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善意的谎言故事

时间:2024-05-08 10:58:21 许清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善意的谎言故事(精选14篇)

  善意的谎言,是指出于某种善意的原因说的谎言,并不带有恶意,而且它本身是不为自己利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名人善意的谎言故事,欢迎阅读。

名人善意的谎言故事(精选14篇)

  1、雨果和巴尔扎克

  雨果和巴尔扎克是世界文坛的两位巨人,同时,他们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巴尔扎克专程到雨果家里去拜访。一踏进雨果豪华典雅的红砖寓所,巴尔扎克顿时就感觉到一种大宅的富足气派,屋内不仅装饰华丽,而且还有不少考究的雕饰物品。

  巴尔扎克饶有兴趣地参观起了雨果的寓所。在参观雨果的书房时,巴尔扎克一不小心,将桌上的一个笔筒碰倒在地。只听“啪”的一声,笔筒当即就摔得四分五裂。见此情景,巴尔扎克不由得紧张起来,心里满是愧疚:要知道,这可是雨果最喜欢的笔筒,他一直都用它来插笔。

  随后,巴尔扎克一脸歉意地向雨果连连赔不是,请求得到雨果的谅解。谁知,雨果一点也不生气,他笑呵呵地说道:“你不必内疚。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用梨木做的赝品而已。它竟然欺骗了我这么长的时间,我正恨不得扔掉它呢。”听了雨果的这一番解释,巴尔扎克这才如释重负。

  其实,那个笔筒是一件制作考究、年代久远的真品,而且价值不菲。即便笔筒被摔烂了,雨果也舍不得扔掉它。等巴尔扎克走后,雨果把残缺的笔筒碎片全部拾捡好,并将它们精心地珍藏了起来。

  原来,雨果是不想让巴尔扎克有顾忌、有压力,所以才编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因为,雨果知道:虽然笔筒价值不菲,但相比之下,俩人之间的情谊更珍贵,毕竟友谊是无价的。

  2、富兰克林·罗斯福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3、马斯特

  马斯特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牧师,他思想新奇,语言风趣,喜欢与教徒们开玩笑。

  一天,他站在讲坛上布道,说道:“说谎是你我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你与我都说过谎。不过,说谎不是一件好事,一个人养成了说谎的习惯,便很容易走向犯罪之路,所以,我今天以‘不应说谎’为题,跟大家谈一谈说谎的危害。在未谈主题以前,我想问一问,你们之中有那几位曾经读过《马太福音》第三十三章?”

  马斯特的话刚说完,几乎所有的教徒都把手高高举起,声明自己看过。马斯特见状,连忙用手示意大家把手放下,然后,他幽默地说:“亲爱的教友们,在《马太福音》中,根本就没有第三十三章!你们都在说谎!”

  4、玛·迪梅普莱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处美丽的私人园林。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摘花、拣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野餐,弄得园林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让人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却无济于事,园林依然遭到践踏和破坏,于是,玛·迪梅普莱就让管家做几个大牌子立在各路口,上面醒目地写着:如果在园林里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园林。

  保护园林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5、索菲·蒙特娜

  索菲·蒙特娜是音乐天才。3岁时在微型木琴上模仿弹奏电视广告曲,父母连劝带哄才能把她从高高的琴凳上抱到饭桌前。她的父母在中国工作过,经常给她讲“狼来了”的故事。教她要诚实,不说谎话。蒙特娜聪明而刻苦,14岁练习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竟把手指磨出老茧,15岁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因晚上坚持迎着暴风雪去上钢琴课而患了肺炎。

  她住进了汉诺威医院。病床左面是位女教师,右面是位文化不高的老太太。女教师的女儿是医生。对母亲的病历总是严密收藏。

  有一天,女儿不在,小护士竟把ECT(加强CT)诊断报告稀里糊涂地送到女教师手中。她见报告上写着:肝Ca(癌症的缩写)晚期。这无疑是一纸死亡宣判书。她掩面而泣,一头倒在床上再也没起来。由于精神崩溃,半月后便离开了人间。 蒙特娜非常震惊———一个事实由于真实地传递给患者,竟然加速了患者的死亡进程,“狼来了”的故事在这里绝对禁用。母亲对蒙特娜说:“病人也必须讲道德:一,最好别打听病友是什么病。二,即使知道也万万不可对病人讲———因为,在这里住院的人,有许多是癌症患者,这是要命的病。”

  住在左床的女教师离去了,让住在蒙特娜右边的老奶奶慌了神。老奶奶天天追问医生她是什么病,是否也得从医院后门被蒙上白布抬出去。医生告诉她是肺炎,她却半夜溜进护士的值班室,偷来了自己的病历。她叫“醒”佯装熟睡的蒙特娜。病历上写着:右肺下叶中心型Ca。“Ca是什么病?”老奶奶问。蒙特娜一时很为难。,她没说过半句谎话,此时怎么办?对一个老奶奶说谎话,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她灵机一动,想起一根救命稻草:“啊,对了,您那肺叶上有钙,过去有肺结核,现在钙化了。”老奶奶半信半疑:“那我为什么还咯血?”“医生不是对您说了?有点肺炎,跟我一样。”“小姑娘,Ca是钙吗?你不骗我?”“当然,您看,这里有证据———”蒙特娜翻开化学课本中的元素周期表, 指着上面的Ca给老奶奶看:“你看,这是国际通用的元素周期表,Ca在这里,是钙的缩写。教科书还能骗人?”老奶奶凝视着蒙特娜天真无邪、渴望信任的大眼睛,紧紧抱住这位报喜的天使哭了。

  老奶奶美美地睡了一宿踏实觉,不过,蒙特娜却一夜未曾合眼———老奶奶因为没了思想负担,一整夜睡得鼾声如雷。第二天,蒙特娜问老奶奶打鼾的事,老奶奶说:“我又打鼾了吗?嗨!好久没睡得这样香甜了!你不会要求奶奶今晚戴着口罩睡觉吧?”蒙特娜听了老奶奶那么幽默的话,笑得直不起腰来。老奶奶主动向护士承认了自己偷拿病历的错误,护士惊讶地看着老 奶奶,她奇怪,这个病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为什么还会如此乐观,甚至是高兴?

  蒙特娜把自己编织的谎言偷偷告诉了护士,护士抱住蒙特娜连说:“谢谢,谢谢。”

  医生谎称老奶奶肺部感染扩大,给她切掉了患癌的肺叶。令所有医生和护士感到惊奇的是,不到一个月,老奶奶竟康复出院了。她的大女儿为了感谢蒙特娜那有根有据、天衣无缝的美丽谎言,愿接受这位机灵的小姑娘做她的学生———义务教蒙特娜钢琴课。当蒙特娜得知新老师的大名时惊呆了!她就是德国最著名的钢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尔!

  6、妈妈善良的谎言

  在几十年前,一家挪威人十分贫穷,生活捉襟见肘。作为这家主人,作为孩子妈妈,为了让全家不在郁闷中过日子,妈妈则编造了一个善良的谎言:“妈妈在银行里存了500英镑,这是个很大的数目。”但妈妈一再和孩子说,不是家庭特别困难,万万不能提用。不久,他们的妈妈去世了,这群孩子每遇到困难,都要聚拢在一起商量,是否到银行提取妈妈的存款,但每次大家都想出许多克服困难的办法渡过了难关。

  后来,孩子们都有了工作,也都有钱了。当他们好奇地想从箱子里取出妈妈的存折时,才发现妈妈的箱子里没有存折,只有一封信。信上说:“我相信你们都是好孩子,你们有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个500英镑你们永远也用不着了。”

  7、父亲善良的谎言

  两位父亲带着儿子去爬山。由于山太高,第一个孩子问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我不知道,你爷爷,你爷爷的爷爷也没爬过去过。”孩子失望的低下了头。

  第二个孩子问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父亲说:“那边有你想要的东西。”孩子高兴的望着山的那边。两个孩子长大后,第一个孩子在家种田,第二个孩子在山的那边做了一个董事长。

  名人的故事

  1、富兰克林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对富兰克林说:“很疼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人世间,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

  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虽然我们都是凡人,与富兰克林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应该时时刻刻学会低头,懂得低头,敢于低头。生命的重荷负载过多,就低一低头,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要学会“低头”。只有学会低头,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

  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稗子,才会显摆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2、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有手腕能活动,眼睛又看不见,写字很吃力,也很慢。他躺在床上先构思整部书的轮廓,并把每章每节想好,再由他口授,妻子亚拉为他记录。时间长了,这也不是个办法,一旦妻子不在就写不了啦。于是他要人用硬纸板做了一个框子,在上面刻成一个个方格,把稿纸放在下面,然后用手摸着框子自己写。

  夜深了,只有他房间里传出写字的沙沙声。他不需要光,只要大脑和手就够了。他不停地写下去,写好一页就用僵硬的左手颤颤抖抖地抽出一页。为了避免一行字写到另一行里,他的铅笔从来不离开纸。每天清晨,当妻子醒来,写好的稿纸已散落一地。她赶忙帮他拾起来理好。这时,妻子发现,睡着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嘴唇上有一层淡淡的血痕。显然,这是为了抵抗病痛的折磨,忍痛写作而咬出来的……

  最后他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作。

  3、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18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1738年,27岁的罗蒙诺索夫正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学习。有一天,该校校刊《德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点名批评了当时欧洲大名鼎鼎的沃尔夫教授。而更为令人惊异的是那篇论文的作者竟是沃尔夫的得意门生——罗蒙诺索夫。因此,这件事立刻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罗蒙诺索夫成了众矢之的。有人咬牙切齿地骂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有人毫无顾忌地指责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分子,还有人冷嘲热讽地说他是踩着老师的肩膀往上爬。在这些唇枪舌剑面前,罗蒙诺索夫没有畏缩,也没有以牙还牙,而是以非常耐心诚恳的态度向大家解释。他认为在科学的大道上,必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勇于走自己的路,才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学生。作为学生,毫无疑问,应当认真、虚心地向老师学习,但对于老师那些不正确的东西,绝不能盲从。他由衷地说:“我爱我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4、莫言

  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

  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他却不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所以,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他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说:“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绝对不是假的。”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60元钱,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

  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对谁都低调、谦恭、谨慎,甚至显得有点“软弱”。然而,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哪怕他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5、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6、列子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了两拜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他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7、泰伯、仲雍

  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来,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况且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

  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的念头,泰伯、仲雍便出逃至远荒之裔的东吴荆蛮地区,断发纹身,遵行当地落后民族的习惯。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泰伯到了荆蛮后,荆蛮人为他把家业传给幼弟的义举而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跟随。在他和仲雍的带动下,由开始的一千多家,逐渐发展壮大,进而建立了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

【名人善意的谎言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人故事02-14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人故事05-30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人故事优秀02-13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人故事(7篇)02-14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名人故事7篇02-14

善意的谎言故事04-02

名人善意的谎言事例02-28

善意的谎言名人名言10-13

有关善意的谎言的名人名言04-03

名人故事:高尔基的谎言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