厚的书,可是行间距、字间距都比较大,一页上没几个字,很快就翻完了,收获虽然有一些,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过,意外的是,有一天,9岁的儿子随手翻到这本书,居然很喜欢看,有一阵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拉着我,“来,妈妈,今天晚上我们再一起看两篇”,从一开始他要一句句读出来,有不懂的句子要问我什么意思,或者我担心某句话他不懂,问他是怎么理解的,到两三次后,他自己一个人就默默地看开了,我只需要另外拿本书,坐在他旁边陪着他就好了。

  这本书分成6个部分,每部分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由几篇相互独立的单篇文章组成,比如:第一部分主题是“心知道答案”,就是强调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的内心做事情;第三部分主题是“不要活在别人的观感里”,主要是说不要轻易地被别人的负面情绪所污染,要能够看见这背后是什么……可以按顺序看,也可以随机挑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看。

  2

  儿子翻看的第一篇,是他从目录里看标题挑的自己最想看的一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讲的内容居然是我一直反复跟儿子念叨而他不以为意的点:努力比聪明更重要。你说这世界巧是不巧?

  小朋友的数学比较强,算是有一点天赋吧,数学概念稍微一讲,他立刻就理解了,而英语却比较弱,一到背单词、背课文,就不停地跟我念“妈妈,这个好无聊”,英语考试也一直在平均分上下,慢慢地,开始找借口了,“妈妈,英语太难了,我学不好的”。

  每次不管他考回什么分数,不管我心里是着急还是失望,表面上都装作没什么(其实心里想,你咋不遗传一点你娘的基因啊,全传的你爸的~~),跟他说,“聪不聪明是先天的,如果你有一些,当然很好,但重要的是后天你努力了没有?如果你努力了,不管考多少分,妈妈都接受。问题是你努力的程度有多少?”

  然而,不管我说多少遍,小朋友并不放在心上,英语学习依然没什么起色。但这一天,他挑中的一篇文章,看似与努力和聪明毫无关联的题目,开头没几段就赫然写着“努力,比聪明更重要”,“太多事情,需要努力与坚持。假如说,有聪明的策略和努力的策略的话,后者比前者更靠谱”。

  并且,文章还分析了这背后的心理成因: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坚持,不能持续地努力,是因为太追求即时的积极反馈”;

  “如果‘我’努力了,却没有收到效果,甚至暂时还有了相反效果,这就证明,‘我’没我想象的那么好”;

  “假若我没有努力,那我就可以留着这样一份自我安慰:你看,我之所以还没那么出色,是因为我还没有努力过呢,如果我努力了,你们谁都不如我……”

  “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会抱着这种表面偷懒、实则自我欺骗的想法。所以玩聪明的策略的人比比皆是,而能持之以恒的努力,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好品质”。

  儿子一字一句地读完,有时停下来想一想,有时还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想是说到他心里去了吧~~这之后,他在英语学习上,也包括整体地对待学校功课的自觉程度上都有了改变。

  3

  另一篇给我意外的文章是《走出心灵僻径》,这也是小朋友看目录随机挑的,他看了文章的.前半部分,竟然跟我说,“妈妈,我怎么觉得这说的就是我呀?他怎么知道我是这样的呢?”

  “所谓心灵僻径,即,你追求一种纯心灵的生活,而排斥世俗中的一切,譬如交际,因你受不了酒肉朋友,你也受不了关系中的相互利用;譬如欲望,你视自己的一切欲望为敌人,你觉得性是肮脏的,拒绝别人是恶的,向别人提任何请求都非常困难;你也会忽视身体,譬如不怎么锻炼身体,而宁愿将时间花在增强你的大脑上,如学习和思考。”

  心灵僻径这个词非常形象——你孤独地走在追求纯心灵需求的僻径上,这是欧洲一位心理学家提出的,武志红认为,走在这条路上的中国青少年尤其多。

  当小朋友说这段话描述的很像他自己时,我心里非常吃惊,暗暗自责太久没有好好关注他的内在状态,当然表面上还是装作没什么,继续问他,“哦?是这样吗?你觉得他说的哪些点像你自己呢?”……

  4

  这本书中能够引发孩子和父母思考、对话的点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它所提示孩子和父母去关注的点,是在考试分数之外的更重要的东西,它关注你内在的、心灵的需求,分析背后的心理因素,也给出如何在现实中调整的方法。

  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会最终决定看得见的东西。我常常跟小朋友说,这道题怎么做不用来问我,所有书上能找得到标准答案的问题都不用来问我,妈妈相信你一定搞得定,但任何书上找不到答案而你自己却觉得困扰的问题,妈妈随时都在这里支持你。

  在他翻阅《你就是答案》这本书之前,往往是我追着他问,学校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人家说了什么让你生气了?你生气的点是什么?……而效果并不明显,有时说得多一点、有时说得少一点,他并不是很在意,身边家人也常质疑,“又在跟他讲道理了,他哪里听得懂?这么小的小孩,就是要揍的!”

  所以,真的非常感谢武老师的这本书,我一开始嫌它太简单,却没想到刚刚好适合小朋友的接受程度,不仅是书中的内容给孩子带来启发,最最值得感谢的是——它架起了我和孩子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它创造了一个语境,当我很努力地想要关注小朋友的内在状态时,我和他能在同一个话语体系中交流。这也许是这个夏天我收获的最珍贵的礼物。

【可以和熊孩子一起看的心理学书】相关文章:

熊孩子笑话06-21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读后感1500字11-26

心理学入门看哪些书09-05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02-15

爆笑熊孩子冷笑话11-13

熊孩子笑话大全爆笑10-04

欠揍熊孩子笑话爆笑09-06

熊孩子笑话段子爆笑09-06

熊孩子逗人冷笑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