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绘画技巧的3个思考

时间:2024-06-08 12:03:18 海洁 美术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童学绘画技巧的3个思考

  对于孩子学画,我们会陷入这样的苦恼中:孩子学画我们该不该培养他的技法?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思考一: 孩子学画,技法对他来说重不重要?

  儿童画似乎无技巧可言,但许多艺术大师却都对那些涂鸦之作赞赏不已。与此类似的是原始绘画和民间绘画。自从它们被慧眼发现,被重新评价以来,艺术家们居然纷纷从中汲取灵感。

  排除人们猎奇的成份,这些稚嫩的绘画确实蕴含了感人的内涵,这就是人类或个体在童年期那种原始的、朴质的生命感受。这种独特的内涵,成年人已不可能重复,却又向往不已。

  当然,儿童还欠缺对工具材料的驾驭能力,他们的构图都极其简单粗糙。但感受的原始性和技能的稚拙性,恰好混然天成,形成了打动我们的稚拙风格。

  稚拙艺术就以其稚拙取胜。技能虽稚拙,但它既然已传达了某种东西,感染了人们,就说明它是有价值的。它们应该经得起艺术规律的检验,能被艺术理论所认定。

  并非所有艺术家都能有幼儿作画的状态,因为能同时兼顾两者不容易。

  一方面他们作画时毫无心理负担,有一种满不在乎的大气,所以线条自由自在,绝无拘谨呆板之感;

  另一方面,他们的小手控制能力尚差,画线过程必须全力以赴,绝不马虎,这又避免了油滑轻薄的弊端。

  所以说高水平绝不是对儿童的溢美之辞,而是完全平等的评判。这水平不是功力所致,而是幼儿的生命状态所致。

  可当儿童产生心理障碍、性格问题,或被成人干扰和扭曲,他们的画就不可爱了。就算没有受到干扰,优势也会随成长渐渐失去,可孩子们曾有的状态不会毫无意义,而是会在身心上埋下隐含的影响。

  所以,灌输技法对于孩子画画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显然,轻视技巧,却也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这就是第二个思考。

  思考二: 灌输技法与轻视技巧,为何都在伤害创造性?

  儿童学会了以熟练的“技巧”作画,却失去了感人的力量,失去了天然的绘画能力。

  “早春嫩芽,必遇严霜。等待着每一位天才儿童的是——学校。

  一个受过学校教育而天赋一般的人的特点在于,他虽学得了一些带有实用目的的技法,但却失去了聆听内在心声的能力。

  这种人虽然会画几幅‘正确’的图画,但是这些图画都毫无生气。”

  其实“灌输技法”和“轻视技巧”貌似对立,但在重要一点上倒是完全一致的:就是把技巧看做是孤立的东西,而忽略了它与视觉感受的血肉联系。

  前者使儿童在所谓的技巧训练中疏离了真正的艺术活动,后者则架空了儿童的艺术创造性。无论对画童还是对艺术家而言,这两种倾向都将导致偏失。

  所以应该把技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

  我们的问题是否应这样提出:

  如何把儿童对绘画的自发兴趣引导到对艺术的自觉认识和追求?

  我们应该让儿童在学画活动中懂得技巧的表达功能,引导他们通过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创造性。

  这样,我们才可能同时避免“灌输技法”与“轻视技巧”的弊端。

  在这个引导过程中,儿童幼稚的新鲜感将逐渐转化为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的新鲜感,一种艺术敏感;儿童原始的创造天性将转化为准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

  这样我们也就包容了“人格发展”和“培养美术能力”两个目的。

  说到底,儿童的创造性只有完成上述的转化,才能真正树立起信心(无论美术还是人格方面的)。而在这引导转化的过程中,技巧表达能力,无论如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思考三: 孩子学画,究竟要不要让他临摹?

  儿童学画,若一味临摹,副作用显而易见,这在今日,已经是共识。但临摹是学习艺术规范、接受艺术传统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不应一概加以反对。

  问题主要在于临什么和怎样临,在于老师如何引导。

  其实,儿童画的画都叫儿童画,天真烂漫是它的本质。画种对孩子来说,只是工具材料的区别而已。

  这么看来,中国画工具——那变化自如的毛笔,能奇妙渗化的宣纸等,就不失为一套吸引孩子的工具材料了。

  水墨技法有其复杂、困难、规范森严的一面,也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就看教师引导儿童接近哪一面。

  旧式临摹只是通过反复训练而获得某种现成技巧的空壳。

  如果辅导得当,对孩子将是重要的精神滋养和能力培养。

  临画是一种精读,重在读懂,使孩子了解各种技法的表达依据,从中受到启发。儿童在临习中熟悉用笔用墨,体会这套工具材料的表现力和表现方式。

  目的不在于相似,所以可临摹得十分自在,使临摹真正成为寻找可能的表现方式的途径,而非对现成绘画手段的依赖。

  幼儿绘画的意义和好处

  1.可以塑造幼儿的个性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模一样的个性,所以在教育中教师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每一位幼儿的绘画作品中都可以抓住其不同的个性,这样足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从绘画作品的细节部分可以发现幼儿的性格是敏感还是大胆,热情还是懦弱,是否缺乏独立性等等性格。

  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些不同的特性,进行单独的强化训练。3到5岁的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个性往好的方面发展,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从而塑造一个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独特个性。

  2.对幼儿智力和创新能力有显著提高

  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幼儿的右脑部分是来处理外部的形象信息,而产生一切抽象思维的来源则是左脑。在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当中,大部分家长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学成绩,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面对枯燥无味的学习,幼儿的大脑只会感觉到负担。

  所以让幼儿学习绘画,则是用有趣和新奇的刺激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对幼儿的抽象思维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才能有利于长远的发展。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学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现在的素质教育才会提倡儿童全面发展。

  3.有助于净化儿童心灵、提高观察能力和激发创造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将他们见到的事物通过技法表现出来,绘画是幼儿与外界交流的情感桥梁,也能充分显示幼儿的童真世界。绘画也是儿童心灵净化器,教师通过各种引导方法改变幼儿的思想。在绘画过程中逐渐培养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持续性,对于幼儿的成长及观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对他们看到的事物表现的手法往往特别夸张。正因为年龄尚小,对外界的思维感知还没有定性,对自己的绘画作品没有评价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获得满满的自信和快乐,给予了幼儿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儿童学绘画技巧的3个思考】相关文章:

儿童画绘画基本技巧01-07

儿童画绘画步骤技巧09-18

什么是儿童画绘画基本技巧01-06

儿童学唱歌练声的技巧04-02

绘画技巧01-12

莫奈的绘画技巧11-16

绘画颜色搭配技巧01-07

速写的绘画技巧01-07

蜡笔绘画技巧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