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3-03-09 17:50:34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1】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引领读者走进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风光旖旎,江山如画。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走进游览胜地——桂林,去领略那里山山水水的无穷魅力。”

  上课一开始,教师便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提出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2)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桂林的什么?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交流学习生字:

  (1)教师针对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中出现的读音错误的字进行重点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字义上区分生字“澜”和“峦”的读音。

  (2)指导学生将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似”、“倒”、“卷”的不同读音及组词读准。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并向学生渗透“漓、澜、障、筏”等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生字,并初步感悟中国汉字的神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桂林山水》说课稿设计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漓江的水有何特点。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引导学生交流:

  ①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漓江水美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并理解其中的比喻、排比手法的运用。

  ③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3)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并不陌生,我曾在六年级多次教学。而对四年级的教学却是第一次,在这次教学中我既有成功之处又有遗憾之点。

  成功之处在于: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于是会很自然地产生去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全文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作具体描绘。但是要让学生领悟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仅让学生从课文中的语句中理解是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精心收集有关桂林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然而,它的效果却出呼我的预料。

  教学时,当我出示漓江水的第一张幻灯片时,学生的双眼一亮,不由自主地喊到 “啊,好美的景!” 此时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我也为之一震,随即抓住学生这高涨的情绪,让学生说出美在什么地方,如果让你用文字表达你会怎样说,让学生尝试说说。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开了。在学生“欣赏”与“说”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美感,形成主动体会以及独到的见解,并在欣赏中归纳出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以及描绘出它的秀丽风光。从这一教学过程中让我认识到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能用于呈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学科内容,同时可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促进学生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让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2、“重读促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这篇文章的文句相当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在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朗读指导设计,在教学中我也是把这一环节作为我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让学生在领会文章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要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和注意几个“啊”字的读音,等。还让学生采用“先读感叹句,再让学生读具体描写的部分。”利用这种读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出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独到之处——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接着让学生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学生的思维在读中相互碰撞,相互触发,每一个同学都想读,能读,爱读,从而读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我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体会,同时结合语境理解,积极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意思,感受语言的神奇,受到情的熏陶。通过朗读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这样学生不但感受到自然景物美,还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并从读中领会“先用感叹概括,再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及句子的.表现手法。”从这过程中使我感触在语文教学种以重视朗读来促进感悟特点,领会写法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3、品词析句,分析表达手法,是学生情感升华的有效方法。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在本文的教学中对漓江水、桂林山、以及山水相融的描写,对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描写都是十分准确、生动、具体,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写出了淋漓尽致的景象。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无限情态尽在眼前。通过学生在阅读、欣赏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对有关的句子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得到深化,使学生自然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美,充分体会到自然美的存在,而产生热爱自然,热爱桂林山水之情。

  遗憾之点在于:

  对教材的研究,教学的设计还不够全面。

  常言道,不论有多好的课,都会有遗憾。虽然说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成功之点不少,但遗憾也同样存在,就是我没有注意本文 “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应用。课文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我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直到学生在进行“一课三练”时,我还发现自己对这一修辞手法的忽视。这说明自己在研究教材、备课、上课方面,对知识点没有做到全面认真地分析,使教学有一定的知识漏点,让学生失去学习体会机会。

  反思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提炼,努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的领悟。不论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做到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全面的找准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学时尽量使学生达到“内容必解,方法必学,道理必懂。”教学标准。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08-28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的课后反思06-13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01

2017年《桂林山水》课后反思-教学反思06-13

2017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8-28

翠鸟教学设计反思06-14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08-29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08-29

桥教学设计及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