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时间:2024-06-19 14:21:14 秀凤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精选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册书第五单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具体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③、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说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第一、二单元学习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基础上进行的继续学习,是一节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因此,我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识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这一点,我以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不同的解法为教学重点,创识一种“复习-探究-应用”教学形式,以“自主学习”贯穿课中,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给出“5是8的几分之几,5又是8的百分之几”和“8是5的几分之几,8又是5的百分之几”与“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两道题目,复习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同时说明更换单位“1”结果是不一样的。

  然后,出示“一个乡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条件相同,只是问题不一样,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讲授新知

  ①、出示例题的条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教师提出: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出不同需要解答的`问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所提的问题归纳成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紧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学生互相对照,探讨研究,总结方法,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然后再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探究-总结的过程,学生实际能力不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地探索过程。

  ②、新知识的应用

  练习的目的: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3、结尾: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

  说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例6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样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逆向思考,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容易出错,列方程解决更符合顺向思维。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比较,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并能优化解题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设未知数。

  说教法与学法: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与“等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比较,发现、总结、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使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对如何确定单位“1”进行复习,为新知识的构建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⑴“阅读与理解”环节要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当学生发现有两个未知量时,会产生探究欲望。

  ⑵“分析与解答”环节要求学生透彻分析等量关系,充分利用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未知量之间和的关系,至于设哪个量为未知数,用什么代数式表示另一个量。根据那个数量关系列方程,探究列方程方法的多样化。

  ⑶通过比较小结出探究出所学例题的特点和解法的特点。例题的特点: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解法特点是:用方程来解比较简便,设未知数时要同时设出两个量。

  ⑷“回顾与反思”环节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包括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说练习: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练习题目,与所学内容紧紧相连,要求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最优化的方案。

  (四)说板书:为了方便对比,归纳总结,把两种解法呈现出来,特别是设未知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五)课后反思:

  1.语言不够精炼,显得啰嗦。

  2.有些不放心学生,有的地方讲多了。

  3.在总结的时候才把怎样设未知数强调出来(设单位“1”为X最简便)。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含两个例题,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第1课时。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大致有三种解法,教材是采用先把比转化成份数,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安排使得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对前面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里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后,也可以把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所以,教学中可以补充归一解答,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工作实际导入例题,使学生从中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方面: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现实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第二能力方面:能够通过对分配问题的现实考察,提出不同于以前平均分的、更合理的分配方案,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解决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现实问题。

  难点: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

  (五)教具学具

  小黑板

  二、说教学过程:

  鉴于本课的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4部分展开学习。

  (一)联系生活,方法求变

  学生口头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把12张画片平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他们各分到多少张画片?

  教师提问:这12张画片是按怎样的方法分配的?(平均分配)

  (二)交流探索、掌握方法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1.平均分是把一个数量按1:1的方法进行分配,每一份的数量都是同样对的。它的解题思路是用总数量除以总份量等于平均数即每份数。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把总数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而不是平均分。如把12张画片按2:1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求他们各分到多少张画片,这就不是平均分了。这种方法叫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比分配。

  板书:按比分配

  2.教师提问: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呢?

  学生思考。

  小结: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个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

  教师指出:按比分配在实际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如药水的配制、混凝土的配制等。

  3.教学例11.提升方法,1.教学例11(出示例题)

  学生先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分什么?总量是什么?

  (2)按照什么分配?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让学生着重理解”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讨论发言。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根据小黑板上的图分一分。

  红色:有()格?黄色:有()格?

  使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3)红色方格和黄色方格各有多少格?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兵说一说思路。

  方法一:3+2=530/5*3=18(格)30/5*2=12(格)

  这种方法十八个部分的'比看着各部分的份数,按份数和总量的关系进行思考,先求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分别乘各部分的份数。

  方法二:30*3/3+2=18(格)30*2/3+2=12(格)

  这种方法是先把各部分的比转化为各部分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数量。教师指出;今后我们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时,最好用第二种方法来解。

  指导学生检验结果。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讨论,交流。

  方法一:18+12=30(格)把两部分量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

  方法二:18:12=3:2求出两部分量的比,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比2.

  (三)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的几道题,想一想他们的结构特征是什么,要分几步区解答。

  让学生明确: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是有总量和比,求分得的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它的解答步骤和方法是:

  (1)先看分什么,总量是多少。

  (2)再看按什么来分。

  (3)求出总份量。

  (4)求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5)求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计算。

  2.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的第1-3题。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但是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难点: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习”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其乐无穷,同时受到良好的国情教育。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质疑、引新

  1.口算、的结果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以旧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学:(屏幕展示)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平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平方米,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占了2500 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单位“1”,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2500× =1000(m2)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结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该怎么办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适机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以快速达到学习教育的效果)【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和增长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跟踪训练—深化知识

  1、动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共有这样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这里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当于乙的工作效率,这里把( )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的工作效率占。

  2、动手做一做:课本练习四第2、3题、17页“做一做”

  3、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几道练习题配合新课设计,与例题形式类似,结合这些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小结

  (学生谈,教师补充,强调。)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五)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1、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学生默读题目,再独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师:这道题,谁和谁比较?如何找单位“1”?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师适机合作,学生自主解答)

  2、练习四第10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练习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这类练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两步分析数量关系,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连乘的综合算式。第二个练习题是个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与整数中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思路相同。

  (六)、作业布置:

  另:预习课本20页至2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时间安排:

  复习质疑、引新(3分钟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钟左右);

  跟踪训练—深化知识(10分钟左右);归纳小结(2分钟左右);

  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10分钟左右);作业布置:(7分钟左右)

  六、板书设计:

  例1的两种思路线段图:投影屏幕

  学生板演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借助比体重的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分数除法运用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在分数乘除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判断使用乘法还是除法,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题。

  2、通过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线段图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

  说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安排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帮助学生回忆解决方法,并且借助线段图帮助解决,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然后改变复习题的条件,让学生借助复习题,小组研究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是,引导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关系式,并且列出方程,解答后一定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归纳解题方法,举一反三,试着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里交流,使学生知道,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比较简便。然后通过适当的练习题加以巩固,学生基本掌握的比较好。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6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中《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本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能力目标

  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

  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难点:

  1、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用线段图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尝试探究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因为前面在学习求一个数乘分数的时候,就给注重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采用投影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观察、类比、概括的方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初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借助于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的时候,要找准单位“1”的量.

  (4)总结方法,推广应用。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解决一个问题上,而应该让学生再回头想一想,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注意方法的提升、推广和应用。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一个实际问题: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引入:你能分别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吃了多少千克白菜?和还剩多少千克白菜?这两个问题。)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数形结合,理解题意.

  运用示意图和线段图,来表示“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白菜”这道题目的意思.

  (1)操作.学生独立操作,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题意.

  (2)指生汇报,说说示意图所表示的意思.

  (3)评价:对学生的各种有创意的图,教师及时地予以鼓励,并在学生汇报图意时,始终注意让学生说说“吃了什么的4/5”。

  3、明确解题格式

  100×4/5=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白菜

  4、及时提问:这道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并说明题意:要求吃了多少千克白菜,就是求什么?(就是求100千克的4/5是多少)

  (2)类比联想形成体系

  1、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人数的'2/11,参加合唱队的有多少人?

  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求44人的2/11是多少

  44×2/11=8(人)

  答:参加合唱队的有8人。

  2、对比总结: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

  ②一个数乘分数实际也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倍,习惯上把“倍”省去,就说求这个数的几分这几。

  (3)、指导运用,巩固练习

  基础题目

  (4)循序渐进再探新知

  题目难度少有提高

  (1、一头鲸长28m,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这个人身高多少米?

  2、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每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五分之二,在毛细血管中的速度只有在静脉中的四十分之一,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5)拓展延伸启迪升华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全长6670千米,长江比尼罗河的十分之九还长297千米。长江全长多少千米?

  (6)小结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7)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以下是板书设计和时间分配

  四、设计理念如下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联想、分析(观察几个具体范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事物特征、规律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3、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简单应用后,通过一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题组,逐题递进,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互评、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收获。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谢谢!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分数除法以及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解题方法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直观教学法:运用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讲练结合法: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及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法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回顾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一道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如:一个篮球原价 80 元,现在降价了 1/4,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让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 1200 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3/4,故事书有多少本?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

  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和总结:本题中科技书的本数是单位“1”,已知科技书有 1200 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3/4,求故事书的本数就是求 1200 的 3/4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1200×3/4 = 900(本)。

  (三)巩固练习

  教材中的“做一做”。

  补充一些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如:果园里有苹果树 800 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2/5,梨树有多少棵?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解题思路、方法和注意事项。

  强调找准单位“1”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教材中的练习题。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自己编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解答。

  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在黑板的正中间,我会写下课题《解决问题》。

  左边部分:

  关键信息

  线段图

  右边部分:

  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

  答语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简单的数量关系以及常见的数学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和解决综合性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列式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准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方法不当等情况。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

  讲练结合法: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安排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打折、行程问题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尝试列式解答,并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解法。

  教师对学生的解法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解题的关键和注意事项。

  巩固练习

  安排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拓展题和综合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问题解决的方法、步骤和数量关系的分析。

  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在黑板的左边,我会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问题解决的方法、数量关系等。

  在黑板的中间,我会展示例题的解题过程和关键步骤。

  在黑板的右边,我会留出空间进行课堂练习的展示和批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及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上可能会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举例等方式来理解题意,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直观演示法:利用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降低学习难度。

  讲练结合法: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及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和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确定单位“1”。

  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讲解解题方法和步骤。

  巩固练习

  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集体订正和讲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解题思路、方法和注意事项,总结学习收获。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

  主板书: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解题步骤,如单位“1”的确定、数量关系的分析、列式计算等。

  副板书:用于临时书写学生的回答、补充信息等。

  总结区: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强调。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比例、分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解题策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耐心细致、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审题、列式、计算、检验。

  难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特别是在面对复杂或隐蔽信息的应用题时,能够有效拆分问题,化繁为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化的应用题实例。

  分组合作学习卡片,每张卡片上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

  解题策略海报,展示常见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教学过程:

  引入环节(约5分钟)

  情境创设: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趣味故事或视频引入,比如“小明的零花钱管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新知探索(约15分钟)

  示范讲解:选取一个典型应用题,逐步演示审题、分析、列式、解答的全过程,强调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已知条件的重要性。

  策略介绍: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策略,如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等,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合作探究(约20分钟)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张合作学习卡片,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题策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路径,并记录解题过程。

  汇报交流:各组派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结果,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强化正确认识,纠正错误理解。

  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分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可以通过抢答、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性。

  总结反馈(约5分钟)

  回顾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解题步骤和策略,强调遇到难题时的应对方法。

  情感激励: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表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的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并写下解题反思。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需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成功之处与不足,特别是学生在哪些环节表现突出或遇到困难,以便后续教学的调整与优化。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07-1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通用12篇)08-04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2篇)07-14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12-09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10-06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2-04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研修日志范文08-1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究12-11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