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故事

时间:2023-07-12 12:12:37 端午节 我要投稿

(推荐)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1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说一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推荐)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老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2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写下忧国忧民《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身体。

端午节的故事3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

  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非常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非常多。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故事4

  端午节的一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地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部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故事5

  端午节,一个特别的节日,吃粽子,踏青,赛龙舟,挂灯笼,戴彩线美妙吧?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们去哪儿呢?我们干什么呢?有没有好玩的惊喜呢?终于,老爸、老妈告诉我,去松花江畔看赛龙舟,还准备叫上好朋友李明,耶耶,老爸、老妈万岁!

  我们生怕江边人多没有地方坐,一大早,也就5点钟吧,就冒着凉凉的晨风出发了。哎,我们还是去晚了一点点,松花江边已经人山人海,一条长长的人墙堵在我们眼前,啥也看不着了。我们走呀走呀,找呀找呀,走了很久,找了好久,老爸跟人说了许多感谢话,才终于在人海中挤了一个地方,让我和好朋友李明坐下。

  哈哈,这里真是热闹啊!两架直升机,骄傲地挥着翅膀,沿着松花江在天上轰隆隆地飞过来飞过去,活像两只大大的蜻蜓;美丽的江鸥,在宽阔的.松花江上,一会儿飞起来,一会儿落下去,好像在向人们宣告,这是它们的地盘,不许来占领;一条条的三角帆船在江面快速滑过,一艘艘摩托快艇在表演水上舞蹈,它们又转圈又蹦跳的,激起浪花朵朵,真是太酷了

  赛龙舟快开始了,快活的江水已经做好了准备,它们让龙舟骑在自己的背上来进行比赛。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阵阵鼓声响起,果然是赛龙舟开始了,随着鼓声,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三条长长的龙舟,满满的一排排赛手,他们穿着红红的彩衣,一弯腰一弯腰,整齐用力地划着大桨,龙舟在水上像一条条机灵的海豚在穿梭,像一条条飞起来的飞鱼,呼呼向前、向前,岸上的人们飞舞着节日彩旗,大声呼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加油,三条龙舟从江上游了出发,飞快地从眼前冲了过去,几条江船挡住了,看不见了,让它们争夺冠军去吧,这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一会儿就赛完了,结束了!哎,龙舟太少了。

  走吧,我们去坐江船,上太阳岛!老爸说。于是,我们乘坐江船到江对面,再坐旅游观光车,四处游玩,哈哈,我们还去江里游泳了呢!

  丰富的端午节过去了!我去外婆家吃着丰盛的美味,感觉没有一点兴趣!只盼望明年的端午节快快到来!

端午节的故事6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中国的端午节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

  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等东西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

  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中国的端午节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

  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等东西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

  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当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

端午节的故事7

  古代因为屈原投江而民众竞相划船,为了救屈原。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在全省各线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举办划龙船比赛,国内的无线电视台都会转播比赛盛况,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

  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於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各地的.龙船赛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宜兰县二龙村的龙舟比赛,不因为他们的龙舟比其它地方长或漂亮而闻名,而是因为一项相传有两百年历史,而且只有两队--上二龙村的淇武兰和下二龙村的洲仔尾,他们各自拥有一条都绘有太极图案的龙舟,只是淇武兰以绿色为底,洲仔尾却以红色为底。比赛规则是两村的居民都是选手,反覆在二龙溪比赛达数十次(从午后到黄昏),选手累了马上换同村的人上场,最后以胜的次数多的队伍为赢。

端午节的故事8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关于端午节故事短篇:纪念介子推说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关于端午节故事短篇:源于勾践操练水军说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端午节的故事9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故事10

  那是初夏,家乡的小河边,芦苇已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啊!闻着苇叶清香,我和小伙伴欢呼雀跃:端午节就快到啦!我们可以吃粽子啦!

  端午节那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征得长辈同意后,我们便三五成群,一个个手挽着竹篮去采摘叶。“苇叶何田田”,我们总会满载而归!

  傍晚时分,大人们会将我们采摘来的粽叶洗好,一片一片晾在庭院里。大人们又是浸泡糯米,又是清洗稻梗,又是剁肉拌馅,忙得不亦乐乎!

  我最爱吃奶奶包的粽子了!奶奶总是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奶奶总是不紧不慢地挑选两片合适的粽叶,把粽叶挽成一个漏斗型,底部非常的密实,然后放入一点点糯米,再放入馅料,最后再放入糯米,用糯米将馅料完全盖住,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放地太多,需要和粽边持平,最后再用粽叶包裹住,自上而下,又由下往上,左右相绕。我至今搞不懂,奶奶是用了什么魔法,将几片粽叶和一些糯米,变成了一个个梭角分明、小巧精致的四角粽子的。

  小的时候,我就纳闷,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为什么用粽叶包些糯米就成了粽子。于是奶奶边包粽子,边和我讲了屈原的.故事。

  从奶奶的讲述中,我知道了,原来屈原是位爱国诗人,在五月初五,因为亡国之恨而投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祭祀用的食物投入江中,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就采江边的苇叶来包裹,久而久之,就有了粽子。

  后来,我读到了屈原的诗,加深了对屈原的了解。每次包粽子,我会忍不住感慨,也常常想,我何时学会包粽子,亲手将粽子抛入江中,纪念一下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奶奶很赞同我的想法,也常常和我念叨,一个人即使离家再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也不能忘记家乡的风俗文化啊!

  这样忙个一上午,奶奶就包满了整整两大竹篮的粽子。这时候,爷爷就会升起灶火,将粽子放入铁锅,倒上一大锅子的水,开始煮起了粽子。

  炊烟袅袅升起,粽子的清香飘散开来,飘进了那片芦苇地,在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慢慢弥漫开来……

端午节的故事11

  传说 1.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传说 2.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传说 3.勾践操练水军。《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传说 4.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传说 5.纪念介子推。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传说 6.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端午节的故事1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佳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佳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佳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佳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佳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佳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13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就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就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就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就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就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此时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就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就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就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此时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节日起源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就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就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就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就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就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就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就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说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就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就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就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就是他们所特有的,就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

  5、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就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就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就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6、恶日禁忌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就是男或就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就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7、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就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就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午节即夏至。

  8、源于蓄兰沐浴说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9、纪念介子推说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4]10、源于勾践操练水军说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就是日操练水军。[4]

端午节的故事14

  过个别样端午节,一直是我期盼,没想到今年就梦想成真了,大家随我来看看吧。

  早上一起来,便是美妙读书会,主持人就是程世龙。第一环节是好书介绍,大家都是开开心心地介绍好书。我比较感兴趣,是小升升介绍《大森林与小木屋》。听着小升升讲说,我也不禁有些入迷,打算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我介绍书,就是《红脖颈林中悲歌》。书中红脖颈十分感人,临死前也没有忘记儿女。在讲时候,我特意突出了爱与奉献精神。但是心中也是一阵子紧张:“一定要坚持住啊。”除了最后结尾稍有仓促,我这次介绍还是很成功。

  接下来又是介绍端午节的故事,大家纷纷发言。当然了,都离不开屈原。其实端午节应该是南方少数民族先开始过节日。但是,这次关于端午节小故事介绍还是令我大开眼界,知道了很多之前不太懂事。第三环节,自然是重头戏——才艺表演。我之前也没有准备,一到这个环节,腿肚子可有点转筋。好不容易想起来一个好办才艺——讲评书。因为平时天天听评书,一些精彩部分我也都记住了,就给大家说了一点百年风云开头,还真获得了成功。

  读书会结束后,就是疯吃开始了。先是两盘开胃西瓜、后是程世龙妈妈包粽子、然后可乐鸡翅,大家吃到兴头上,大人们包饺子也热腾腾出锅了,又是对着饺子一顿风卷残云,摸摸舒服极了肚子,不由得感叹道:“真乃美味耶。”饭后就开始玩了。快乐一心给大家一人发了一根五彩线,戴在胳膊上,还别说,真有端午节味道。程世龙最够意思,成功当了主持人不说,还给大家准备了不少笔,拿在手里,更是美得合不拢嘴。

  玩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学一段英语,内容当然是关于端午节知识了。还是表姐想周到,在网上找到了一篇美国日报关于端午节报道,给大家一人打印了一份。我、丁一笑、小升升、吴泳翔、周昱、程世龙等人都开始学习这篇文章。经过表姐认真讲解,半个小时左右,大家都学会了这篇文章。王子衿姐姐自然是最厉害,几乎过目能诵,真是令我们自行惭愧。大家都只好以“她比我们多学一年”理由安慰自己。

  怎么样,这个端午是不是很充实,既吃美,又玩开心,最重要是还学到端午节很多知识,真是别样端午节啊!

端午节的故事15

  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是一个神奇的节日,当然也有关于它的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美丽机灵的姑娘叫端午,她的爸爸做生意失败了,没有钱还债,债主名叫周伯强,听说这事后,马上找到了端午的爸爸,说:“你做生意失败了,怎么还我钱?但如果你把你的女儿端午嫁给我,你就不用还钱了!”

  爸爸和端午都被这个提议吓坏了,于是狡猾的周伯强思索了一会儿,说:“跟我来。”端午和爸爸跟着他走进了他家别墅里的鹅卵石小路,道路都是用黑色和白色的鹅卵石铺成的。周伯强对端午说:“就让上天的旨意来决定吧!我准备两个袋子,里面各放黑色、白色石子一枚,然后你我各从袋子里取出一枚石子,如果颜色不一样,你就要嫁给我;如果颜色一样,你就不用嫁给我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慷慨,周伯强还加了一句话:“你爸爸的钱也不用还我了!”可怜的端午和爸爸,实在无计可施,只好答应了。

  然而,就在周伯强捡石子的时候,眼尖的端午发现,他明明是在自己的袋子里装了两个白色的石子,而在端午的袋子里装了两个黑色的石子。那么就是说,无论端午拿出哪颗石子,最后都是和周伯强的颜色不一样!机灵的端午急出一身冷汗,但她并没有慌张,突然,一个好办法来了。于是端午拿出一颗石子,然后假装不注意掉在了路上,路上都是黑色白色的石子,当然判断不出刚刚端午拿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石子,于是端午建议看看袋子里的石子是什么颜色,袋子里只剩下一个黑色的鹅卵石,那么按照周伯强说的.“一黑一白”的说法,掉在地上的应该就是白色的了,和周伯强拿出来的石子的颜色是一样的,这样,端午就不用嫁给周伯强了,而端午爸爸的债也不用还了。

  后人为了纪念端午的智慧,就把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故事】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故事06-26

端午节的名人故事12-13

端午节的习俗故事06-26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06-19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03-28

端午节的故事英文04-01

端午节故事和习俗04-02

端午节的故事15篇06-26

关于端午节粽子的故事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