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

时间:2021-04-19 10:27:08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物理研究的是力、热、光、电等现象的。本章教材研究的是光的现象及其规律,而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是光学实验的一个开始,所以做好这个实验也为后面的光学规律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不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求太严。根据学生前一节的学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光的反射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反射现象和反射规律学生还很模糊。所以这节课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合作探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情况,现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一些生活现象知道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能通过实验得出光的反射规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知道反射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识目标)

  2、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会利用两种反射解释有关现象。(能力目标)

  3、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这一节的重点是利用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做光路图。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上课前发放器材:光的反射实验器一套、激光手电(四人一组)。教师提前在黑板上写好小组号,同时画好上课用的光路图。

  2、教学过程:

  1)学生动手实验,引入新课:

  先给学生演示:正对着墙照有个光点,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不对着墙照,如何让光点出现在墙上?同时对学生提出评价:看谁先做到?做到的报出你的小组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都很积极动手实验,一开始就把学习气氛活跃了起来。再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光的反射。同时教师适当的点拨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并让学生举例,加深对光的反射理解。

  2)提出问题,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重点)

  通过老师的一个演示反射,提出问题:通过这个现象你来猜一下:光在反射时遵循了什么规律?(在这个地方要把一些名称告诉学生,便于学生说出猜想和后面的实验)学生猜想:为了鼓励学生作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对学生的猜想不做任何的评价。在学生实验之前要把评价的要求和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在这个地方加入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探究思考,发现归纳,同时让相邻小组相互检查,既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意识增强了,竞争意识也增强了,同时为了得到更多的结论,有的学生会去看课本,这样得到的结论能够全面一些。

  学生实验之后请得出结论的最多的小组说出他们的结论,其他组补充。在学生的实验结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反射光线上的一点的对称点会在入射光线上找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结论作图。还有学生会说:既然法线是人为画上的,那么入射点就可以移动,不用总是在一个地方,教师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鼓励。有的小组会说:反射面必须是透明的,或者是光滑的,教师可以简单说明折射和反射的不同,并就势引导学生得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老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小组的实验设计非常的好,应该加一个鼓励:这个小组将镜面朝下,这样做实验使得光线非常的清楚,实验效果很好。最后教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再把光的反射规律加以明确和强化。实验结束,让学生整理好器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紧跟着一个跟踪练习:让6名学生到黑板上利用刚学的光的反射规律做光路图(也是为后面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他学生在下面任选一个画,同时完成后面的练习。学生的作图可能会出现不画法线的、两个角不相等的、光线漏掉了箭头的,或是将光线箭头画反了的,所以在这里也对学生的作图做一个评价,通过评价讨论总结出作图的注意事项,让学生通过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在做题中总结规律或是一些注意问题。

  3)观察光路图,学习两种反射:

  利用黑板上学生的作图,这个图课前画在黑板上了,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光的反射规律作图,巩固了反射定律的知识,再就是为后面引出两种反射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师三个三个连起来引出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提出问题:入射光线都是平行的,但是反射光线不一样,思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教师不再做统一讲解。

  4)小组交流,归纳总结: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对本节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

  5)当堂达标:

  学生做导学案的达标题,让做的快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答案,有不同意见的去用不用颜色的笔改,最后全班交流统一定出答案,再让同桌用红笔互批。最后小组长统计组内全部过关的得到一个对号。最后的达标评价既是对学生这一节课学习的一个评价也是对小组的一个总体评价,这样就能带动好的学生去帮助弱的学生,利用生教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

  我的课说完了,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蒸发是常见的一种汽化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是解释许多现象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学生对于蒸发现象很熟悉,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适当的实验,让学生自己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

  2、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蒸发要吸热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

  3、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绘图能力及分析图表的能力。

  三、说设计理念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设疑激趣 引出课题——分组讨论 解决问题——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教师点拨 解疑释惑——创意设计 应用实践——总结评估 交流感受——课后实验 ----巩固强化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

  五、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六、教学准备:温水、温度计、脱脂棉、纱布、秒表、酒精灯、蒸发皿、滴管等。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①课前教给学生表演小魔术“杯里的水哪去了”:三个相同的纸杯,在一个空杯里先倒入水,然后将这个杯里的水分别倒入其余两个杯里(其中一个杯里塞有棉花,水倒进去后被棉花吸了),结果一个纸杯(空杯)里能倒出水来,另一个塞有棉花的纸杯则倒不出水来,学生会感到很奇怪,“水跑到哪里去”?揭开谜底,借此问学生,“如果把这块湿棉花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湿棉花会慢慢变干)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②在黑板上用毛笔蘸着水画“鱼”,让学生仔细观察看它有什么变化?(这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视觉体验,体现了科学的真实性。)

  ③学生观察。提问:“鱼”哪去了?你看到画“鱼”的水跑哪去了?闻到了吗?(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的气体。蒸发就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④小结:水在常温状态下,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叫蒸发。(板书课题)并强调水是慢慢变成水蒸气的,而且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水迹慢慢消失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蒸发的现象。即:在观察中能够想到跑了的水飞到空气中,认识水是在平常的温度下,变成水蒸气跑的,从而为学生建立蒸发的概念。】

  2、感受蒸发,学习新知。

  ①自由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蒸发的现象?

  学 ②课件出示:洗澡后感觉发冷,问学问学生 “你们在夏天游过泳吗?为什么去游泳?当你从水中上来时,身上会有什么?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呢?”(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一定难度)

  ③让学生亲自感受“水的蒸发”:将一只手完全伸进水槽,然后拿出来举起,闭上眼睛,仔细感觉两只手有什么不同?(学生能明显感觉到有水的手会“凉飕飕”)

  如果学生提出手感到凉是因为“水凉”,那就给每个组换温水,再次感受一下,这样,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手上有水会感到凉与“水温”没有关系。

  ④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手为什么会觉得凉?”这一问题的看法,学生认识到手上有水就感到凉,水干了就不会凉了,可能与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带走热量有关。

  ⑤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以常见的游泳后感觉冷的现象为主,并让学生亲身感受“手上有水会感到凉”,自然过渡到用人相当于温度计进行猜想“手从水中刚刚出来时为什么会感觉到冷?”的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水蒸发会降低温度的科学知识,易于学生理解知识。】

  ⑥汇报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读取水温,再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这时提出“温度计从水中拿出后,液泡的水很少,蒸发现象不明显,怎样能使温度计液泡的水保留的多一些呢,”让学生想到并提出“用棉花或棉纱包住液泡,”这样温度计的液泡水就会多一些,蒸发现象就会明显。

  ⑦分组实验,实验前提出实验要求,并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根据观察测得的数据完成实验折线统计图。

  【通过直观的统计图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水蒸发时会降低温度的性质,还便于学生直观地看到温度的变化,为学生归纳实验结论服务。虽然学生的猜想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但在学生猜想、制作、实验、汇报的学习方式中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⑧汇报实验结果,提问:通过观察这几张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1) 温度计拿出水面温度下降了,说明了什么?

  2) 为什么温度会回升呢?

  3) 刚才的实验你明白了什么?

  ⑨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温度计拿出水面后温度会下降,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从统计图中,让学生谈发现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蒸发时会降低温度,而且让学生分析温度计的温度为什么会回升,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提升,理解蒸发的概念。】

  ⑩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这一原理,先让学生说一说,课件展示发烧物理降温、在教室的地上洒水、夏天走在森林里会觉得很凉爽等。

  【密切联系生活,使学生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大胆设想,探究加快蒸发的方法。

  ①比赛:看谁先让黑板上的水蒸发掉。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比如扇风,将水抹开(增大面积)等。

  ②拿出湿衣服,让学生说出怎样晾衣服能干得快些?(太阳晒,风吹等)。学生对于“增大蒸发的表面积有可能想不到,现场找两名学生分别晾同一件衣服,看谁的晾法最好,让学生明白将衣服全部展开(增大蒸发的表面积)可以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一些。

  ③由以上两个活动总结出加快蒸发的方法:温度高、空气流动的快、蒸发表面积大。

  [对于进一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将在第二课时进行]

  4、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①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蒸发快慢的知识,并以课件展示。

  ②蒸发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课件出示仙人掌和旱田。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

  ②根据资料卡制作“晴雨计”。

  八、谈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从知识上看并不难,但应给予足够重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要充分利用,为此在课堂上做一些相关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在平时有时观察不是很仔细,在课上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体会,最后得出结论,对于训练学生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1

  2

  3

  4

  5

  6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

  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的定义,二是功的计算。功在初中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主题之一,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内容的基础,而且是为以后学习“能量”做好了铺垫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四、适合的教学对象:

  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物理零基础 并且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学生,或者可以作为预习课来讲。

  本班学生反应较快,但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动态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2【讲授】新课

  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孩拉动小狗;(3)锤子把钉子敲击进入木块中。

  教师提问:(1)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是否移动了距离?(3)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4)物体所受的力对物体的移动是否有贡献?逐个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学生总结: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结合以上三个实例,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3、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以下情况是否做功?

  课件展示:

  A 组:1、运动员用力将杠铃向上举起的过程,举力是否做功?

  2、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是否对汽车做功?

  B 组:1. 人用力推一辆陷在雪地里的汽车但没推动,人对汽车是否做功?

  2. 人搬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搬动,人对石头是否做功?

  C 组:1、物体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是否有力做功?

  2、运动员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米远的过程, 运动员是否对球做功?

  D 组:人搬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的支持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通过上面的几组例子你能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吗?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教师总结:(1)有力无距离(s=0,劳而无功) ; (2)有距离无力(F=0,不劳无功) ;(3)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相垂直(距离不在力的方向上) 。

  课件展示: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

  (5)人提着箱子站在水平匀速行使的汽车上;

  (6)人提着皮箱在电梯中上升。

  学生思考回答。

  二、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力有大小之分,距离有长短之别,功如何计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 ──功──焦耳(J )

  F ──力──牛顿(N )

  S ──距离──米(m )

  1焦=1牛. 米(1J=1N.m)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方向是水平的,马的拉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因此马的拉力对物体做功。计算功的大小时应该利用拉力大小800N 与水平运动的距离3000m 。

  学生活动,课件展示课堂习题。

  1、某同学要把重为60N 的水桶缓慢匀速的提起0.5m 的高度, 他需要做多少功?

  2、重为10N 的物体沿着长为2m ,高为1m 的光滑斜面自顶端滑下,求重力做功。

  3. 张明用50N 的水平推力在冰上推动重100N 的箱子,前进了10米,撤去推力后,箱子又继续前进了2m ,他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 ,他又做了多少功?

  学生思考计算,教师巡查点拨。

  五、教学反思

  本节只有两个考点,即力有没有做功,和功的计算。该节是本章以后的基础所以一定要事后进行加强训练,以增强提高和理解。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届讲授的是定滑轮、动滑轮与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与各自的优点,指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省力情况,把滑轮与杠杆联系在一起。最后讲述了能同时应用定滑轮与动滑轮优点的滑轮组。

  经过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滑轮、动滑轮与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随堂实验。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与滑轮组的作用。

  ②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②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实验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③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与教学原则

  根据《滑轮》一课的特点与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学生实验、放电脑动画、观察、讨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法教学。通过观察、实验与看电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④巩固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

  ⑤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分以下几个环节:

  1、新课引入:

  用课件(胖子与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轮,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演示、观察、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演示定滑 轮、动滑轮的用法,学生实验研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省力情况。此实验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减小动滑轮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 格中。各实验小组分析论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观察实验与相应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 力。

  研究滑轮的实质用课件动画说明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这样做可以让这个问题更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接着提出 问题:有没有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方法呢?然后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结果,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来。然后用课件提出如何连接滑轮组,让学生在练 习本上设计滑轮组,用课件动画给出答案。学生在按照图中的设计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与绳子移动距离与重物上升的高度的关系。这个实验有可能出 现偏差,这时可让学生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强化:

  ①让学生对照本节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②完成按照本节目标设计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性记忆,有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得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得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得一种力,重力得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得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得基础。“重力”是“力学”中得基础,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得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得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得大小”“重力得方向”“重心”“重力得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得概念和力得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得地位。

  2、教材处理

  在授课中本人认为把“重力得由来”由最后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行学习再学习重力得概念比较符合知识得认知逻辑顺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得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对重力得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得认识基础。农场孩子,纯朴上进,通过半年得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得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但他们缺乏一定得探索问题得能力。

  根据20xx版物理课程标准对重力学习要求,学生得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得教学目标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得。

  2、了解重力得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3、认识重力得方向,理解“重心”得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得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得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得大小与质量得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得公式。

  3、通过“重锤实验”“找重心实验”理解并感受重力得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得原因得探究,了解牛顿得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得意识,树立探索太空奥秘得理想和信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得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得重点、难点为:

  重点:掌握重力得“三要素”;能进行重力大小得计算。

  难点:重力得方向;重心得含义。 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得实际情况,我采用得教学方法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读书自学和讲解法等,多种方法配合使用,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讲解,将达到“教”与“学”得优化组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得教学理念。

  1、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得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得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得重要途径。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得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得关系。还能激发学生们得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得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得目得。

  为此,我选择以下得教具及设备:

  2、教具:下落物体视频、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采取循序渐进得教学原则,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

  播放视频: 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演示系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

  问题:以上现象发生得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现万有引

  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体只要在什么附近就会受到重力?

  2、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考;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得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导学内容:

  托起不同得钩码,感受它对手得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设计,填写表格。

  以m为横轴,G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后回答,质量大得钩码对手得压力越大,说明重力越大。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 = mg 。(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得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得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导学内容:

  P11,先阅读后例题解析,分析小结整理过程;重力得方向;解决用什么工具确定竖直向下得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国与美国重力得方向是同向吗?有何规律?p12,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哪里?

  2、学生活动:

  学生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学生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重力得方向应用及规律。学生寻找规则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

  熟悉公式,规范解题步骤;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课堂训练 巩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确得?

  A.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得结果

  B.篮球拍到地板上有弹起,是重力作用得结果

  C.地球上各地得重力方向都是相同得,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很远后,可认为不受地球得重力了。

  2、关于物体重心,下述正确得是?

  A.物体上各部分受到得重力,都作用在物体得重心上

  B.一个均匀铁环,它没有重心

  C.篮球打足气后,它得重心也在球心处

  D.向一个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得重心会越来越高。

  3、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盒牛奶,示数如图,则这盒牛奶

  得质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学得“体重”(质量)为50kg,则他得重力是多少牛顿?当他乘坐飞船,离地球较远时,质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设计意图:检测从基础巩固、能力提高、发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使不同层次得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得快乐。

  (五)课堂小结 感悟新知

  关于重力

  (一)重力产生得原因——万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三)重力得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得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又可以在学生得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得整体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形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小结。

  (六)课下作业 巩固升华:

  p14,动手动脑学物理 1----5.

  设计意图:1-3题考查重力公式得应用,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公式、运算过程和结果得规范与准确。4、5题考查学生是否知道重力得方向总是竖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呈现本节课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本节知识。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相关文章:

有关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07-02

初中物理面试说课稿优秀范文08-03

最新初中物理《功》说课稿范文07-28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物体的颜色》12-02

有关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06-02

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11-05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模板07-28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05-25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05-22

《摩擦力》初中物理说课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