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线的写意性在工笔白描人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3-02-28 06:48:02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述线的写意性在工笔白描人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在工笔白描人物教学中, 很多学生的工笔白描线条显得程式化、呆板无生气,线条只是具备轮廓描形的作用,“线”的审美价值与形式意味已然丧失。传统的“十八描”给了我们很多线描样式的参考,在工笔白描教学中和创作教学中学生大多使用一种或两种细致工整的琴弦描或者柳叶描,像钉头鼠尾描,行云流水描,高古游丝描等都用的较少,这些线条风格我们除了可以继承和发展之外,我们甚至可以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线条风格。

简述线的写意性在工笔白描人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多学生的造型能力有限,在结构不准确的基础上勾画出来的线条本身就站不住脚,更何谈生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过分追求造型的“写实”,从而忽视对线条本身的表现和客观对象内涵神韵的再现。

  一、线的写意性

  1、线条本身的变化

  线条本身的变化是指线条粗细,虚实的变化;用笔轻重,方圆,用墨浓淡、润涩;起笔收笔富有“写”的运道。线条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显示出画面节奏感和韵律感。工笔人物画大家李公麟,他的线条富有曲直、粗细、刚柔、轻重等变化,有高度简洁的概括力和节奏感。《西岳降灵图》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图中线条严谨而不呆板,粗细、曲直、刚柔、轻重而又极富韵律变化,人物神情自然高雅,很好地表达了画家的情怀。

  2、骨法用笔

  线条不仅仅是描形摹物的工具,更是气韵生成的载体。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论”中提到“骨法用笔”,强调书画线条“质地”的丰厚充实、“弹性”与“韧劲”。吕凤子也在《中国画法研究》中写道:“没有力或力不强的线是不配叫做骨的。”骨法用笔需注重“写”的技巧,用线要有力度,用笔需依靠手腕和手臂来控制行笔的速度;行笔需把提、按、顿、挫、疾、徐等虚实变换的有机结合。线条有骨有肉、有质有韵、刚柔相济才能产生出较强的形式美与节奏感。

  二、线条“质”的表现

  “质”即物象的不同质感、量感,在线的组织上,要与物体的质感结合起来。就拿服饰来说,有光滑的有粗糙的,有硬的也有软的,因此,要用不同的线去表现这些衣纹线。此外,静态的人物其线条是稳健的;动态人物还要分析其动作的迟疾、或流畅、或舒缓,或笨重,再用不同的动态线去表现,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如《五马图》中人和马都用单线准确勾出比例,清晰地表现出肌肉骨骼的结构,量感、质感,乃至光泽印象都用线条表现出来。

  三、情感的表达

  白描人物作品要注入个人的主观情感性,以线抒情,以”线”为媒介来表达主观情感。白描的线条一般都是一次画成,除了必要的复勾以外,不做过多的修改,白描的线条其实也是一种笔触的艺术,这样往往更能够表露我们的情感。很多学生在画人物线描稿时总把“准”与“不准”摆在首要的位置,其实“准”不是目的,不能把作画的情感停留在造型的准确上,而应该把心思倾注在有没有把握好人物的精神情感。尽可能地精确描绘对象,再根据个性的理解做造型上的变形夸张的处理,加上栩栩如生线条描绘以达到更加传神的目的。在白描人物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内心感受力是很重要的,鼓励他们将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投入到作品表现中去,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在画面上得以体现。

  四、形体空间感的表达

  工笔白描人物运用线的前后穿插、转搭衔接、疏密对比和虚实对比来营造画面的形体空间。在形体空间的处理上,线的运用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要从形体的结构体积出发,分出人物的“轮廓线”、“结构线”和“衣纹线”。前两种要找准形体结构,线条搭配组织起来。“衣纹线”相对较多,但处理时要做到繁而不乱,懂得取舍。二、线条的运用要注意虚实关系,并且要注意疏密关系。在处理人物结构转折的地方,用线比较实,结构相对的地方线条比较密集,如:肩关节、肘、腰、臀部和膝关节等结构部位;像胸腔、大腿面的线用的比较少,虚实关系和疏密关系是通过对比后表现出来的。线条要有主次变化,对比关系否则就会显得平板而没有变化,形体空间也难以塑造出来。

  五、工具材料的灵活使用

  常用的工笔白描的工具即熟宣,勾线笔,墨。熟宣的性能让我们的线条工整细致,毛笔让我们的线条更具变化和生命力,墨是我们国画常用的材料,在现当代的艺术界,材料的开发拓展了我们的艺术的表达,也使我们传统的绘画表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线条表现上,用生宣纸让我们的线条更好的表现“写”的意味,线条粗细、虚实变化更大,从而避免了线条的每一部分都用写实的手法画出来而使人有一种过紧的感觉;用皮纸或者棉绸画出来的线因为纸质特殊的性能和纤维使我们的线条出现特殊的肌理韵味;在一些朦胧的意境或者稠密的线条的地方我们可以直接用铅笔勾勒;勾画线条的墨色可用水粉黑、宿墨、云母、金粉等等代替...... 每一中材料的变化可使我们的线条呈现不同的风格特征。

  六、线条的个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性格气质的画家,笔下的线大不相同。魏晋的仕女画“清秀飘逸”;唐代的仕女画“雍容圆润”;宋代的仕女画如弱柳扶风;周京新的质朴,范志斌的多变,罗寒蕾的柔和......。强化线条的个性以突出个性形象都是在以线造型的基础上对个性特征强化的“意象”表达,又如传统的“十八”描,它们各自都呈现出不同的情感面貌。在白描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线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线条的写意性的艺术观指导我们的工笔白描人物教学,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处理,夸张的运用线条的魅力使画面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充满意境之美,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自我的白描艺术作品。

【简述线的写意性在工笔白描人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4-20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法语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06-26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论文06-27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04-20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教育论文05-06

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4-12

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鉴赏模式的运用论文04-29

药理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分析论文04-29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解析论文04-29

思维训练在动画设计基础教学中运用论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