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时间:2020-09-10 18:37:40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如何衡量少年儿童健康与否?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标准,欢迎阅读!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心理健康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比较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水平、情绪控制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了以下十条被认为是经典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足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适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3.生活目标和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和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个相对的衡量尺度,应该辩证、全面地理解和应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要充分考虑其稳定性,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也就是说,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偏离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心理健康状态也并非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既可以从不健康转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转变为不健康。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与否只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

  (二)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标准

  少年儿童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敬业。学习是少年儿童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正常学习的。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和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是乐群。每个少年儿童总是“定格”于人际关系网络中某个特定的位置,同时又与别人发生各种方式的联系。学生处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了解他人;关心他人需要;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积极沟通;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三是自我修养。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体表现在:善于正确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具有自制力;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具体的说,可以包括以下十点。

  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对自己的失败能进行正确的评价。

  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和认同。

  4.控制自我。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能及时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周围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08-17

关注我国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07-02

心理健康的标准10-01

小孩心理健康的标准10-17

世界心理健康的标准10-17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0-17

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10-17

对心理健康的标准10-17

心理健康有什么标准?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