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

时间:2023-03-30 18:22:1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通用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通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通用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通用1

  读完书,总有写点什么的习惯。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区别于其他读者的角度,讲讲四个爱情故事和一个人。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菲茨与艾瑟尔、格斯与罗莎、卡捷琳娜与格雷戈里、沃尔特与茉黛,而那个人是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在此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本书做一个宏观的评价,它不是神作,部分读者过誉了,甚至,也达不到书籍推介腰封上的自誉——全球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的迷人感,这反而让人有所失望。但它仍然是一本好书,一本讲述历史,将整个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毫无违和感的融入某些国家,某些社会,某些阶层,某些小人物身上。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有意与无意间推动着历史进程。

  此外,我甚至也觉得有必要说说经济学和历史的关联。今天在听薛兆丰的经济学课168讲的时候,里面提到现代经济学派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奥地利学派所坚持的基本经济假设——真正能够思考和行动的只有人类个体,国家也好,集体也罢,组织本身是不具备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所以当我们说某个组织有所行动的时候,具体得落实到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身上,才有意义。否则,孤立的分析国家和组织的行为,而不对行为的具体策划者与执行者进行分析,这肯定是有偏差的,有时甚至会非常大。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历史,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资本论》中我认为非常正确的一个论断,遗憾的是,对经济学有着深刻理解与洞察的历史学家就像国家濒危动物,大部分历史学家是缺乏较为深厚的经济学修养的。

  回到本书,《巨人的陨落》正是通过非常微观的个体,以及这些个体矛盾的,甚至有些幼稚的思想,折射出人类历史,或者说世界历史的偶然与荒诞。比如沃尔特既会思考德国与世界的命运,又会权衡他和茉黛的关系,他极力阻止战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希望战争将他和茉黛分开。这是《巨人的陨落》最难为可贵的历史观。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通用2

  肯·福莱特的世界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一次遇到打3。9折,九本书也就一百五十元左右,收入囊中,感觉买在了最低价,开心。但并没有准备马上看,九本实在太费时间,得在一个闲的时候再看。上周五晚上手机下水游了个泳,起来就头晕眼花,心力衰竭,尽力抢救后不幸退位。为了纪念它的退位,三天后才买新的(懒还找借口,不想去逛)。在家太无聊,就拿了一本出来打发时间,就这样入坑,并献上了膝盖。本来以为推荐言过其实了,尤其书封,什么平均三个通宵读完,哼~~~其实真的不夸张,我反正一天一本半的速度,没通宵,我看的比较慢,两天就把第一部翻完了。忍不住的又想去翻第二部,五天时间应该是看得完的。每一页都有故事发生,情不自禁的要读下去。虚构的人物,真实事件和历史人物完美融合,通过几个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制度的五个家族的沉浮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讲清楚太不容易了。多线叙事,各国政治、战事、情事、人性、战争信手拈来。可以说肯大叔完全是在织毛衣呀,不过不会乱,看似多线,但正如织毛衣一样实际是一线成衣,的确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让人爱不释手。他的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所以学生读也是极好的,毕竟帝国陨落,民主崛起,真爱无敌比历史书来的精彩有趣多了,看小说的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历史,让人忍不住同这个世纪的人一起在战火硝烟中同命运同呼吸,看完感觉从100年前一直活过来的,燃。

  这部书里喜欢的的.人物也挺多,沃尔特、茉黛、艾瑟尔、比利、格雷戈里。沃尔特和茉黛的爱情;茉黛和艾瑟尔为女性的权利而奋斗;比利和格雷戈里勇敢、坚韧、充满智慧。格雷戈里有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场革命。你可以让它诞生,但你无法控制它的最终结果。

  看简介肯·福莱特自己说:“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每写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老子是通俗小说作家,不玩花招,不玩文字游戏,就跟你说故事,好故事,你听不听?你看不看?

  巨人并未陨落,勇敢者成为了新的巨人。而这份勇气属于每一个人的,属于每一个渴望个人之我超越社会之我的——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通用3

  远古人类有个好习惯,他们特别爱听故事,所以超爱会讲故事的人。

  谁故事讲得妙,就可以不用亲自去野外打猎找吃的,舒舒服服待在洞里,其他人会奉养他,把他养得肥肥的,一天又一天,那个人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在饭前讲故事,但如果哪天故事没讲好,他就会成为大家的晚餐。

  看《巨人的陨落》时,突然想起这个小典故来,会心一笑——要把肯大叔端上餐桌绝非易事。

  从1978年他的小说处女作《风暴岛》(也译作《针眼》)一鸣惊人之后,近四十年间,他伏案写出的20部小说,本本畅销,没有一部搞砸了的。

  从创作水准上来说,肯大叔比在国内大红大紫的东野圭吾更稳定,尤其可贵的是,作品水准稳中有升,他真的是个非常爱惜羽毛的畅销书作家,仅仅是每部小说出版前都要找史学家勘误这一点,就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

  让他拿了爱伦坡奖的《风暴岛》确实好看,讲故事的技巧高超,总有各种让人揪心的小高潮、小转折,这个是肯大叔最大的优点,但不足也明显——间谍男主角本来很冷酷、很专业,但后半部分泄了气,各种表现失常,为什么他运气就突然那么糟糕了呢?居然被一个女人兼外行结束了性命,说实话,看得不太服气。

  也可能因为我看的第一本肯福莱特是被严峰老师大赞的《圣殿春秋》,起点略高。

  然后,不得不好好讲一讲《巨人的陨落》了,肯大叔最新的作品“世纪三部曲”的首部曲,美国亚马逊四星半好评,六千多条读者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夸好看、恨不能一口气读完,即使打了三星的,也不忘夸一句“Good story”。

  我第一遍看的是Kindle英文原版,在晚高峰的地铁里,一页页地翻,浑然不觉自己已经坐过站了,本来应该在徐家汇下的,结果直接坐到了浦东三林,察觉过来是因为那趟地铁终点站就是三林,广播通知所有乘客下车,车厢里的灯齐刷刷暗了——感觉自己瞬间穿越进了《午夜食人列车》。

  然后赶紧到对面,重新坐回徐家汇去,返程虽然还在看书,但比较警醒,到了徐家汇就下了,上楼换乘其他线路,顺利上车,长舒一口气,又安安心心地继续看书,灵魂出窍前突然一耳朵听到报站——什么鬼啊,居然坐反了方向,南辕北辙。

  如果这趟地铁绕地球一周的话,我大概可以一直坐着等它带我绕回家。

  然而,并没有。

  我只能再次下车上车,忧伤地提醒自己别再看书了,要专心坐地铁……可是,忍不住。

  就是忍不住,想知道后面那一页发生了什么,忍不住好奇这么厚的一本超级大书我可以花多久看完——非常不可思议,等意识到自己看得很快时,已经过了300多页了。

  那天,原本一小时的路程,我颠来倒去,整整花了三个小时才到家。

  躺床上后深刻反省,觉得不能怪我,因为那段路途中,情节刚好进展到时髦的英国女伯爵茉黛和帅气的德国军官沃尔特,像打怪升级一样克服重重阻碍,要在一起,一定要在一起!故事讲得很高级,他们两个人都属于彼此生长环境中的异类。

  尤其是贵族大小姐茉黛,他亲哥哥是英国排名第九的富豪,一家人明明处在食物链顶端,她却偏偏同情被啃得渣都不剩的底层,因为身为女性,“茉黛怨恨最深的事情就是自己没有受过教育……这就是她后来支持妇女参政的原因:她明白如果女性不能拥有投票权,那么女孩子将永远无法受到体面的正规教育。

  她经常沉思默想,琢磨女人为什么要结婚。

  她们将自己一辈子束缚在苦役之中,终究能够换来什么?”当上述的个人觉醒,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宏大背景下时,那种震撼,真的是一阵阵地起鸡皮疙瘩。

  书里有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列宁,嗯,就是那个列宁,他从狭小的火车车厢里走出来,故事中另一个重要的虚构人物——像雷神一样有个拖油瓶弟弟的好大哥格雷戈里,紧跟在列宁身后,他们一小撮人,正准备去俄国闹革命,兴奋、紧张和不安都有,出站一看,呆了,广场上乌泱泱的人,都是来迎接列宁的`,格雷戈里被震住了,欢腾的人群瞬间将他包围,一个大远景,渺小的个体就这样汇入了历史的长河,虚构和真实不分彼此。

  完全没料到自己会看得这么顺畅,1000多页的大部头,周末从早上7点歪在床上的随便翻翻,到中午12点多饿着肚子憋着尿仍然不肯放下书的各种欲罢不能,过瘾。

  上一次让我有这种感觉,是大学的时候看金庸,不管是主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要揣一本三联出的金庸系列口袋书,偷偷摸摸地夹在课本里,头也不抬地看整整45分钟,又45分钟,以及更多的45分钟。

  肯福莱特其实跟金庸很像,他在欧美出版界的地位绝不逊于金庸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且他们都是那种肚子里装满真材实料但绝不以此刁难读者寻找古怪存在感的好作家。

  有些作家写东西,会追求深刻,写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好吧,我年少轻狂时特别爱买这样的书,比如卡夫卡、伍尔夫、昆德拉,巴拉巴拉。

  他们最不好的一点就是,不带着我们一起玩。

  我每次都是追着他们的屁股跑,好累。

  金庸爷爷不会这样,他很和善,明明博古通今,创造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侠世界,但凡是识字的人都能在书里看出滋味来,还可以与人分享那一点心得感悟,所以很多人爱金庸。

  肯爷爷也是如此。

  写作前翻阅的资料堆得比山高,把他埋在里面都够够的了,可写出来的东西,他自己说,是通俗小说。

  明明写的是虚构文学,可每次都会找历史专家来审阅书稿,确保没有史实错误。

  对自己要求严苛,但从不要求他的读者也必须具备一二三四五等条件才能看懂或喜欢他的书。

  有一种好东西叫深入浅出。

  这个标准应该多多用来衡量我们现在的文学读物。

  书是需要被阅读的,只有被越多人阅读,才越有可能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正如鞋子必须得穿上脚才有价值,一双打脚的鞋子当然还是鞋子,但你愿意承认这是一双好鞋吗?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通用4

  小说背景时间设定在1911年,开篇的地点则是在英国威尔士的阿伯罗温,和我看过的英剧《唐顿庄园》时间差不多,地点也都在英国,《唐》是设定在1910年英国英格兰的约克郡,威尔士东邻英格兰,《巨》中的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片段也会让我联想到《唐》的场景。

  何为“巨人的陨落”?

  作为曾经的理科生,老实说高一学过的历史大部分都还给老师了。而这部《巨》恰是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作者虚构的人物结合起来,真真假假,倒也精彩。

  令我好奇的是标题的“巨人”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阅读之旅,边看边猜测,也许指的正是“欧洲最野蛮、最落后的君主政体”,书中的人物推动着事件的发生,而事件的发生又成为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落后的政体逐渐陨落,是为“巨人的陨落”。

  人物。看电子书的时候不知道最后有人物表,出来一个人名便做个笔记,最后自己做了一个人物表,后来又将自己做的填充到书末的人物表里。

  书中人物的发展也牵动着读者的心。比利旷工后如何发展,艾瑟尔去伦敦后怎么样了,茉黛和沃尔特的爱情,菲茨、格斯、沃尔特、格雷戈里如何见证一战的爆发(1914年7月),等等。

  矛盾。第一部中有两个主要矛盾,其一是矿井董事和工人阶级,一个对员工无限制压榨,另一个以罢工来反抗种种不公;其二是茉黛对底层群众的关怀和奥托(沃尔特父亲)对此行为的嫌恶,一个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另一个则有着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

  读罢,迫不及待读起了第二部…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通用5

  印象中最近一次读英国小说还是被电视剧《助产士》吸引而看,修女和护士走向产房为平民阶层的女性和孩子提供帮助。而另外一次便是这部小说《巨人的陨落》,有人花了三个通宵全部看完,我想我是不行,毕竟要做个养生girl。断断续续花了几天,终于结束了这部小说,深呼两口气,仿佛自己也曾经历了大战。好在,最终尘埃落定。

  作者是英国作家肯?福莱特用“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来开启这本书。他,畅销小说大师,是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更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作家。他的作品累积销量1。5亿册,被翻译成33种语言,风靡80多个国家。

  《巨人的陨落》是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全书大概588万余字,序章成人礼一章,天地失色十章,巨人之战二十一章,世界重生九章,讲述了自1911——1924,十三年间四个国家六个家族在战前战后的变化,其中包括英国人,俄国人,德国人,美国人。

  关于成长

  小比利13岁从学校毕业,即将步入矿业阶层,子承父业成为一名矿工。他要独自一人面对成人世界,将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在工作岗位里,或许他会害怕,或许他会激动,或许他会充满期待。第一天的矿坑之行,他坐在矿篮里不断往下坠落,从未经历过自由落体运动的他吓得尖叫不已;所谓的前辈师傅把他一人扔在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矿洞里,他恐惧不已,只好高唱一首一首圣歌壮胆,不至于让自己在无限的黑暗,无限的静默中崩溃,他度过了漫长的一天,第一次成长。后来因为姐姐未婚先孕遭到周围人包括神职人员的歧视,他在礼拜堂读行淫时被捉的妇人的故事后放弃信仰;国家陷入战乱,作为热血青年的他谎报年龄参军,与父亲对谈。这个懵懂少年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一步步成长为拥有宽厚肩膀的男人!

  关于亲情

  俄罗斯的格雷戈里和列夫两兄弟,亲眼看到父亲被沙皇集团的公主和王子迫害,只因在所谓贵族专有的土地上放羊被绞死,母亲为讨公道参加游行被机枪打死,兄弟两个无家可归,前往教堂求助。无依无靠的他们得到了帮助,却发现神职人员帮助他们的前提是。在大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接受侮辱,打算“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时候,他决绝身体换面包,带着弟弟艰难生存。后来,哥哥在工厂努力工作,积极攒钱,想要逃离这个充满压迫和不公平的国度,弟弟因为杀了人带着哥哥的船票和梦逃亡美国,留下了女友和未出世的孩子。万念俱灰的哥哥捡起来任务,帮助弟弟养育不属于他的女人和孩子,为了给女人保障甚至假结婚。

  关于爱情

  一个是美丽大方、高贵典雅的英国女勋爵,一个是在各国一流大学念书并会说一口流利英语和过得去俄语的德国外交官。谁也想不到他们会在一起成就美好的姻缘。

  茉黛,十分优雅迷人,但并不屈从于谁。令沃尔特“他愿意为德国的利益而死,但没有心爱的女人,他也不愿意活着。”

  为了短暂地相见他们想尽办法,每次短暂地相见都让人感到甜蜜,当然戏院激情,藏书室激情,再到蜜月房的`十分钟激情,一步一步让我们见证者他们的关系走向亲密,为他们的爱情欢呼。

  尽管遇到重重阻挠,尽管面临各种不安,他们仍然选择在大战前夜,秘密地结婚。

  他们是战火中的飞蛾,不惧怕炮火的冲击,是爱情让他们奋勇向前。

  关于女性意识

  女仆艾瑟儿,出色的能力吸引贵族菲茨的注意,成功晋升女管家,并且超额完成了招待国王的任务。与菲比展开了一段恋情,却不幸怀孕。发现怀孕后,本打算激情一场的她换上了工装前往谈判。她并没有哭哭啼啼,理智地与菲茨谈条件,为自己争得最大利益。想到一人难以面对生育,抱着一丝希望回家,却被父亲看作家族耻辱赶出家门。她,带着未出世的孩子前往伦敦,将从菲茨那里要来的房子出租,出去工作,一人生下孩子剪脐带。深受茉黛鼓舞,加入妇女运动,为妇女争取权力。

  英国女勋爵茉黛,和犹太医生在贫民窟诊所工作。尽管她能够跟伟人一起讨论政治,却从来没有上过大学。她明白,如果女性不能拥有投票权,那么女孩子将永远无法受到体面的正规教育。妻子不应该什么事情都顺从丈夫。她光彩照人,能诱惑有权势的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也能不知不觉地改变他们的想法。

【《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豆瓣书籍推荐:《巨人的陨落》11-10

年度最畅销好书:巨人的陨落11-04

《被掩埋的巨人》读书笔记08-07

巨人的花园读书笔记06-11

《巨人的花园》读书笔记11-14

《巨人传》的读书笔记04-26

巨人的花园读书笔记02-14

《巨人三传》的读书笔记11-06

《巨人三传》读书笔记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