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时间:2024-04-22 08:24:58 王娟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通用10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练习题,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习题,使得我们得以有机会认识事物的方方面面,认识概括化图式多样化的具体变式,从而使我们对原理和规律的认识更加的深入。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好习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通用10篇)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三和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呈现单一性和简单性问题。对文本的阅读,处于浅阅读阶段,一如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节的波澜、跌宕起伏,让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较多,从而多些生活谈资;再者获得些心中有却不甚明朗的理性认识,殊不知这些理性认识是很廉价的。而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构思技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比较专业的阅读要求,学生们表示没有想过。显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较低层次的,没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阅读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课外阅读的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既训练思维,增长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养成自己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关注作者对某一现象是怎样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样想的,把握他的思维脉搏,学习别人的思维。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从而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我们要感受作者所刻画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终用思想养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针对以上情况,我、小周、小曾三位教师确立本课题并在所任班级实施,期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名著阅读摆到了比较明显的位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提中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新难题,因此,加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据了解,我校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这一要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间少,方法有待提高,为此,在学校教研室指导下,与学生讨论后开展此项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名著积极性。对初中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外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其特点或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或使研究性课程呈现出多层面的开放性,或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过程。在我国从教育文化积淀和现实条件来看,实施研究性学习既是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又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教师对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使学生能望其门而入,领略名著的无限风光,读出滋味、培养兴趣、领悟内涵,最终就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国,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使中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也使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

  (四)创新之处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解读,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诠释书中的故事,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表演、提问以及课后的总结,读后感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老师的讲堂变成了学生的发言堂,教师退居幕后,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了改变,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极大增强了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体验这种阅读方法的益处。

  2、关于名著阅读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效的读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对《名人传》《傅雷家书》等中外著名小说以及鲁迅冰心等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名家散文名著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从研究之日起,针对参加试验班级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动态,不断提升教师认知能力,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3、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学生名著阅读方面及阅读方法上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及时矫正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针对各阶段的分期工作,适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可以采用对比研究法、谈话法、抽样调查法、统计法,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检测、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能取得实际效果,我们初步设想,本课题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名人传》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

  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

  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

  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xx”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

  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

  本阶段准备开展《名人传》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

  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五、课题组顾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小霞:中教一级,语文组组织,负责本次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开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小岚:星村中学高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主要负责课题组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主要负责活动课摄影安排和总结整理工作。

  小华:星村中学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深深地爱着学生。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主要负责材料的收集,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学生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手抄报等相关材料。

  2.研究课题组“活动课”“研究课”相关资料。

  3.课题研究反思、阶段性总结及结题报告等。

  4.撰写相关论文等。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埃明达.美法韩日《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j].内蒙古教育,2004(8)

  2、胡庆芳,程可拉《当今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3

  3、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4、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

  5、黄朝兵《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人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5

  6、李汉雄《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2010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名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审美鉴赏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初中阶段必读的语文名著,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探索并构建适合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分析名著阅读对初中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提升的影响。

  提升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

  2.研究内容:

  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包括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使用、阅读效果的评估等。

  设计并实施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方案,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主题演讲、读后感撰写等活动形式。

  对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实施前后学生语文素养的对比研究,以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衡量其效果。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2.实证研究:

  选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部名著,设计并实施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并分析活动过程及结果。

  3.数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形成一套适合初中生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揭示研究性学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为初中语文教育提供实践参考,同时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五、研究进度与计划

  1.第一阶段(1-2个月):

  文献检索、研究设计与前期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3-5个月):

  实施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数据收集。

  3.第三阶段(6-7个月):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4.第四阶段(8个月):

  研究报告修改完善,准备答辩,成果推广应用。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3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人文素养。名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力、鉴赏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引导他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思考人生的重要窗口。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丰富的人物塑造、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初中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本课题旨在通过引导初中生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进行深度研读与多元解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对女性地位、命运及其时代背景的认识,从而提升其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二、研究目标

  1、深入剖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及社会角色,理解作者对女性形象的艺术塑造及其深刻寓意。

  2、通过比较不同女性角色之间的异同,探讨作品中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与生存境遇,揭示封建社会的女性观及其影响。

  3、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反思《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启示,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女性、关注女性权益的现代性别观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女性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选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典型女性角色,对其性格特质、情感世界、言行举止等进行细致描绘和深入剖析。

  2、女性命运轨迹探究:

  梳理各女性角色的人生历程,揭示其命运走向与社会环境、家族兴衰、个人选择等因素的关联。

  3、女性社会角色定位:

  探讨各女性在家族、社会中的位置与作用,以及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策略与反抗方式。

  4、女性形象的当代启示:

  结合现代社会背景,反思《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所揭示的问题,探讨其对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女性发展等方面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

  通过反复阅读原著,对关键章节、重要对话、诗词曲赋等进行深度解读,提炼女性角色的核心特质与思想内涵。

  2、比较分析法:

  对比不同女性角色的性格差异、命运转折、社会评价等,揭示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历史文化语境解读法:

  结合清代社会背景、儒家伦理观念、封建家族制度等,理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定位及其成因。

  4、当代反思法:

  引导学生将《红楼梦》中的女性观与现代社会现象、性别议题相联系,进行批判性思考与价值判断。

  四、研究步骤与预期成果

  (一)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小组,分配角色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进行文本细读与初步讨论,形成各女性角色的基本解读。

  3、分类整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与历史文化语境解读。

  4、针对当代启示部分,组织专题讨论,形成初步观点。

  5、撰写研究报告,制作PPT或海报等展示材料,准备汇报交流。

  (二)预期成果

  1、完成《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深度解读研究报告,包括人物分析、命运探讨、社会角色定位与当代启示等内容。

  2、制作名著阅读研究成果展示PPT或海报,用于班级或校级分享交流。

  通过研究过程,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与尊重。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4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文字知识传授,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名著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广阔的教育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中阶段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模式,旨在通过深度阅读和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构建适合初中生特点的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模式。

  探究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初中生名著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通过实践研究,积累和总结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经验和策略。

  2.研究内容:

  对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设计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如小组合作阅读、主题研讨、角色扮演、论文撰写等。

  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实施研究性学习前后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交流、批判思考等方面的改变。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

  查阅相关文献,获取关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调查研究:

  对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

  3.实践探索:

  设计并实施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观察和评估。

  4.数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作业、访谈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四、预期成果

  预期通过本研究,能够构建一套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五、研究时间安排

  本研究预计将持续一年左右,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研究准备与文献整理阶段(1-2个月)

  2.现状调查与方案设计阶段(3-4个月)

  3.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数据收集阶段(5-9个月)

  4.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阶段(10-11个月)

  5.结题评审与成果推广阶段(12个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5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愈发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名著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审美品位、文化理解、思维品质等关键素养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名著阅读往往存在浅尝辄止、功利化倾向等问题,影响了其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以期为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名著阅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三、研究目标

  1、理论层面:

  系统梳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明确其内涵、特点及价值。

  2、实践层面:

  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剖析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3、解决策略: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套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语文课程要求的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模式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内容

  1、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构建:包括对研究性学习、名著阅读及其结合的研究综述,明确研究性名著阅读的定义、特征、功能等。

  2、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现状调研: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实际情况,如阅读量、阅读深度、阅读方式、阅读兴趣等,以及教师在组织研究性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从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创新模式。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

  六、预期成果

  1、完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过程、主要发现、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2、梳理并设计一套适应初中生特点的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方案,包括选书指南、阅读任务设计、课堂活动组织、评价机制等。

  3、提供若干具有示范意义的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借鉴。

  七、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2个月):

  文献收集与理论构建,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4个月):

  现状调研与数据分析,形成初步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5-6个月):

  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优化研究性学习方案。

  第四阶段(7-8个月):

  教学案例设计与验证,完善研究报告。

  第五阶段(9-10个月):

  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准备成果汇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6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素养被视为21世纪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著阅读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关键途径。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阅读习惯、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提升名著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构建适合初中生特点的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模式。

  探究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素养积淀的'影响。

  发现并解决在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教学策略。

  2.研究内容:

  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如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得分享、微课题研究等。

  通过前测与后测,比较分析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升效果。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汲取已有研究的优点,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实践研究法:

  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并实施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全程跟踪记录,进行教学干预。

  3.量化与质性研究结合:

  通过测试、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手段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构建一套科学、可行、高效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方案,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五、研究进程安排

  1.研究准备阶段(1-2个月):

  收集文献资料,确立研究方案,编制调查问卷和测试工具。

  2.实施阶段(3-8个月):

  在初中班级中实施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记录教学过程,收集研究数据。

  3.数据分析阶段(9-10个月):

  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撰写初步研究报告。

  4.总结与完善阶段(11-12个月):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撰写最终研究报告,准备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7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名著阅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的人物性格塑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初中生提供了极富价值的研究素材。

  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红楼梦》,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剖析及人物间社会关系的梳理,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研究目标

  1、系统梳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行为、心理描写等手法进行人物塑造。

  2、探究《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这些关系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家族伦理、阶级矛盾等现象。

  3、通过对人物性格和社会关系的研究,揭示《红楼梦》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批判及文化价值观。

  三、研究内容

  1、人物性格研究:

  选取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从其出身背景、言行举止、内心世界等方面深入剖析其性格特征,探讨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象征、暗示等手法进行人物塑造。

  2、社会关系研究:

  以荣宁两府为核心,绘制主要人物关系图谱,分析亲缘关系、主仆关系、婚姻关系等多元社会关系的特点及变迁,揭示其中的权力结构、道德伦理、性别观念等社会现象。

  3、人物性格与社会关系互动研究:

  探讨特定人物性格如何影响其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行为选择,以及社会关系如何反作用于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进一步理解《红楼梦》复杂而生动的人物群像及其背后的深层社会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

  深入研读《红楼梦》原著,对相关章节进行反复阅读与分析,细致把握人物性格刻画与社会关系描绘的细节。

  2、归纳整理法:

  对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关系模式进行分类归纳,提炼关键信息,构建人物性格谱系与社会关系网络。

  3、对比分析法:

  比较不同人物性格的异同,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表现,揭示人物性格与社会关系的动态互动关系。

  4、文化批评法:

  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和社会关系进行深度解读,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批判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预期成果

  1、完成《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分析报告,包括人物性格特点、塑造手法等内容。

  2、制作《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图谱,直观展示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网络。

  3、撰写《红楼梦》人物性格与社会关系研究论文,阐述研究成果,提出个人观点与见解。

  4、通过PPT或海报等形式,面向班级或学校进行研究成果汇报与分享。

  六、研究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1-2周):

  研读原著,初步选定研究对象,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3-6周):

  进行文本细读,整理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关系数据,绘制人物关系图谱。

  3、第三阶段(7-9周):

  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与社会关系的互动关系,撰写研究报告初稿。

  4、第四阶段(10-12周):

  修改完善研究报告,准备研究成果展示材料,进行汇报分享。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8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日益提升,其中,名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人文素养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为初中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深度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提高阅读鉴赏力,并培养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1、系统梳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2、分析各主要人物性格与其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

  3、探究《红楼梦》作者通过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传达的社会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研究内容

  1、人物性格分析:

  选取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代表性人物,通过文本细读,归纳总结其性格特点,包括性格形成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以及性格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演变。

  2、命运轨迹梳理:

  详细描绘各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包括生活境遇的变化、情感经历、最终结局等,揭示其命运发展的内在逻辑。

  3、性格与命运关联探讨:

  结合人物性格分析与命运轨迹梳理,深入剖析性格如何影响或决定人物的命运,以及人物在特定命运下的性格转变。同时,关注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家族兴衰等外部因素的互动关系。

  4、主题挖掘与启示:

  基于上述研究,提炼出《红楼梦》中关于人性、社会、命运等主题的深层思考,探讨其对现代人生活的启示价值。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相关学术论文、专著,了解《红楼梦》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2、文本细读法:

  对《红楼梦》原著进行深入阅读,摘录、整理有关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键情节和细节,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3、比较分析法:

  对比分析不同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走向,揭示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

  4、归纳推理法:

  根据研究结果,提炼出《红楼梦》中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普遍规律及深层主题。

  五、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1-2周):

  搜集相关资料,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初步熟悉《红楼梦》文本。

  2、人物性格分析(3-5周):

  按照预定的人物列表,逐一进行性格特征归纳与解读。

  3、命运轨迹梳理(6-8周):

  整理各人物的主要生活事件,描绘其命运发展脉络。

  4、性格与命运关联探讨(9-10周):

  结合前两部分研究成果,深入分析性格与命运的相互作用。

  5、主题挖掘与启示(11周):

  提炼主题,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研究成果展示。

  六、预期成果

  1、《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研究报告,包含人物性格分析、命运轨迹梳理、性格与命运关联探讨等内容。

  2、研究成果PPT,用于课堂分享与交流,展示研究过程与主要发现。

  3、若条件允许,可尝试制作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思维导图或人物关系图,直观呈现研究结果。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9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愈发凸显,而研究性学习因其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引入到名著阅读教学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丰富语文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构建一套适用于初中生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2)探究并验证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提升的'影响;

  (3)总结并提炼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经验。

  2.研究内容:

  (1)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情境再现、角色扮演、议题研讨、微课题研究等;

  (3)通过实验对比,评估研究性学习对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理解深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4)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名著阅读和研究性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行动研究法: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具体实施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项目,通过观察、记录、反思和调整,形成迭代改进的教学策略。

  3.实验法:

  随机选取两个平行班级,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前后测和中间过程性评价,对比两组学生在阅读素养、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四、预期成果

  预期通过本研究,能够构建一种科学、高效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模式,丰富和完善名著阅读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为初中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参考。

  五、研究时间安排

  1.研究准备阶段(第1-2个月):

  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

  2.实施阶段(第3-8个月):

  实施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整理数据;

  3.数据分析与总结阶段(第9-10个月):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4.结题与成果推广阶段(第11-12个月):

  完成结题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模式。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10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要求不断提升,其中,名著阅读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拓展知识视野、增强批判思维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有效开展名著研究性学习,尚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研究以《红楼梦》为例,旨在探索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模式与策略,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助力学生深度理解名著内涵,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目标

  1、揭示初中生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如语言理解、人物关系梳理、主题把握等。

  2、构建一套适合初中生的《红楼梦》研究性阅读教学方案,包括阅读方法指导、讨论话题设计、实践活动策划等。

  3、通过实施该教学方案,评估其对学生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

  1、初中生《红楼梦》阅读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红楼梦》的`认知程度、阅读习惯、阅读难点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2、《红楼梦》研究性阅读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教材内容和初中生认知特点,设计针对性的阅读指南、问题链、角色扮演剧本、专题研究报告模板等教学资源。

  3、《红楼梦》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

  在试点班级实施教学方案,观察记录学生阅读过程,收集学生反馈,通过前后测对比、作品分析、小组讨论观察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初中生名著阅读及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其次,设计并发放问卷,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然后,依据研究结果,开发《红楼梦》研究性阅读教学资源,制定教学方案;

  最后,在试点班级实施教学实验,收集数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五、预期成果

  1、一份详实的《初中生<红楼梦>阅读现状调查报告》,揭示学生阅读名著的实际需求与困难。

  2、一套完整的《红楼梦》研究性阅读教学方案及配套教学资源,可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

  3、《红楼梦》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报告,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六、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2个月):

  文献调研与现状调查;

  第二阶段(2-3个月):

  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方案设计;

  第三阶段(3-4个月):

  教学实验实施与数据收集;

  第四阶段(5个月):

  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撰写。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8-02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03-27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例12-05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模板11-20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模板03-27

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例12-01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通用5篇)07-21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2-02

课题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写作技巧03-20

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9-01