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2-27 15:00:19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高中说课稿集锦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高中说课稿集锦7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叙文的开头技巧》。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效果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在每次月考阅卷时,老师们总是悲愤:学生的作文的开头平淡、与主题无关、入题慢等。《叙文的开头技巧》主要由记叙文开头的技法和典型的开头示例及一篇病文例文组成。主要目的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掌握方法,根据掌握的方法学写开头。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1、掌握一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提高一点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3、培养一点写作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筛选信息,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及示例,理解并掌握开头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开头技法,爱上写作。

  教学重、难点:揣摩记叙文的开头的技法并学会运用。

  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无疑给学生插上起飞的翅膀。

  学情依据:学生通过读导学案上的方法讲解及示例,加上已有的阅读基础,有助于理解相关写作技巧。让学生根据示例学写开头,长久训

  练,学生就能掌握技基本的、常用的技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示例法:直观、形象,引发学生兴趣。

  2、穿针引线法:以“记叙文的开头用了什么技法,好不好,为什么”等问题穿针引线,在关键处启发引导,点拨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法:个人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组内合作“练三兵”(兵带兵、兵练兵、兵考兵),组外对抗有竞争。

  3、活学现用法

  理论依据:新课标要求“老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法与学法,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发展,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上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你几招,有招数,有示例帮助理解。

  理论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活学活用、理解记忆。

  请你品招环节,学生根据学案支的招数,理解、品味几篇作文开头,加深理解、记忆。

  2、抢答:小组竞争。

  (三)、修改病文,加深理解。

  1)、读病文,自己找病因并作修改。

  2)、小组合作交流,选出美段落交流。

  学情依据:1读病文,自己找病因并作修改,是因为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积累能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难点。而在美段落设计合作交流、是因为学生思想不一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会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

  (五)、修改自己的某篇作文开头,拓展运用

  理论依据: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关注书本到联系平时作文,学以致用,在学用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形成能力。

  设计这一环节并及时反馈,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小结,谈话升华

  五、说效果反思

  “品招环节”所选文章开头离学生较远,学生没有阅读全文,不便于学生理解,如果换成所学课文的开头,接近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效果会更好。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电阻》是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电阻》第一节,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一样,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的教材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及单位 2、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

  3、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几个量变化的关系;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着的应用,开阔视野

  2、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说教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读书自学法等。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对电路和电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把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暗或比较电流表读数的大小从而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互相交流 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形成电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电阻单位。 学生已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及类比方法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实验 ,从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提出如何用一根电阻丝如何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加深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从探究得出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二)说教学流程

  1、引入新课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导体和绝缘体,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围绕“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这个问题,展开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设疑问一:在电路电压相等的条件下,铜导线和铁导线的电流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灯的电流越大,则灯越亮。

  设疑问二:想一想: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情景模拟: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受到沙石的阻碍作用,车流会慢下来。

  教师讲述:将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接着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致使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3、合理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展示介绍科学家欧姆 ,展示各类电阻器的图片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展示常见电阻值,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安全教育。

  4、运用类比方法 引导猜想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举几个例子,把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

  附:例子(1)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车队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车流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 ,一路很宽,一条路很窄,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路的横截面积有关。

  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要求学生讲解下列问题,逐步概括出结论。

  ①换接不同电阻时,由电流表示数不同,可得出什么结论?

  ②你怎样分析得出的?

  ③我们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持哪些量不变?想一想结论该怎样叙述?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问题的层层深入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2、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3、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4、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第二、三、四步的分析和第一步一样。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控制变量法

  5、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补充. 强调控制变量实验方法。

  6、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的方式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巩固知识

  7、播放半导体与超导体的视频,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从教材上说,《江南的冬景》属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本专题分为“谛听山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三个板块并分别侧重了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三部分。

  本课是第一板块第一篇,大纲对本板块的要求是感受鉴赏,把握文章本身的审美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江南的冬景》一文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即“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本课用美丽的江南冬景激发学生在亲近自然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并为后面两个板块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

  从知识与能力上说,引导学生掌握本文引用诗句、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从过程与方法上说,让学生通过品味散文语言,感受和欣赏散文意境之美。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说,使学生学会感受和表达自然之美,提高对自然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境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

  学会虚实结合、引用诗句、营造意境这些艺术技巧。

  二.说学情

  从学生方面看,我们北方人没见过江南冬景,但此陌生感带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上个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学生已具备欣赏品味散文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从教法上说,本课将采用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模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用问题引领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完成教学目标。

  从学法上说,本课将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分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综合以上所有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鉴赏、写作探究、拓展延伸五个过程。

  (1)情境导入: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冬景图,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冬景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和作者)

  这样导入本课,并快速介绍作者,处理预习字词。

  (2)整体感知: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作者描写了江南哪些冬景,并给每幅画加个标题”,要求学生先读5分钟课文,之后展开小组讨论。此处要注意分组方法:一要明确分组人数;二要选个组长,让他负责组织讨论、组织展示讨论结果。

  等小组讨论之后,老师示意各小组积极主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若在一小组展示成果时,其它小组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老师注意引导点拨,多表扬学生。

  经过讨论会形成以下内容:

  曝背谈天图、冬郊植物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闲步图五幅画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品味鉴赏作好铺垫。

  (3)品味赏析: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你们组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继续品读课文。之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

  此时在屏幕上展示欣赏提示:从品味语言、写作技巧、感受意境三个角度欣赏段落。这样就给学生鉴赏本文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这样形成小组讨论成果之后,各组选一人把他们的赏析分享给全班同学。当这一组的成果不全面时,请另外一组补充,当其它小组有疑问时就让全体小组讨论研究。当学生不会时,老师适当引导点拨,注意调动积极性。

  这样就可以完成本文教学重点,提高了鉴赏散文能力。

  (4)写作探究: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作者所写之景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为什么引用诗句”问题,让组内同学展开讨论,稍后展示讨论成果。

  本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引用诗句、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5)拓展延伸:

  用本文所学写作手法,描写自己家乡之景。写完之后读给全体同学。

  此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完成教学难点。

  王立新,梁秀英,教师,现居山东滕州。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发展耐力跑;(2)游戏:搬物赛跑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发展耐力跑,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跑的基本活动能力,并在跑的游戏中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发展耐力跑是小学三年级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能较快地掌握用均匀的速度、轻松的步伐参与奔跑活动,初步体会跑时的动作和呼吸节奏。

  (2)、技能目标: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耐力素质和持久跑的能力,提高集体协同动作的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4、教材重点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教学重点是:(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耐力跑。(2)让学生在趣味性中体验发展耐力跑的身体感受。

  5、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在奔跑中发展速度和能力的方法。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争强好胜,爱玩好动,爱表现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灵活的安排多种多样的游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欢乐的氛围中,忘却疲劳或推迟疲劳的出现。在课堂上还要让学生掌握耐力跑的方法和调节跑的速度。同时。还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学习发展耐力跑的游戏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全面达成领域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方法,使学生对本课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在活动中体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态度积极。主动参与。

  2、说学法

  (1)在游戏活动中,能找到不断加速的感觉,能体验到发展耐力水平时的身体动作感受。

  (2)能通过游戏活动,感觉到位移速度能力和耐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并能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跑的动作,形成身体正确姿势。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师生问好!

  (二)热身运动

  1、头部运动2、肩部运动3、体转运动4、腰部运动5、膝关节运动

  6、踝腕关节运动。

  (三)展开

  这一阶段是课的主要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整节课的关键。

  (1)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本课的活动充满热情和兴趣,体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态度积极、主动参与。

  (2)能找到不断加速的感觉,能体验到发展耐力水平时的身体动作感觉。

  (3)能通过游戏活动,感觉到位移速度能力和耐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并能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跑的动作,形成身体的正确姿势。

  (4)在游戏活动中,充满竞争和拼搏意识和行动。表现出良好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四)、游戏活动

  能自觉地遵守游戏中的有关安全活动的要求和规则。

  五、放松活动

  1、舞蹈放松。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放松。

  2、小结:师生互评。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地、录音机一台、排球8个。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与本框一起分别介绍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它在第一、二单元介绍“文化的共性”的基础上,过渡到三、四单元“中华文化”的个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本框至关重要,它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课的重点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所以,在本课中需要充分运用图片、视频、诗歌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

  各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电子白板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凸显生本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导入新课时精选了多领域的代表性图片(北京故宫、徽派建筑、针灸、瓷器、《红楼梦》、《淮南子》、戏曲、少数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进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由于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著名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吴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关视频,指导学生对这两种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合作探究,领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铺垫。

  3.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其次,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板书回忆本科所学知识,并再次强调重难点知识。

  《红对勾》相应的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具体设计如板书所示。

  板书设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③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读思结合,动口动脑结合等多种方法,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读懂、能说得出、能解决的问题一律让学生自己来做。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方法:

  1、“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为什么人们离不开货币?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使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货币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探究一】

  (一)商品的含义:

  1、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众多的商品中,这些商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并学会判断商品和普通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一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

  3、分析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不同商品之间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生产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而这种体力和脑力是没有差别的,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探究二】

  情景教学法

  (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1、利用幻灯片演示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a。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得出:两人都能成交——偶然的物物交换

  b。如果这几个人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得出:双方都互相需要——扩大的物物交换

  c。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办法吗?

  得出: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即最好的办法是媒介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概括总结提高交易成功概率的办法。

  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2、这里须明确一个问题:

  一般等价物,首先明确它是物——商品;其次,等价(物)说明该商品可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最后,一般(等价物)——它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法

  (三)分析比例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本质

  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2、展示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的产生过程。

  得出: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归纳小结

  教师点拔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框知识的重温与梳理工作,然后教师操作课件把货币的产生过程逐步展现出来,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5、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因为金银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

  6、自我发展、开拓视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自从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它是财富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货币称为钱,提起钱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预习下一框题:货币的职能。

高中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高一英语第四单元的话题是“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整个单元的设计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内容涉及“谈论过去的经历”、“描述任人物、事件以及人的感觉”、“学会在一篇文章中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来组织内容”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定语从句, 学会使用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 的用法。我上的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课后阅读训练,它是继前面几个课时内容的延伸,单元教学内容中阅读部分安排了一篇描述洪水的文章,而这篇课文是描述地震的文章,结合目前时事,我想以此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对地震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所以设计了这一课时。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描述地震灾害的常用语,能简单的描述地震的发生原因。

  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技巧,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2)能利用上下文理解单词的含义,;

  (3)能根据所读材料运用适当语言进行复述。

  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阅读让学生对地震有更多认识,加强自我保护。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3、重点与难点:

  (1)重点:1.利用不同的任务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阅读微技能;

  2.对地震知识的更多了解。

  (2)难点: 1。阅读技能的训练;。

  4.教学辅助工具:

  (1) 收录机; (2)多媒体

  二、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由前面的阅读文章的内容说起,那一场洪灾对于课文的主人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而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询问学生知道的灾害,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然后展示一幅完美的城市图和灾后城市图进行比较,猜测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激活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进行本文的阅读做了铺垫和准备。

  2、新课的讲解

  (1)不同层次的阅读技能训练;

  首先是Speed reading,

  a. skanning,快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回答简单问题为下一步找出细节作好铺垫。

  b. skimming,让学生进行跳跃式阅读,了解文章的结构,教师要求学生(work in pairs)给每一部分给一个标题, 以此培养他们找寻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和

  然后是careful reading ,

  a,扫 读 :用多媒体展示针对每个部分提出不同问题,,学生通过扫读来获取细节信息。在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理解主题基础上,学生熟悉了文章内容,才能掌握地震的相关知识。在这一环节中,针对各部分设计了不同的任务,

  1,选择题,四个部分

  2,根据上下文了解代词的指代内容,涉及全文。

  3,针对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4,针对第三部分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地震的形成,这既是理解基础上的表达,也是对理解的检验。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连贯表达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5,针对最后一部分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b .朗读:让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并从中得到自己的感受。这也为下一步学生讨论做好铺垫。学生通过以上活动,从基本框架到细节信息把握住了这篇文章。

  接下来的环节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读后讨论。让学生对地震有更多认识

  (2)、在情境中激思,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文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巧设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在careful reading的扫读中,每个部分的问题各不相同,任务都非常有针对性,训练了学生各项不同的能力,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是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也因此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详细阅读之后,给学生提出一些讨论话题,是继教材内容之后的一个延伸,由此,以教材为载体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而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也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作业的布置:

  (1)做课后练习三,了解地震的各个震级所带来的破坏完成句子,这一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更多的了解了地震,另一方面复习了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的用法。

  (2)预习写作部分提出的问题,准备写一写汶川地震。

【【实用】高中说课稿集锦7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集锦六篇06-13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6篇08-06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五篇08-06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07-31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07-25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07-22

【实用】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06-20

【实用】高中说课稿锦集六篇06-17

【实用】高中历史说课稿三篇06-15

高中历史说课稿集锦八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