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时间:2023-03-10 21:14:10 初中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你考的怎么样,那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呢?下面梳理了一下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可以帮助你!

2017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1】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积累运用

  第1题,虽然4个汉字都来自于九上课本《傅雷家书两则》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但“廓”和“诓”都能归入3500个常用汉字之中吗?“根据拼音写汉字”该题遵循了“三难一易”的宁波语文中考命题要求吗?值得商榷。

  第2题“词语选用”,这个知识点有哪些方法或技巧可以突破?语文真是一个汪洋大海般广阔,所以至今没有哪位专家为此提出过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记得2010学年该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个角度,然而今年的试卷这一招失灵了。幸好2012年10月份由“中华书局”推出的《精通中考·语文》一书尚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的思路,它说词语的选用要注意:语意的轻重、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感情色彩、搭配习惯、语体风格、谦敬有别。说实话,不仅初中3年6册语文课本没有这个方面的普及,而且针对今年试卷中的该题,“6种词语运用的指导原则”似乎都用不上,因为“震耳欲聋”和“振聋发聩”只是语意不同啊。

  第3题短语选用,结合了文化常识,“大江东去”评价苏轼的词风很豪放;“暗香盈袖”来自李清照,她是婉约派代表之一;“旭日喷薄”如果没学过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确难以把握;至于“东篱采菊”则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他是一位隐士,当然是安贫乐道的。该题对老师来说不是难事,但对普遍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麻烦。

  第4题没有难度,属应景之作,2013年是蛇年,连标点都非常容易。如果连这题都要失分,那么语文学了8年多的学生,确实连基本的思维习惯都没养成。

  第5题“古诗文默写”,这次不仅索性舍弃了“名句”2字,而且连命题方式都推翻了宁波语文中考的命题做法,不知道是否是一种创新,还是变异?因为该题一般由3种默写要求组成:识字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发挥性默写。但这次命题者抛弃了第3种默写。摄影领域有两个术语:一个是抓拍,一个是摆拍。如果借用这两个概念来比方的话,语文试卷中的“古诗文(名句)默写”题,很像摆拍。反思针对人较版初中语文教材的7年宁波中考,这样的命题方式怎么说都慢慢感觉了生硬和别扭。

  第6题名著阅读,第一小题三幅插图比较新颖,然要求很简单,但因为对人物、事件、情节等要求不明确,答案可能很多样化了。至于取材于《傅雷家书》里面的一句话,要求写出傅雷这个父亲对儿子傅聪所寄寓的厚望,从句子本身都可以摘抄答案,显得非常容易。

  第7题综合性运用,按照命题者的意思是想让学生熟悉“非连续性文本”。其实“非文学类文本”也好,都是一些生造词,都是一些喜欢说新名词的人们的个人创造。一不小心,还造成了概念混淆。该题材料不错,紧密结合了生活中的PM2.5话题。第1小题难度中等偏上,这可能由于九上学期大伙都在抓教学进度,而没有多少闲暇时光给学生以充分复习或有的放矢地熟悉,因此选择支里面丢弃了关键词语“主要”是对原句意思的改变,让一些学生猝不及防。第2小题由于本身命题出现了差错,省略了“劝说”(劝阻),所以题目要求显得很含糊,幸亏现场由命题者给予纠正后,反而很简单。但简单之中却又隐含了“口语交际”的要求。第3小题,属于非语文题,因为该题并没有扣住语文特征而命题。

  语文试卷不像其他学科,因为语文材料遍地都是,所以试卷完全可以原创。语文试卷也就显得非常灵活。但是百变不离其宗,试题背后都有原理或规范存在。如果我们老师了解了这些“潜规则”,熟悉了知识点的考查,那么指导起学生来则是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二)现代文阅读

  《穿校服的父亲》小说阅读,命题出现了一些小变化。

  1.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而概括故事情节需要讲究“因果关系”。说实话,那么多年语文教下来,还是第一次听说,很汗颜的。真心感觉语文教学博大精深,但也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语文背后还有多少是我们未知的领域呢?

  2.模拟或者联想、想象。第8题要求以儿子的口吻概述情节,第10题从父亲的角度以第一人称表述。目前尚不清楚这样的命题方式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或者想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需要在今后继续观察、揣摩。

  3.关于文学类文本(姑且仍用这个名词)关键句子的赏析,尽管该题型在全国的中考语文试卷里都已是常客,但究竟需要从哪些角度入手,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硬伤。

  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是整张语文试卷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全凭命题者的文学修养,可遇不可求。寻找契合初三学生阅读水平的好作品,犹如大海捞针一般艰难。有些命题者阅读文学作品不多,命题的时候反而处处制肘。相反地,命题者阅读作品多,也就能选出好材料,而好材料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语言、主题等,都能让整张语文试卷蓬荜生辉。

  《岁末扔书》是韩少功的作品,属议论文。这篇阅读材料,学生的失分率很高。一面是由于九上虽然涉及了多篇议论文的教学,但学生对于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实践尚停留在浅层面;一面还是由于要抓教学进度而没有时间与机会进行充分地针对性复习;另一面或许还由于试卷题目的小分设置以及题型的关系。

  第13题,如果学生能区分立论文和驳论文的不同特征,那么全文的中心观点也就呼之欲出了。当然,在中考试卷里,题目本身的语言表述是不会用“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这样的文字来“暗示”考生的。

  第14题,是实用性文本关键句子的赏析,依然没有统一评分标准。严格地说必须回答出比喻论证才能给分。但批改要求提出来回答出比喻也算对,不严谨。

  第15题,蕴涵筛选、比较、分析的多种思维要求,难度非常高,而且小分设置了3分。这个选择题可算是全卷中难度最大的了。

  第16题,让学生阐述文中写作材料是否离题,而且一定要能自圆其说地证明中心观点或突出中心论点。对于感性的初中生来说,真的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非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要求迥然不同,尽管题型相似。前者需要调动读者的经验知识、情感世界,后者则更注重发挥冷静、理智的分析思维能力。如果两者混淆,那么会顾此失彼,而且辞不达意。

  (三)古诗文阅读

  1.古诗欣赏

  该题型在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中已屡见不鲜,跟仿写一样,尽管传闻版本很多,但就是见风不下雨。宁波语文中考至今没有出过一次。我猜想,命题者也正在犹豫不绝彷徨不定。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江东区统考试卷还是过了一把瘾。

  不过,跟教研室宣传的`“随文而考”又大相径庭。随后在试卷分析会议上却又“补充”一句:这是古诗赏析题的另一种考查方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夫复何言?

  2.“三次月考”,都针对《陈涉世家》命题,这是怎样的幸运和悲哀?有通式也有变式。但不管怎样的变式,都必须立足于语词。可是,对于只度过一学期的初三学生而言,思维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3.课外文言文是一则寓言,迄今为止,也没有良好的指导策略。但从《狼》《塞翁失马》等与动物有关的古代寓言中我们不难发现蛛丝马迹。那就是针对主题的理解,必须由动物上升到人。

  古文考查目前再也没有出现新题型: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主题或人物分析。偶尔出现的句子节奏的划分,词义的推断,都是昙花一现。

  (四)写作

  《心声》不难写,因为到了初三,如果还没养成内在的思考习惯,行动走在思考之前,这样的学生,不光语文学得不怎么样,其他学科焉能学得非常出色?

  不幸的是,我校初三学生作文最高分只有44分。难道是这届初三真的没有写作人才?难道这届初三真的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悟?还是为了应对2013年4月份的第2次江东区统考而做了“技术处理”?不在现场,真的很难判断。但其中透露的信息又难免隐隐约约,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啊。

  总之,初三尤其需注重方法指导和追求理解的时候。

  【2】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分数                             学校   

实考人数

120分(人数)

119分/102分     (人数)

101分 /90分    (人数)

89分  /72分    (人数)

71分  /37分    (人数)

36分以下(含36)(人数)

总分

平均分

全县

3612

0

208

  表2:全县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及目标分变量

102分    以上

优秀率(%)

90分以上

良好率(%)

72分以上

及格率(%)

36分以下

低分率(%)

208

5.76

809

22.40

1886

52.21

561

15.53

  二、试题题型:

  分为四大板块(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25分),第四部分写作与表达(50分)

  三、分值:

  120分

  四、难度系数(得分率):

  55.8

  五、试题特点:

  本次语文期末考试,总体上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教材的准确审视、对中考趋势走向全面的把握与理解,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点基本要求,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概括运用能力及感情、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试题注重于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熏陶,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六、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共8小题,小题侧重对字的音、形、义的考查和运用,对九年级课文语句的熟记,认出句子语病,仿写训练。综合性学习,写留言条。这大题有4个同学满分,错的比较多的是把“新”改为“寝”和留言条不会写。其他问题不大,所以这大题考的.不错。

  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7小题,(一)第9小题古诗词背诵默写,得分率很高,个别同学写错别字。(二)古诗词阅读――《月夜》,第10小题答得很好,丢分最多的是11小题,问诗人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不理解诗的意思,答思乡的感情,没有同学答对,所以这题丢分。(三)短文阅读――《陈涉世家》,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掌握不好,字词句翻译困难,得分只有2--4分。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范进中举》,学生在此题上丢分最多,特别是16小题,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没有同学答对,19小题“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什么”,大部分同学答“同情、可惜、失望”等,没人回答“否定、嘲讽”。 第(二)题的20、23题丢分最多,第20小题“论点是什么”,很多同学答第一句话,根本不会提炼论点是“从实际出发,将想和做联结起来”,第23小题也不会提炼概括。所以第(二)题里的20--23小题得分率很低。

  第四部分写作题: 任选一题 (1)半命题作文“我懂-----”,(2)阅读材料,发挥想象,续写作文,这次作文离题情况几乎没有,卷平均分数都在30分左右。

  七、存在问题:

  1、考试的题型跟中考高度吻合,内容占课文的70%以上,丢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无心向学, 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好,平时阅读量少,知识积累少,书到用时方恨少,造成许多送分题也没有得分。

  2、学生对拼音的把握还是很难,应该说是基础知识中的一大难点,学生不懂拼音,只能瞎猜。

  3、知识面窄。平时不读书,没有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吟诵古诗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部分不能够正确做答。

  4、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低,没有很好地理解句意和文意.正确理解句意的同学很少,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5、写作部分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整体上写作能力还是很低,作文审题不认真,写出来的文不紧扣题意,造成内容空洞,不具体,更谈不上生动,中心重点不突出.由于学生阅读量少,平时又懒于动笔进行写作练习,在规定的时间顺利写出一篇好的作文的很少。

  八、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规定阅读的名著要作必要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

  3、加强文言文、古诗词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正确方法,学会灵活应用和整体感知理解的能力。

  4、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作文题目,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记叙“能力的培养。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相关文章:

2017年小学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8-30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通用8篇)06-29

2016-2017年小学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8-26

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8-26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8-26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8-26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9-04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8-12

初三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