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调研报告

时间:2024-05-14 15:49:56 晓丽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村干部调研报告(精选15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干部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干部调研报告(精选15篇)

  村干部调研报告 1

  一、xx村的现状

  xx村地处高柳镇南部,南边与路桥接壤,全村有120户,共450人,因无显著经济收入来源,现村民生活状况较困难,属经济不发达村庄。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

  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

  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

  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

  二是“不会作为”。现在农村工作当中,日常事物比较多比较杂,而且需要登记在案的东西需要写出来,不能及时的备案,有些工作我们确实干了,但检查的时候拿不出东西来证明,影响了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0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

  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

  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

  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无有效经济收入来源

  xx村现依然靠自然收入生活,村集体经济不发达,无有效经济收入来源,村民人均收入不高。

  5.环境卫生状况差

  出了家门,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生活生产的.东西乱堆放,房前屋后生活生产垃圾乱堆乱倒。

  6.村级经济薄弱。

  xx村主要来源靠种地,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基础较差,经济滞后,与周围其他村形成鲜明对比。

  7.常驻人员老弱严重。

  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或上学,村内青壮年多数外出 ,或因为子女在外读书,父母陪读,常年在村里居住的大多数老人、妇女和小孩。

  8.致富手段相对单一。

  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种地收入,无有效经济来源。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集思广益,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三)广泛发动宣传,彻底整治农村的脏乱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我们现在有许多事都是政府在替百姓做,但是又有许多事是百姓催政府做。要改变农村的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各机关干部进行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卫生意识,将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进行沼气净化处理,真正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

  村干部调研报告 2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本,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比做一列飞驰的火车,那么农村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掌握着火车方向与速度的火车头。

  一、基本情况

  祁县昭馀镇下申村位于县城南面,祁子线贯村而过,交通便利,有农业人口3180人,980户,临时居住人口5000余人,党员100余人;全村主要街道有共计11条(逯街、史街、范街、前街、后街、原街、新建街、沙圪道、东庄、祁子路、贾大门),共有小街小巷150余条;耕地面积3322亩,私营企业24家,20xx年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逐步形成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围绕党建抓经济,围绕项目抓增收,优化环境促发展。在“教”学上扎基础,在项目上做文章,在“新”字上谋发展,以全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明晰的思路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二、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农村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规范管理,下申村根据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村委对干部群众的管理

  1、下申村制定了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有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工资制度,全部以版面的形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其中会议制度是十几年坚持下来的,要求全体干部坚持每月逢“三日、六日、九日”,雷打不动的时间,开会研究工作,学习探讨,学习政策时事。工作制度主要分为常规工作(日常的卫生及田间管理)和中心工作(要求全体干部参加工作)。

  2、对群众也制定各种制度,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四旁树管理制度》、《环城林网管理制度》、《水表使用管理制度》等,让村民学习,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为了搞好环境卫生,全部干部17人都成为卫生督促管理员,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投资5万元(3辆保洁车,3位拉运员)解决了村民的垃圾清运工作,同时要求干部包街、包巷,党员包户,加上长久以来村民养成“门前三包”的良好习惯,每天6:00清扫门前责任区,拉运员每天8点将全部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六谷20亩)。村内卫生实行每天一小查,三天一大查制度;田间卫生实行一月一小查,一季度一大查,为村民创造优美环境。

  (二)村民自治

  建立健全了村级三项民主管理制度。由村民选出的村民代表;建立了村民监督组、村民理财组;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坚持执政民主,民主管理。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每年年中、年末,党总支组织安排“两委”干部要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作述职报告,让代表对干部进行评议;加强“一事一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届的选举中也坚持“选好带头人、建设好班子、寻求好思路、营造好环境、谋求好导向”为标准和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思想、组织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支部村委一班人在务实抓工作的同时,不放松政治思想的建设,为了提高整体素质和思想觉悟,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每周两次用广播喇叭宣传和教育,宣传党的政策、法律,宣传上级精神指示,深入开展“形象工程”创建活动,要求干部“八做到”村务实行“九公开”,农户创“十星”的文明活动,营造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党员的结构老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我村的党员趋向于老龄化,存在严重的结构比例失调,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充实党员的队伍,提高党员的素质,村党支部对每位入党对象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做到让组织相信、百姓放心。

  新农村的发展是我们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心声,但要做好,全体基层工作人员就要真心为民,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盼,努力解决广大群众最急需、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地发挥服务发展、服务农民、服务稳定的作用,把管理为服务,用行动来构建,相信有这样的基层组织,农村将会用实际行动大力发展经济,富民富村。

  村干部调研报告 3

  20xx年以来,为了提高村干报酬,调动村干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稳定村级干部队伍,镇党委结合本镇实际,在提高村干报酬工作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开辟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千方百计堵住税收的流失,增加财政收入;

  (2)多渠道筹集资金,从上级争取到的资金将一部分用于提高村干报酬;

  (3)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村民委员会自行掌管本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收入状况,经过村民议事会,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将村级集体经济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提高村干报酬;

  (4)镇党委、政府年终对各村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坏情况进行考核,并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每个村进行奖励。

  (5)在在职干部职工捐资和通过本级财政解决一部分以及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补助资金来提高村干报酬。

  提高村干报酬的做法:

  (1)20xx年6月出台了[党议]20xx年1号《会议纪要》,对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1、对离任任职达五年以上的村支书、村民委主任、村会计按曾任职年限给予生活补助,其标准为:5——9年的按20元/年;10年14年的按30元/年;15年以上的按40元/年发放;

  2、死亡补助:对任现职的村支书、村民委主任、村会计一次性补助100元,对离任的村支书、村民委主任、村会计及农村党员一次性补助50元;

  (2)制定奖惩办法,对年终完成任务好的村和村干给予适当奖励,对不完成任务的村给予一定的惩罚;

  (3)整合全镇资源优势,按照财政出一点、干部职工捐资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的办法,在财政划拨的基础上按照每年递增10元增加村干工资;

  (4)20xx年元月出台了党通[20xx]号《关于开展挂靠帮扶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制定工作职责及量化分值、考核办法及奖惩规定,工作职责及量化分值第3点规定:挂靠部门按照党委、政府文件规定,抓好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办好50亩以上示范点,以此增加村干及农民群众收入,以调动村干工作积极性。

  提高村干报酬的经验:

  (1)把提高村干报酬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

  (2)整合全镇力量,动员、责成全镇干部职工关心和关爱村级干部,要体谅他们在村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只有提高村干报酬,才能稳定村级干部队伍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干报酬后劲不足问题。

  提高村干报酬取得的成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及做法,村干报酬有一定的提高,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村干部工作责任感,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2)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队伍有了明显稳定;

  (3)一定程度地减轻了村干部的'经济负担。但提高村干报酬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提高村干报酬存在的问题:

  (1)镇级财政困难,经济落后,负担重,投入于提高村干报酬资金少。

  (2)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有的村目前仍是空壳村,直接影响了村干报酬的提高。

  提高村干报酬的体会:

  (1)通过采取力所能及的办法,适当提高村干报酬之后,基层组织队伍的面貌大有改观,工作责任心比以前明显增强了。

  (2)无人办事,无人管事问题

  得到有效解决。

  (3)进一步调动了村干的工作积极性。

  (4)一批年轻,有能力,有文化的村干部大胆担当工作重担。

  (5)进一步稳定了村级干部队伍。

  村干部调研报告 4

  新桥乡地处永城西南 5公里,全乡 8个行政村,6.5万亩土地,人口4.2万人,现有大学生村干部 7名,其中党员7名,女干部 人,大学文化的 人,从去年 0月大学生村干部入村至今,半年的时间里,全乡 7名大学生村干部能积极配合村委会,村支部,收取新农合资金,搞农业经济普查,参与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指导群众抗旱浇麦,防治手足口病,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从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现状

  思想上的不适应。虽然说大学生村干部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个别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生活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培养锻炼欠缺,素质能力提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需要精心培育的队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处处遇到培育难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一是培养方式单一。在培育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以参与村内事务形式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是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虽然在培养过程中,内容上不断加以丰富,但整体上看还是缺乏吸引力,内容还不够全面,政治培训所占比重较大,仅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三是锻炼岗位缺乏。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中基本采用的是在一些村级事务处置过程中,由村干部以传帮带的形式加以培养,使得大学生村干部能学习到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无法真正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管理监督不足,工作压力和动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从调查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流于形式,管理监督的刚性不足。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管理水平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日常管理放松。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往往仅在年底对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平时不注意收集掌握情况,使得村级后备干部约束不严。虽然建有相应的考核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执行不严,应付了事,难以形成有力的威慑,也扼杀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大学生村部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村级党组织未能及时帮助纠正,放任自流。由于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干部自身出现消极现象,如有的认为我们就是一个名分、一顶帽子,可有可无,有用的时候戴一下,没用的时候丢一边,对工作缺乏激情;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平常与村党组织联系不多,只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表现不突出,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三、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 努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改革创新,为加强大学生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工作落实,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 有落实。在村级层面上,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从大局出发,从农村发展前途出发,摒弃狭隘的个人观念,树立起得人才者事业兴和培养好接班人也是大政绩的观念。同时,要把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工作责任目标。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入手,加深群众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认识和了解,努力营造宽容失败,放手鼓励的有利于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成长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环境。

  一是要健全完善跟踪考察制度。要健全定期谈话制度。村书记每季度要对他们进行一次谈话,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要健全定期考察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要完善定期交流制度。每年要组织四次座谈会,畅通思想交流渠道,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二是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要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建立个人档案,收集干部基本情况、培养规划、思想汇报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及时更新,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结合平时的跟踪考察、访谈了解、考核评议等情况,实施优胜劣汰,确保大学生村干部质量。

  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大学生村干部三年培养规划期工作承诺等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同时,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经济待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供发展空间,做到既能吸引又能留住优秀青年在农村工作。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增强后备干部对农村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 感,让后备干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成才。

  (三)搞好传帮带解决实际困难

  传帮带制度,即每名大学生村官由一名乡领导班子成员、一名优秀村干部共同结对传帮带,当好思想与业务老师。

  一是在思想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转变角色,解决思想疙瘩,适应农村环境,使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法,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创造,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

  二是在学习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学习农业知识,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是在工作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使其迈开步子、放开手脚、甩开膀子为农民群众出点子、带路子,寻求致富路,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困难。

  一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心农村。组织部门发挥娘家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指派专人为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村官当翻译,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二是加强能力培训,确保顺心服务。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村党组织书记担当工作中的老师,负责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进行多岗位锻炼,安排他们负责发展党员、育龄人员管理、信息编撰等工作,使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尽快演好角色。

  村干部调研报告 5

  按照工作方案,我们对两地8个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进村入户、座谈走访、查阅文件、问卷调查等方式基本掌握了江汉平原干部驻村帮扶的现状。我们认为驻村帮扶工作对推动当前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管道,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各级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现将两地情况报告如下:

  一、抽查基本概况

  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抽样调查方案》的安排,第二抽查组走访了江陵县的沙岗镇刘湖村、沙岗镇东津村、熊河镇熊河村、熊河镇吴桥村、潜江市的熊口镇白果村、熊口镇石杨村、张金镇老河口村、张金镇泰山垸村等建档立卡8个贫困村,全面了解干部驻村帮扶情况。两个县市驻村帮扶总体情况:

  一是有计划安排。潜江下发了《在全市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江陵县印发20xx年度三万活动方案。

  二是有帮扶措施。潜江、江陵两地将新农村工作、干部驻村和“三万”活动工作队整合打包,形成合力。

  三是有工作制度。江陵县建立“领导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制度,潜江市出台了《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

  抽查统计得知:江陵县和潜江市现有贫困村81个,贫困户31170户,各类驻村帮扶工作队301个,工作队帮扶贫困村81个,工作队对贫困村覆盖率为100%;抽查的8个贫困村总户数为3638户、总人口15697人,其中贫困户772户、贫困人口2284人,贫困发生率为21.2%。8个贫困村现有市(州)、县(市)两级帮扶单位10个,工作队员26人,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覆盖率为8.62%。从走访座谈了解的情况看,自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单位共向8个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22个、帮扶资金82.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77万元、产业发展帮扶资金2万元、人力资源发展资金3.2万元,赈灾救济送温暖资金3.7万元;整合其它项目13个,整合行业资金1112.6万元;组织劳务输出16人次。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江陵县以两办文件出台了《江陵县20xx年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到了精准扶贫,但没有出台干部驻村帮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方案。调查中得知,江陵县扶贫办设在民政局下,具体工作是下设扶贫科,实际工作人员就1人;潜江市相对好些,但总体感觉,插花贫困地区除了扶持资金和项目相对较少外,领导对当前干部驻村帮扶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视程度不够,具体到落实工作中:

  一是没有驻村帮扶工作专题会议纪要;

  二是虽然出台了干部驻村工作方案,但对于如何组织实施和有效推进干部驻村工作,没有研究和出台制定驻村工作的考核办法,也缺少检查督办环节。

  (二)驻村帮扶流于形式。

  一是工作队进村不驻村的现象普遍存在。干部驻村帮扶仅仅是摊派的任务,大多数干部和工作队员还停留在突击式运动阶段,当作临时性阶段任务,时间一到立马拆兵散人。领导有要求就下去,上面强调一下就抓一下,上面没风,下面就没影了。调查8个村几乎干部进村都在2个月以内,只有1个村落实较好些。

  二是中央和省里反复强调,驻村工作队要确保两个全覆盖,当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两县市覆盖率都不高。潜江的到户覆盖率11.9%,江陵县到户覆盖率5.02%。

  (三)干部驻村帮扶后劲不足。

  一是驻村的工作经费保障没有明文规定,各个帮扶单位或部门没有专门的预算开支,工作经费保障无门,大多数是从有限的办公经费挤占或干部捐赠款项中列支用于驻村帮扶;

  二是干部干事与不干事一个样,干好与干不好也一个样,对于帮扶工作成效显著的工作队和队员,没有激励机制。

  对于混日子没干事的工作队或队员,也没有约束机制,干部驻村工作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明显感到人浮于事,帮扶后劲不足。

  (四)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关联各行各业。如何对驻村干部的选拔与管理,如何规范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如何建立激励机制,起到激励先进,充分调动各级驻村工作队及其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工作不作为、慢作为的,如何建立约束机制,鞭策后进,这些都需要建章立制,从源头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保障上作好安排。当前驻村帮扶的机制缺陷表现明显,不利于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地推进。

  三、有关对策与建议

  (一)党委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新阶段精准扶贫的大事来抓,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形成全县(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指导意见和年度帮扶方案,谁主抓,谁负责,要有党委政府研究驻村帮扶工作的会议纪要,在落实工作专班、规范到村,责任到人上要有具体细化,在干部驻村帮扶政策保障上予以明确。

  (二)统筹整合各类帮扶力量。

  一是要坚持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

  二要充分发挥各级扶贫领导小组和片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将驻村工作队、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和行业支持等全部归口到当地扶贫部门领导;

  三是由省级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牵头抓总部门,市县有抓手和工作平台,便于掌握情况和开展工作,有利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任务责任明确到位。中央和省委均有明确要求,要健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一是要明确干部驻村帮扶的目标任务,包括贫困村的脱贫目标,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帮扶期间整合各类资源和资金的情况,对贫困村、贫困户都要有针对性地帮扶计划。

  二是贫困户结对帮扶要责任到人头,确保联户联人,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

  三是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工作队人员和驻村时间要有严格规定。一定要按照鄂政扶发14号文件,所有在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以扶贫开发为主要任务,将任务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工作队规定3人以上的不能搞穷对付,驻村时间3—5年不变的,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四)健全驻村保障机制。

  一是要明确驻村工作队帮扶资金额度和用途,对于实力弱的单位明确驻村工作队启动资金来源;

  二是要明确驻村帮扶干部的人数、年限和激励政策;

  三是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年度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村干部调研报告 6

  市人民银行驻xx村第十六批帮扶工作组自20xx年4月1日进驻以来,牢记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帮扶工作组成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的坚强领导下,有镇委镇府和村"两委"的大力协助,有人民银行行党委的坚强后盾,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首先开展了民情百分之百活动,在充分了解了镇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促进新xx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具体情况介绍汇报如下:

  一、调研情况(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良好。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8亩,主要种植棉花桑园。20xx年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现代教育设备,小康书屋,人口学校。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全村现有党员55名,老龄化较为严重,50岁以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6户,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多人,主要从事纺织工作,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该村治安情况较好,近几年,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村民小农意识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农村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土地资源较少,种植棉花的收入上不去,这种情况下,使得部分村民的收入没有保障,经济情况较差。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属于空壳村,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帮扶工作计划及措施

  人民银行帮扶工作组进驻xx村以后,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总体思路,在上一批包村组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和实施帮扶工作计划。

  (一)、区域统筹;人民银行驻xx村帮扶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帮扶村筹建肉鸡养殖小区,已有养殖户21入住,建一个综合性的养鸡大棚大约需要资金20万元左右,一般的养殖户建完大棚基本上没有周转资金,资金缺口达450万。为解决周转资金困难,工作组及时向行党委汇报,行党委极为重视,主管及分管领导多次来帮扶村调研,要求当地金融机构给于帮扶村以最大限度信贷支持,尽快解决影响养殖户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只要周转资金解决了,效益上去了,就可以影响周边的养殖户借鉴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从而达到区域帮扶。

  (二)、强基固本;工作组进驻xx村后,多次与村"两委"座谈,了解村两委班子的现状,以及就如何在群众中提高威信,以及班子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为提高村委班子在群众的威信,"六一"期间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串户了解特困户孩子上学问题,发放一千余元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使他们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的儿童节。为迎接建党90周年,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与50多名新、老党员一起召开茶话会,共聚一堂,回想过去、畅谈未来。就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各自发表了意见,会后给特困老党员发放20xx余元慰问品。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加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上主要采用定期学习的方式,组织他们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着眼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组织管理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再就是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作风硬、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党组织中来,为实现xx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培养一支善于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形成干群同心的良好局面,本着凡是群众关心的,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凡是群众有疑虑的,都要进行公开的原则。

  要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公开内容,保证村务的公开透明,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关系更加和谐,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收入明显提高。

  (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抓手,以建设小康文明村作为具体的实施内容,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杜绝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向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努力,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的作用,争取年内对养殖小区的水库清淤、改建工作立项。解决养殖户用水难问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争取让xx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村干部调研报告 7

  3月5日至10日,我到xx村驻点,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xx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目前,农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反映如下:

  一、关于xx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xx村滨临长江,有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力为502人,旱地面积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黄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3000—5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20xx—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80户;1000—2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

  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39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443.8元。总劳力数为23人,其中务农劳力为20人,占87%,常年务工劳力为3人,占13%;在校学生为10人;老人为6人。人均纯收入20xx—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户;1000—2000元之间的户数为5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3户。

  从调查的情况看,xx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大咀乡长江村一农户去年家庭纯收入5780元,仅用于2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得12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1%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xx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棉、油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区直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乡村大部分企业经营亏损甚至关闭也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农产品占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户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长江村一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赊米、赊油度日的地步。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在10户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村干部调研报告 8

  “督导什么?可不是呼啦啦下去走一圈。要取长补短,干事有准头才行。”自治区驻呼市调研督导组组长刘玉华一语中的。

  从早上7点50出发,到下午5点,这支由14人组成的学习观摩团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13个“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点,向这些地方的干部学习取经。

  村民们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说:“大周末的都不休息,这样有劲头的干部肯定能干成事。”

  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

  时间:9月22日

  地点:

  人物:

  中午12点半,刚刚结束一上午的劳作,小黑河镇后本滩村参加村里修路的村民与施工队的工作人员准备吃饭,一时间他们的谈笑声吸引了大家。

  “新生活给我们村里人带来了新希望,今非昔比啊!”55岁的李福来一脸兴奋地谈到,“院子里铺了砖,院墙也给粉刷了,还给换掉了破窗户,以前不知道‘十个全覆盖’是个啥,现在工程一铺开,大家都说好。”

  驻村第一书记刘俊文告诉记者,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们越发爱惜现在的村貌,不少村民找到村委会要求添加垃圾箱,妇女们更是每天几拨,到修建好的广场上跳健身舞,那些平日里爱说风凉话的村民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你看,以前想盖房没钱,现在国家给补贴1万5,起码材料费就够了。”在乌兰巴图村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国过海时,他正忙着给村民做明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动员工作。

  一旁的村民吴庆英听了这些,拿出电话给大儿子王国英拨去了电话:“儿子,你说我们交点儿钱、政府再给补贴点儿,咱家盖个新房子是不是个好营生?”原来,她看到别的村都修了路,盖了新房子,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村。

  “我们村虽然有少数人还不太理解,但是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可不行!”从20xx年9月就驻村到现在,国过海跟村民早已熟悉并成了朋友。无论是在房前屋后的偶遇,还是在田间地头共同劳作,相互间总是热乎乎的。

  沿着209国道一路行来,过去路两边脏乱无序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青砖路面,挂着鲜亮招牌的小饭馆,以及一眼望去或白墙灰瓦或灰墙红瓦靓丽新居。

  老百姓支持,老百姓参与,最终让老百姓受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暖到了百姓心坎里。

  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启动后,派驻呼市的31名调研督导组成员和呼市千余名干部组成的推进组成员马不停蹄走村串户,行走在秋日丰收的大地。

  每到一处,督导组成员都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村民说,这些下乡驻村干部工作不做假,白明黑夜地忙活在村子里,我们看着都觉得很辛苦。

  10天走访35个自然村

  时间:9月18日

  地点:托县郝家窑村

  人物:郝争平李志田孙世俊赫三三

  清晨,站在托县郝家窑村东边山梁上远远望去,黄河从村子西边缓缓地流过,薄薄的晨雾中,一排排红瓦黄墙的房子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一望无垠。

  走进村里,宽阔的硬化水泥路、古色古香的民俗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饭庄,还有休闲广场、亭台栈道、足球场……很难想到,这97亩地,去年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砖窑。

  “环境美了,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以前1块钱的葡萄现在能卖到10块呢!”当了16年村支书的郝争平深有感触,“村里大大小小农家乐有31家,收入非常可观,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几年前还是县里倒数的贫困村,现在成了有名的幸福村。”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托县组组长李志田,从9月7日到托县开展工作以来,白天下乡镇、村调研了解情况,晚上通过调研督导组建立的微信群说工作、写材料。仅仅10天,他走访了35个自然村,近百户村民。

  李xx介绍说,“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上,托县低洼盐碱地多,改造的成本较高,资金比较紧张。我们会及时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建议一方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想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同样,呼市纪委派驻到郝家窑村里的第一书记孙世俊每天吃住在村委会,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当好“十个全覆盖”的宣传员、指导员和服务员。

  顺着一条两侧栽植松树的硬化乡村小路,督导组一行走进村民赫三三家。院子里郁郁葱葱的葡萄藤上挂满了紫色的葡萄,窑洞式的窗户宽敞明亮,屋子里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井然有序。说起装修一新的房子,赫三三乐得合不上嘴:“没有政府的补贴,我们哪能拆了土坯房住进这么好的砖瓦房?”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常务副组长赵长青谈了一些体会:“调研督导工作中,我觉得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上下联动的原则,及时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决策贯彻到村到户,把基层的情况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督导组和推进组对每一个村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督导。三是一盘棋的原则,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做好3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边看边问边记边拍 学习取经取长补短

  时间:9月19日

  地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人物:高怀京李锌等督导组长

  “我们观摩学习的第一站是大路镇小滩子村,这村子变化真是大……”9月19日上午9点,准格尔旗旗委副书记高怀京一上车就直奔主题,跟自治区调研督导组一行人介绍起这个村子来。

  虽已9月,道路两边仍是杨柳依依,苍松翠柏,大巴车沿着绿意匆匆掠过村南口的大型“乡风文明”标志碑后,缓缓地停在一片依地势而建的西北大院前。在绿树掩映下,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出现在大家眼前。顺着油路往村里走,随处可见忙碌装修新房的场景。

  “房子美观了,这下水啥时候弄呀?”一位大姐拉住高怀京问道。

  “你看,这屋前屋后都没硬化,就是为下一步安装排水管预留的。”有了这样的回答,这位大姐的心就放下来,跟我们唠起村子的变化来:“以前墙都要倒了,过年都没人回来。你看现在这房子,男娃娃们也愿意领女朋友进门不是?一到假期,儿女们都回来了,热闹着呢。”

  “不能光硬化,绿化也要跟上来;小红砖铺路大车一压恐怕就不行;2年就完成80%的工程任务了……”在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清水河组组长李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好几页观摩体会。

  组长们边看边问边记边拍,还不时热烈地讨论着。“你看,拿木头栅栏围起来不比垒墙差,既能节约成本,还能保留乡村淳朴风貌。”“这废旧轮胎做装饰、就地取材拿小石子铺路,我看就挺好。”

  在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大家看到“一书、一表、三图”的村庄规划感触颇深。每一张房屋建造及改造设计图上,每户院墙的样式、窗框的花纹、羊圈的摆放位置等细节都由户主自主选择,还有技术指导和户主的确认签字。看到这些,组长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村民自主参与自然积极性就高。”

  村干部调研报告 9

  大学生做村官是近年来各地为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进行的探索性课题。为了使首批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走进农村,更快适应农村,更好服务农村,邯郸县委办公室结合全县“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工程的开展,组织了专题调研。

  质疑“天下无马”

  从北京、河南、沈阳等地的实践活动来看,大学生做村官,有成功更有失败。有一部分人看到尝试探索阶段的几个失败案例,就先自消弭了信心,认为大学生村官要不得,不可行,理由是大学生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到农村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大学生会给农民增加负担,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时机还不成熟等。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指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在一些改革实践中,其诸多矛盾的孕育、显露、发展、斗争、转化直至最终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过早和轻易地下结论都是不严肃的。大学生当村官,无论从年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来讲,还是从新农村建设对社会发展提出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要求来讲,都有不可替代的素质优势,而且极有可能就是拉动新农村建设全盘工作的“千里马”。对于大学生村官,不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而只是空空地“执策而临”,大呼“天下无马”,这种态度将会扼杀众多千里马的奔跑能力和希望。

  对于大学生村官,我们在对农村发展需要和基层人才诉求的归纳基础上,锁定了四大目标,即是否促进了基层班子的团结、激发了基层班子的活力,是否影响和提升了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是否形成了生动鲜活和有效实用的实践经验,是否使村里的政治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在四大目标的宏观覆罩之下,大学生村干部工程的推进过程成了一个充满变数但也决不缺少成功希望的学习和创造工程。对此,我们分析如下:

  ——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已有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践活动中,县乡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村干部与村民的欢迎与配合态度,大学生待遇的落实程度,专业素质、组织协调能力与村子发展实际的对接状况,村子里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给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提供的空间,凡此种种,这些从不同侧面指出了影响和决定大学生村官取得成功与否的多种因素。

  ——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具有一种不平衡的特征。在某一个现实的实践场中,常常会由于某一制胜规律的突出作用,引起工作中某个节点或某一环节的变化,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从而锁定成功的路径。比如,一个好的人缘和处事态度,一种有益于当地发展的农用技术,一次用努力和韧性把握住了的政策机会,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项目,一次有理有据、依纪依法排解的邻间纠纷,都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埋下成功的种子。

  ——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为主观能动性发挥预留了较大空间。自身基础与各种困难间的比例关系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影响事情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使大学生村官的顺利推进成为主客观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成功的可能存在于人们将可能变为现实性的自觉努力之中。

  解读“千里马”

  邯郸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报名自20xx年8月1日始,到8月31日截止,报名人数463人,符合报名条件的为344人,专科278人,本科40人,其中有26人为在职人员。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上岗培训的层层选拔,100名优秀大学生将于x月x日走上基层工作岗位。调研组以问卷、走访、座谈和介入选拔程序等方式在全县展开调查,共组织座谈会5次,并针对乡(镇)党委记、村支和应聘大学生三种人群设计了三类问卷,下发问卷165份,收回165份。调查组在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后,将问卷中显示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三个不可低估”、“三个不容乐观”

  、“三种最大担忧”和“四组黄金比例”。

  三个不可低估:

  ①大学生创业农村的热情不可低估。在“你为什么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有95%的问卷对大学生村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或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或生在城市,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发挥本领,大都对农村工作充满了激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大学生经过考虑权衡作出这样的选择,虽然不能排除就业压力的影响,但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他们有克服农村苦、条件差的心理准备,并树立了到农村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②大学生的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能力不可低估。此次参加报名的344名学生,平均每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次,其中有86名在校期间担任过班长、团支、学生会干部以及学校的各种协会负责人。通过交谈,我们发现,这些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都比预想的要强许多。如一名叫张辉的应聘者,在谈及对基层工作的认识时,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从小就感到农民苦,收入低,如果能当上村官,很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笔者问,你觉得与村民交往会有哪些困难,他说,大学期间,我任团支,组织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觉与村民打交道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

  ③大学生村官活动设计对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作用不可低估。座谈和答卷中,许多乡镇领导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持乐观态度,认为大学生村官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通过农村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机遇及一系列优惠举措吸引大学毕业生从基层起步、到农村创业,较于以前的直接分配进机关的选人方式,是以“实绩用人”的理念在选才用才环节上的生动体现。

  三个不容乐观:

  ①大学生掌握农业政策的能力不容乐观。在40份问卷中,有近30位的支部记盼望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政策运用能力。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多数大学生对农业政策一无所知,虽然有一部分也谈到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但与农村工作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②大学生对创业困难的认识状况不容乐观。在“您认为大学生到村里任职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村支多数认为,大学生人生地不熟,容易与其他村干部产生隔阂,村里的宗族血缘和邻里关系错综复杂,部分群众对大学生当村官持不信任态度,加上大学生自身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农村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作用的发挥。而大学生在对“你到农村任职的最大担忧是什么”的回答中,多数对到村里任职的困难估计不足,这样就很可能造成大学生在任职后的几次碰壁中,产生消极厌倦情绪。

  ③大学生专业状况和村民期望差距不容乐观。问卷中,村干部大都希望县里能把专业对口(提到较多的有农业种植、养殖,法律,财会,电子信息,企业管理)、综合素质较高、为人正直、作风踏实、性格外向、能带领大家致富创业的优秀大学生派到村里。而从报名登记情况来看,与村民期盼的对口专业仅占26%,大学生初出校门,对农村的环境、现状了解不深,对市场经济了解不够,与经济发展能联系起来的不多。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大学生当村官就极有可能成为“作秀”工程。

  三种最大担忧:

  ①乡镇干部的担忧——大学生村官能否长久。大学生刚刚踏上社会,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每年国家、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在2-3年的时间里,可能都会去考取某一个职位。刚刚对村里有些感情,工作摸到了头绪、上路了,又要走人了。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应该祝贺他们,但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说,村官的更换频繁是不利的,所以乡镇领导对他们三年后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

  ②村里干部和群众的担忧——大学生的知识能否用得上。问卷中,45%的村民对大学生带领全村致富的能力提出疑问,认为大学生只晓得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随便一个邻里纠纷就可能使其完全乱了阵脚,很难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心骨。

  ③大学生的担忧——三年后能否有个好出路。在待遇上,有8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参加考试,并不是看重县财政每月拨付的固定工资,而主要期盼三年后县里的有关承诺能否予以兑现,即表现优秀的,可按照程序优先选用为村支部记,优先推荐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时重点推荐加分,县直一般事业单位缺编时优先考虑补编;表现特别突出的,经组织考察,可提拔担任乡镇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优先考虑提拔重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

  “四组黄金比例”:

  ①大学生身份类型比例。相比较而言,豫剧《朝阳沟》中的“栓保”形象代表的是一种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的青年知识分子,而“银环”则是城市青年第一次走进农村。相比较而言,“栓保”所代表的大学生人群更具抗艰苦力,信念更坚定,加之出生农村,在感情上容易融入农村,到农村干事创业要比“银环”们容易和可行的多。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大多数村支认为在前几批的选拔过程中,可以先以走出农村的大学生为主体,大概比例应确定在80:20,并建议在今后的三年中要注意对以此为标准分出的两种人群进行跟踪考查,做出数据分析,再行调整。

  ②笔试与面视分值比例。

  如何“执策而临”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指出:“我们应当缜密的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他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要使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成为一种职业性常态,使之成为优化和变革基层管理模式的一支重要力量,就必须找准大学生作用发挥的自身规律,抓住各方面担忧问题的交织点和结合点,建立成长机制,激发创业热情。

  一、以食之尽其材。

  就是在生活上、事业上、待遇上让大学生村官有盼头、感觉有前途。秦朝的商鞅深知变法一个国家对民众的信用的重要性,当他分文不差的将五十金奖给那个将长木移至北城的农夫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变法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村官涉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较为敏感地触动着社会的各种神经,也是打造诚信政府的重要机遇。作为第一次尝试,首批大学生村官存在一个“信则立”的问题,开好了头,各种承诺兑现了,各种待遇落实了,大学生到村里任职的人才流动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以食之尽其才”。

  一是要切实解决好村官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对到村里任职的外乡(村)学生食宿问题有一个统一的办法;

  二是为优秀学生村官提供向上晋升的渠道,对能力强的、成绩突出的,要按照试行意见中的承诺,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该加分的加分,该留任的留任;

  三是参照邯郸县村支“评星定级”管理办法,建立一种有利于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长期创业基层的待遇激励机制,使管理更趋科学、规范、合理,让大学生村官有干劲、有激情、有盼头。同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前几批的'选拔过程中,可以先以走出农村的大学生为主体,因为相比较而言,豫剧《朝阳沟》中的“栓保”形象代表的是一种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的青年知识分子,而“银环”则是城市青年第一次走进农村,相比而言,“栓保”所代表的大学生人群更具抗艰苦力,信念更坚定,加之出生农村,在感情上容易融入农村,到农村干事创业要比“银环”们容易和可行的多。

  二、以鸣之通其意:

  就是要建设起大学生村官与三种人群(村民、县乡村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群体其他成员)的和谐交流平台。“银环”的形象告诉我们,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一定会有一段备受煎熬和考验的心理嬗变历程,在一开始时,不太可能与村民建立平等和谐的沟通和倾诉关系。所以,政府在推进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同时,要积极创建各种形式的平台。

  一要畅通大学生村官向上级反映问题的渠道。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民主生活会,听取工作汇报,掌握工作情况,了解工作状态,解决工作难题,在思想和工作上给予他们良好的建议,给他们提供更大的价值实现空间。

  二要建立一个大学生村官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中,把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讲出来,把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讲出来,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村官的倾诉需求,而且可以推动和促进工作。如有可能,可以创刊《大学生村干部交流》,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倾诉的平台,帮助他们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入手,帮助他们把握农村工作的实际规律,鼓励他们结合实际,结合自己理论学识,提出有利于村庄发展的新思路、新看法。三是以“村支部+协会”的党组织设置方式为基础,鼓励大学生村官到新兴的农产品协会中学习、任职,并努力成长为协会的骨干力量,通过共同的工作主题,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和与村民沟通交流困难带来的各种问题。

  三、以策之安其道:

  就是要尊重大学生村官的特有规律使“大学生村官”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其用,尽其才。结合调查问卷结果,我们认为,“以策之安其道”,主要是做到让他们“有备”、“有为”、“有权”。“有备”,就是让大学生村官进村前做到两个“基本有数”,一是对所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做到心理有数,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刚从校园里出来直接到农村一线工作,由于对农村实际情况了解太少,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大学生进入村庄前,最好由乡镇牵头,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族姓氏、主要产业、薄弱环节、发展方向以及对大学生的工作角色期待等做一详实的整理与建议,使大学生对村里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另外还要做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做到心里有数。建议在大学生进入村庄之前由组织部集中开展一次农村政策培训,以农村工作为主题,注重以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课题为重点,并紧密联系我县发展农村的思路和经验,务求实效。

  “有为”,就是让“大学生村官”有事干、有作为。“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单纯为了安排就业,也不是为了“作秀”,靠捧着、哄着、保着不行,必须把他们放到工作第一线,交任务,压担子,应适时给他们下一些“硬任务”,安排些“头疼事”,让他们在实践的磨练中不断增长才干,使他们通过办实事的过程受到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树立威望。比如,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治安稳定、农田科技指导推广、致富信息传递、法律知识推广等,大学生村官都可以有很大的作用空间。“有权”,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村官”的意见,让他们“说了算”。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具体工作中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这时,村干部、村民应积极对待,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只要是看准了,认为可行,就要积极放权,积极支持,积极配合,为之创造有利条件,放手让他们去干。

  村干部调研报告 10

  村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影响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村两委换届刚刚结束,新一届村两委成员正走入工作的轨道,通过此次换届选举,村干部的队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选出了一些素质高、能力强、能干事的村干部,也推出了一批三高三强的干部人选,但我们仍然发现,和实际的工作相比,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仍然偏低、年龄仍然偏大,如何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加强村干部整体队伍建设确实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近期,xx区彩石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五好党支部,通过查档、座谈和走访等形式,对全镇村干部的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村两委成员基本情况

  彩石镇辖5个办事处,42个行政村,42名村党支部书记,42名村主任,村两委成员共242人,其中女性51人,交叉任职32人,书记、主任一肩挑8人。

  其中,35周岁以下33人,占13.6%;35-45周岁的110人占45.5%;46-59周岁的90人,占37.2%;60周岁以上的9人,占3.72%。学历在大专以上71人,占29.3%;中专53人,占21.9%;高中85人,占35.1%;初中及以下33人,占13.6%。

  (二)村两委成员学习情况

  一是集中培训。通过各级党委组织的培训,村两委成员可以学到一些政治理论和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今年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共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培训2次,参加外出参观、学习1-2次,村两委成员参加各种集中培训5次。

  二是集中学习。通过各村组织的学习活动,村两委成员可以从书本、网络上学习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和先进的基层工作方法,平均每月要集中学习3次以上,今年重点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农村工作的先进做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方法和实用的农活技术。

  三是自学。村两委成员每月都要进行自学,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最近的领导讲话、学习最新的时事政治,自学次数不限,通过调查,村两委成员平均每月要自学4次以上,并且均做了学习笔记。

  (三)大学生村官情况

  彩石镇共有大学生村官6人,分配到6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学历均在大学本科以上。有大学生村官任职的村占到14.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彩石镇党委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村干部队伍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全镇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偏大

  经过此次换届选举,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村干部,但总体来说,年轻的村干部所占比例仍然较小,村干部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以前虽有改善,但仍然较为突出。

  (二)全镇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

  通过调查,此次换届选举的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文化程度较以前有所提升,出现了大学以上学历2人,是个新的突破,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仍有一定的比例,现在发展速度如此快的时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学历已经远达不到干部带领群众进步的要求。

  (三)缺乏完善的学习机制

  目前,全镇的村干部学习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机制帮助、督促村干部提高学习效率。

  (四)村干部的学习途径比较局限

  由于村里的条件有限,村干部只能通过书本、电视、网络看到一些先进的'工作方法或者先进技术,却不能走出去真正亲身感受到知识。同时,由于年龄原因,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较小,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有一定的障碍。

  (五)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村干部对学习教育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端正,不能真正的深入学习。

  (六)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干部经验缺乏

  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不愿呆在村里,而是去往更广的舞台去发挥自己的才能,造成人才的严重流失。农村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农村工作繁琐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也不能将工作做好。

  (七)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工作困难

  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但是却很难深入到农村的工作中去。一是对村情不熟,而摸清村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二是很难深入到农村工作中去,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将这个机会当做了一个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跳板,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进入公务员队伍上。三是有大学生村官的村所占比例太少,在全镇范围内很难形成良好的培养和使用机制。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的基层党建工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村干部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目前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理论学习班和实践教学班。

  一是邀请教授对村干部进行专项理论培训,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和常用知识;

  二是由专职党务工作者定期给村干部做实践培训,主要包括基层党建类和各项事务类的相关政策、工作方式和方法,增强村干部的业务知识;

  三是技术类培训,组织计算机操作、公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村干部平时的工作效率。每次教育培训后及时进行考试,将考试成绩与村干部的绩效成绩挂钩,以增强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批生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村干部队伍老龄化、后继无人的现状,这批生力军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要切实把政治思想好、模范作用好、工作作风好、群众威信好、整体素质好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标准。一是做好后备干部选拔工作。要通过走访群众,摸底调查,着重考察群众威信度、工作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完善选拔机制,可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党组织推荐三种方式相结合,同时,要严格组织考察程序,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鼓励后备干部参与学习村两委的日常工作,培养其工作能力,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机制

  大学生村官补充了普通村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缺口,但也有其局限之处,即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能力培养和工作业务培训。

  一是让大学生村官更多的参与到村支部和村委的每项工作中,通过实践充实自身的工作经验,以进一步胜任农村工作;

  二是举办大学生村官理论实践培训班,强化政治理论,丰富各项农村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体系,使大学生村官真正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四)强化对村干部的目标责任考核

  按照每年签订的目标责任制,对村干部进行严格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对明显工作不作为的严肃进行处理。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学习的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党章或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从而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村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村干部调研报告 1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本,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比做一列飞驰的火车,那么农村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掌握着火车方向与速度的火车头。

  一、基本情况

  祁县昭馀镇下申村位于县城南面,祁子线贯村而过,交通便利,有农业人口3180人,980户,临时居住人口5000余人,党员100余人;全村主要街道有共计11条(逯街、史街、范街、前街、后街、原街、新建街、沙圪道、东庄、祁子路、贾大门),共有小街小巷150余条;耕地面积3322亩,私营企业24家,20xx年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逐步形成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围绕党建抓经济,围绕项目抓增收,优化环境促发展。在“教”学上扎基础,在项目上做文章,在“新”字上谋发展,以全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明晰的思路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二、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农村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规范管理,下申村根据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村委对干部群众的管理

  1、下申村制定了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有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工资制度,全部以版面的形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其中会议制度是十几年坚持下来的,要求全体干部坚持每月逢“三日、六日、九日”,雷打不动的时间,开会研究工作,学习探讨,学习政策时事。工作制度主要分为常规工作(日常的`卫生及田间管理)和中心工作(要求全体干部参加工作)。

  2、对群众也制定各种制度,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四旁树管理制度》、《环城林网管理制度》、《水表使用管理制度》等,让村民学习,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为了搞好环境卫生,全部干部17人都成为卫生督促管理员,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投资5万元(3辆保洁车,3位拉运员)解决了村民的垃圾清运工作,同时要求干部包街、包巷,党员包户,加上长久以来村民养成“门前三包”的良好习惯,每天6:00清扫门前责任区,拉运员每天8点将全部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六谷20亩)。村内卫生实行每天一小查,三天一大查制度;田间卫生实行一月一小查,一季度一大查,为村民创造优美环境。

  (二)村民自治

  建立健全了村级三项民主管理制度。由村民选出的村民代表;建立了村民监督组、村民理财组;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坚持执政民主,民主管理。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每年年中、年末,党总支组织安排“两委”干部要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作述职报告,让代表对干部进行评议;加强“一事一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届的选举中也坚持“选好带头人、建设好班子、寻求好思路、营造好环境、谋求好导向”为标准和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思想、组织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支部村委一班人在务实抓工作的同时,不放松政治思想的建设,为了提高整体素质和思想觉悟,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每周两次用广播喇叭宣传和教育,宣传党的政策、法律,宣传上级精神指示,深入开展“形象工程”创建活动,要求干部“八做到”村务实行“九公开”,农户创“十星”的文明活动,营造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党员的结构老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我村的党员趋向于老龄化,存在严重的结构比例失调,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充实党员的队伍,提高党员的素质,村党支部对每位入党对象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做到让组织相信、百姓放心。

  新农村的发展是我们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心声,但要做好,全体基层工作人员就要真心为民,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盼,努力解决广大群众最急需、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地发挥服务发展、服务农民、服务稳定的作用,把管理为服务,用行动来构建,相信有这样的基层组织,农村将会用实际行动大力发展经济,富民富村。

  村干部调研报告 12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1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20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201.3平方公里,2.2万户,6.8万人口,10万亩耕地,7万亩果园,先后被山东省授予“品产加销基地示范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称号。蛇窝泊镇资源丰富,水果飘香。这里有着150多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200亩,为当地农户搭建了良好的营销平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优秀市场。

  前榆家夼村是蛇窝泊镇的一个自然村,现有105户,共计4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30人,党员20余名。从调查看,这个村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以苹果种植为主。全村共有620亩耕地,其中果园面积51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2.3%。由于栖霞拥有百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1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20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1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20xx-20xx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每户贷款额为5000-1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1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1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20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20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20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20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10000-12000元,农药2000-3000元,套袋苹果专用袋5000-6000元,雇佣劳动力5000-6000元。该户种植的都是套袋苹果,20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4天,每次每人支付120-130元;秋季揭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3天,每次每人支付80元。

  二是苹果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收益较高。20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140-150斤,最高产量达160斤/棵,最少120斤/棵。产出的苹果品质好,85#及其以上的苹果约占80%以上,其余大部分是80#苹果。20xx年,当地85#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3.5元/斤,80#苹果收购价为3.1元/斤,75#苹果收购价为2.8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1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20xx年我想在20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2000元左右),增加种植棵树,扩大种植规模。”但他同时也反映,近几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170人,占总人口的42.5%;40-60岁有120人,占总人口的30%;40岁以下有110人,占总人口的27.5%。该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来自于40-60岁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村干部调研报告 13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深入了解当前村干部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特开展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xx村村干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问卷设计涵盖了工作内容、工作压力、工作成效等方面,共发放问卷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份。同时,对部分村干部进行了实地走访,与村民进行了座谈交流,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三、调研结果

  1、工作内容

  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十分繁杂,包括政策宣传、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其中,政策宣传和组织建设是村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占据了较大的工作时间和精力。

  2、工作压力

  调研结果显示,村干部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一方面,由于工作内容繁杂,需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导致工作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村民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村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

  3、工作成效

  总体来看,村干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政策执行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工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

  问题分析

  (1)工作内容繁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部分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3)村民参与度不高,导致一些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建议

  (1)优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重点。通过科学规划,将村干部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村干部素质。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3)加强村民参与,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宣传引导、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农村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本次调研对村干部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村干部工作的改进和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村干部调研报告 14

  一、引言

  在当前农村发展与振兴的大背景下,村干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了解村干部的工作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梳理和分析村干部的工作情况,为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效能提供参考。

  二、村干部队伍现状

  队伍构成:目前,村干部队伍主要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会计等成员组成。他们大多数是本村人,对当地情况有深入了解。

  年龄结构:村干部队伍中,40岁以上的成员占比较大,年轻干部相对较少。

  教育背景:虽然近年来村干部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上仍以初高中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比不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知识结构老化:由于年龄和教育背景的限制,部分村干部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方面存在困难。

  工作负担过重:村干部往往需要兼顾农业生产和村务管理,工作负担较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待遇与发展空间有限:相对于其他职业,村干部的.待遇普遍偏低,且晋升空间有限,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四、改进建议

  加强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村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优化待遇与激励机制:适当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

  引入年轻人才: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村干部的工作负担。

  五、结论

  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水平。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村干部队伍在知识结构、工作负担和待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教育培训、优化待遇与激励机制、引入年轻人才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能,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村干部调研报告 15

  一、村干部队伍现状

  队伍构成:目前,村干部队伍主要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村会计、妇联主任等组成。他们负责村里的日常管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

  年龄结构:在一些地区,村干部队伍存在老龄化现象。例如,某镇驻村干部中,45岁到60岁的占比达到25.8%。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背景:村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少数。以某镇为例,大学本科学历的驻村干部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这限制了村干部在政策理解、项目执行等方面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导致一些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个干部负责多个行政村的情况,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结构性矛盾突出:除了老龄化问题外,村干部队伍还存在性别不平衡、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些结构性矛盾制约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效能。

  工作作风和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作风、能力素质方面还存在不足,如缺乏服务意识、创新能力不强等。这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农村地区的形象和执行力。

  三、对策建议

  加强干部选拔和培养: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干部进入村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现有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解能力和业务水平。

  优化干部配备:根据行政村的数量和规模,合理配置村干部数量,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足够的干部力量进行管理和服务。

  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村干部监督考核机制,对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对于表现不佳的干部,及时进行约谈和调整,确保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效能。

  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方便群众在线办理业务、咨询政策等。

  综上所述,村干部队伍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加强选拔培养、优化干部配备、加强监督考核以及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

【村干部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村干部调研报告09-02

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09-02

驻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06-30

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工作调研报告12-09

乡镇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调研报告07-12

村干部述职报告07-21

村干部述职报告04-04

村干部述职报告08-02

寒假调研调研报告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