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

时间:2022-12-17 17:03:28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

  求职中存在着各种陷阱,大学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

  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谨防企业虚假招聘信息

  最主要的表现为面试的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岗位不相符。比如说,你应聘的是编辑工作,而面试官却问你对推广的工作感兴趣么?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小心要对你进行培训的企业

  如果你去应聘,面试官给你大谈某行业的发展前景,并表示可以给你带薪培训,培训费可以一次性出完,也可以在就业后从工资中逐步扣除,往往就是一个陷阱。这个时候做选择一定要慎重,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先考虑一段时间再说!

  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现在,很多公司的简历,会要求你填写详细的具体住址和籍贯等等,还有紧急联系人,以及紧急联系人电话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填写的或者模糊填写.毕竟,这只是第一次面试, 不是入职,没必要把自己的私人信息,留给对方。 个人看法是:仅把个人基本信息,与工作相关的工作经历,填写即可!

  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超长试用期的

  现在企业普遍的试用期为1个月,一般说试用期为3个月,或者1~3个月视情况而定的务必谨慎。

  为啥?因为试用期薪资低,有人肯低薪资的给我做2个月的工作,我为啥要给他转正呢?甚至部分企业到了3个月试用期,就不给你转正,说你能力不达标,各种理由辞退。不要大惊小怪,社会就是这么的现实。【当然,如果是大公司就另当别论了】

  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高薪酬骗局

  谁都想挣高工资,但不要天真的以为第一份工作或者跳个槽高新就会迎面而来。面对高薪诱惑时,需要仔细考量这个区域这个行业能否达到这个标准。

  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工商局网站查询相关企业信息

  几乎所有企业的信息都可以从相应的工商局网站上查询到,小伙伴们接到面试电话后,不妨先查查即将应聘的公司信息,比如什么时候开办,注资多少等等信息。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么!

  最后,祝愿大家伙都能如愿找到一个好的公司,一份有前途的岗位!

  拓展阅读1:大学生面试注意事项:

  1、是个人信息要保护

  毕业生在填写个人简历时,不要在规定的表单以外的地方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样会导致不安全情况发生,其中尤其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

  2、是面试地点要留意

  大学生在面试时一定要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不要轻信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应该自己主动找到招聘单位所在办公地址或办事处。

  3、是遭遇“强制性”体检时要注意

  如遇到单位要求必须体检才能上岗的,提醒求职者注意:单位不应当指定某医院,而此类医院也不应该是私立医院或者诊所。如遇到此类情况,请不要相信,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4、是非法费用不要交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是不要轻信外地上岗的承诺

  对外地企业或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悔之晚矣。

  6、是签订劳动合同须谨慎

  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

  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

  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

  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

  求职面试就如同战场一般,你不行,你不会;别人就会,别人就行。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那你才能一展自我风采。

  拓展阅读2:初入职场遇到的求职陷阱

  陷阱一

  求职,先缴纳各种费用

  职场新人中招率:30%

  这类骗局通常在招工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印、公关等轻松、体面的工作,求职学生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上班。学生付钱以后,招聘单位要学生听候消息,接下来便石沉大海。其次,少数用人单位为了谋取钱财,通过招聘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培训费、押金或服装费等,从而获取不当得利。有些公司会佯装正规,让大学生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面试机会,面试通过后,就要求先交服装费等,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公司会签署一系列协议等,将最终不退费的要求“转嫁”给求职者。

  陷阱二

  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

  职场新人中招率:25%

  求职者在不具备中介服务资格的小网站上投递简历,隐私无法受到保护;或者在大型网站上求职,但是对个人信息的浏览权限没有设限制,导致自己的详细联系电话和地址毫无保留的泄露在互联网上,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不法者盯上,利用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陷阱三

  企业骗取免费劳力

  职场新人中招率:45%

  最让人难以防备的职场骗局,是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在试用期后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却不必负任何法律责任。这类骗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面对这样的招聘,求职者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该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同时也要考察一下该单位现在用人的情况,如果人来人往,怨声载道,还是吸取前车之鉴,另寻明主的好。

  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才半年合同,试用期却有3个月。试用期本意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期限。但是一些单位为了减低用人成本,利用试用期的低薪“了解”得没完没了。

  陷阱四

  实际报酬与招聘信息不符

  职场新人中招率:35%

  目前,不少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变相抬高招聘信息中月薪的情况不在少数,其中的水分需求职者仔细甄别。这种“看上去很美”的薪资不仅不能让求职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反会让求职者失去了很多应得权益。专家指出,不少企业在招聘中虚标薪资待遇,将公积金、社保金等国家明文规定应按规定基数由企业缴纳的费用也一同计算在月薪中,作为薪资发布;录用后,企业又不按国家规定的缴纳基数为员工缴纳相关费用,而是自定某个数额作为某项补贴直接打入员工的工资卡中。企业的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求职者本身的利益,同时也侵害了社会统筹这一公共利益。

  陷阱五

  美化职位信息,实际职位与招聘信息不符

  职场新人中招率:20%

  现今,很多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不过,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从事这份工作,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大学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的方法】相关文章:

如何避免求职陷阱07-30

如何避免陷入求职陷阱08-09

在招聘旺季如何避免招聘陷阱_求职陷阱08-18

求职如何避免用期陷阱10-26

2016大学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07-27

在招聘旺季如何避免招聘陷阱08-03

应届毕业生该如何避免求职陷阱04-24

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避免掉进求职陷阱04-24

避免掉进求职陷阱四招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