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22-06-05 11:38:44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

  导语:要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性,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舞蹈动作,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

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高校舞蹈教学有着鲜明的传统教学特征。在师生关系上,呈现出传授和服从的关系。在教学主体上,以教师为活动主导,学生则为单向性接受方。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指导为主,实践环节较为薄弱。这与高校舞蹈专业重视实践性不符,也违背了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则,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高校非舞蹈专业的舞蹈课程主要面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加之制约教学计划的因素较多,如师资力量、现代教学设备等均会给教学计划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此一来,不仅舞蹈教学时间短,课程教学计划也非常不确定,以至于学生很难通过1—2学期的学习有效提升自身舞蹈素质。尽管也有部分高校会针对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但还是以传统舞蹈教材为主,课时量少,课程内容不具备时代感,导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而综合类大学的舞蹈专业教学,也存在严重的专业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当前,在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以示范性教学、灌输式授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通常是教师讲授舞蹈动作、步骤的相关要领,学生则在音乐背景下进行多次练习。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以模仿和重复性动作练习为主,使得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受挫。加上师生互动、合作较少,学生的舞蹈学习思维以被动型接受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精神,也使得高校舞蹈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教学方法的不科学,降低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教学内容不新颖

  大多数高校舞蹈教育缺乏深厚的科研能力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考虑实际情况,直接照抄或照搬某些专业舞蹈学院,致使舞蹈教育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创新性。如此一来,既难达到本校的舞蹈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舞蹈学习需求。例如,普通院校的学生并没有经过长期训练,舞蹈基础较差,但教师没有结合生源情况与个体化差异安排教学,在单一教学内容和模式下,学生就很难真正学到舞蹈精髓。同时,如今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够学习富有时代性的舞蹈,如街舞,但高校舞蹈教学对此涉及很少,因而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充分满足其舞蹈学习需求。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般来说,舞蹈教学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其评价时间主要集中在期末,评价内容多为舞蹈技能。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就会全身心地学习舞蹈技能,而忽视舞蹈审美能力与情感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就算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舞蹈技能,这样的舞蹈也是没有灵魂的,不利于学生舞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再者,现阶段的舞蹈评价都更注重结果,很少会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舞蹈情感,换言之,没有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很难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舞蹈学习成果,也会对学生舞蹈情感、舞蹈素质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一)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思想

  通常,随着知识、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体意识会逐渐增强,颇具标准性、单向性的舞蹈教学理念无法充分迎合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所以,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思想,使之能够落实到各个舞蹈课程和教学环节当中去。对此,教师在设计舞蹈教学方案、确定舞蹈教学计划的时候,都应当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舞蹈课程感受到舞蹈的动感魅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学习舞蹈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舞蹈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需要组合人体姿态、肢体动作才能形成舞蹈语言,同时,舞蹈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内心情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校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欣赏舞蹈的美,使其能够通过这种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受到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潜移默化地感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舞蹈情操和审美能力。舞蹈的动作美能提高舞蹈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舞蹈的艺术美能陶冶学生的舞蹈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舞蹈的表演美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审美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舞蹈美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科学展开舞蹈教学。例如,倘若学生对舞蹈有独到的见解,思想境界也较高,教师就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观赏舞蹈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和见解,以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在多元化理解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与审美能力;如果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不足,思想境界较低,教师则需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学习,适时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艺术美和表演美,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常规课程掌握基本功,并在舞蹈艺术和舞蹈作品的熏陶下,逐步提高舞蹈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加强舞蹈情感教育,深化师生关系

  要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性,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舞蹈动作,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因为只有在加强肢体训练的基础上,设法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力,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出舞蹈的极致感染力。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开展舞蹈情感教育。

  具体来说,教师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共同参与到舞蹈教学、交流和合作中,增加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情感观,确保学生有清晰的逻辑和饱满的热情,能及时、合理调节消极情绪,从而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四)完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指引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是做好舞蹈教学评价的基础条件。通常,反馈信息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考核与观察,其二来自学生的主动反馈。可见,单靠教师的考查是无法对舞蹈教学情况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的。而且,如果在评价实践过程中发生教师评价失当的情况,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师进一步开展舞蹈教学。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做好日常教学过程和阶段性教学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适时指出学生错误或不合理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主动反思,对自身的学习态度、舞蹈动作等进行评价,进而更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刻板,无法将学生的个人素质与舞蹈理念很好地结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舞蹈情感,很难满足学生的舞蹈学习需求,也达不到新时代舞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高校要想实现基础舞蹈知识与舞蹈专业能力并重,提升舞蹈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应当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正确欣赏舞蹈的美,适时引入舞蹈情感教育,深化师生关系,进一步完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指引学生合理进行自我评价。

【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相关文章: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3-25

古琴音乐传播困境及创新研究论文11-12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11-03

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综述的论文(通用5篇)04-24

高校校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案研究论文03-22

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的论文(通用11篇)08-18

浅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论文04-01

中医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论文01-16

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01-01

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电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